APP下载

学生“选择性沉默”的原因及应对

2019-09-10杨肇文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5期
关键词:沉默成因应对策略

杨肇文

【摘 要】学校教育中,有一类学生在家能够自如地说话,但在学校却表现出沉默,这种现象可称之为“选择性沉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合力共同帮助这类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促进他们更好地悦纳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

【关键词】沉默;成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0-0058-03

一、学生“选择性沉默”的表现及主要成因

(一)学生“选择性沉默”的表现

在校园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在家里能够自如地说话,但拒绝在学校发言,造成学业受损;他们有时使用非语言性的方式,如咕哝、指点、书写,进行交流;在不需要言语的场合(如绘画),他们有时也愿意参与其中,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选择性沉默”。家长在孩子入学前不易發现这类情况,认为孩子只是胆小、内向、敏感、害羞,不少家长还会不以为然,但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人际交往及心理健康成长。

(二)学生“选择性沉默”的主要成因

学生的沉默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也并不能完全被视为沟通障碍,因为大部分学生会通过面部表情和手势等进行沟通。引起学生在校园中沉默的原因多样:可能与焦虑和社交恐惧密切相关;也可能是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处理外部环境关系的反应,不讲话是他们适应外部环境的一种方式;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语言发展障碍,虽然还处于正常的能力范围内,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明显晚于正常儿童,言语不清楚或不成熟等;有时也是一种对意外创伤的应激反应,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危及生命的经历、频繁的家庭搬迁等。

二、学生“选择性沉默”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应对路径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有70%以上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生活的窘迫、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在心理上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在情绪表达上也不流畅。在学生学习情态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认识情绪和表达情绪上存在较大障碍。针对学生的这类情况,学校进行了针对性的情绪管理指导。

1.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为了让每一位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认识良好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学校每学年在每个年级进行2次家长学校讲座,指导亲子沟通的技巧。如一年级陪伴式成长、二年级培养孩子自信心、三年级正面管教方法、四年级爱与规则、五年级积极倾听的价值、六年级青春期亲子沟通等。学校还建立了网络家长学习共同体,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帮助家长自身成长,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结合教学要求,学校还发起了“亲子共读”活动,父母和孩子每天坚持共读一本书。在共度美好亲子时光中,家长能发现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情绪,滋养对孩子的同理心。

2.共享温馨师生氛围。

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微笑之行”“雅言美行”等促进教师内外兼修的心理团辅类培训,潜移默化地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温馨的师生交往环境,使学生在轻松、适意、宁静的学习环境中成长,抚慰学生或躁动、或自卑的心。

3.共建分享互助课堂。

不少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社交、学习活动中跟随大流,学习态度变得消极,不愿在课堂上发言。到了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中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经常占有学习资源的学生变得主动积极,从一开始就得不到表达机会的学生变得落寞,甚至无所谓,形成习得性无助。

2012年开始,学校致力于课堂改革,共建分享互助式课堂。从学生的异质分组、合理分工到轮换管理,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课堂评价标准的改变,学校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期望给每一个学生表达情绪和认知的空间。不能自信地当众演讲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小组内小声交流。

(二)教师教育方式

1.三“不”原则。

所谓三“不”原则就是:不要忽视“听话、乖巧、不语”的学生;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当众讲话;对于学生逐渐开口不要过度反应。

在实践中,教师往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班级后进生与优等生,“听话、乖巧、不语”的学生则被归入“不需要操心”的行列,教师鲜少关心。这样的做法会让这类学生认为“沉默”是中庸之道,逐渐忽视与人交流的重要性。

在调查中发现,为了保证课堂效率,教师急于求成的态度是进一步导致学生沉默的一个因素。此外,当众发言也使性格内向的学生感到心理紧张,增加私下团体交流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这类学生开口。教育在于润物无声,教师对于学生的改变不能过度反应,悄悄地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进步更为适宜。

2.优化课程操作模式。

所谓优化课程操作模式,就是对三级课程中的课程活动方式略做调整。首先,班级活动优先从非言语活动开始(如绘画)。在调查分析中,一到六年级学生普遍具有对美术活动的偏好。学校在尝试融合式德育主题活动时,优先进行美术、科学实验等非言语活动,将口语表达、人际互动等输出类的学习方式后置,让学生感受、参与,自行对抗焦虑。其次,减少竞赛类团体游戏,避免其他学生造成的压力。竞赛类团体游戏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然而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的压力会随之剧增,特别是来自同伴的压力,会使这些学生不堪忍受。最后,可以刻意设计“开口课程”,从齐诵到独诵,留心学生的语言发展。

3.改善交流交际空间。

校园中沉默的学生并不是丧失了语言能力,教师可以尽量多采取单独交流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用封闭式问题切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用于彼此交流。

在群体交际空间中营造幽默轻松的氛围,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有的教师利用语文课前一分钟进行笑话演讲;有的教师利用班级QQ交流群布置双休日实践作业,让学生上传演讲视频,面对屏幕讲笑话,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还可以任命这些学生为班级小干部,鼓励他们帮助他人,逐步建立人际圈,在“必须沟通”的工作情景下,触发其语言动力。

(三)家庭教育建议

1.对症下药,不讳疾忌医。

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沉默表现,有的家长不以为然,缺乏与教师的及时沟通。建议班主任指导相关家长细心了解孩子沉默背后的原因,必要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箱庭游戏、绘画治疗等方式,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和情况改善。

2.不急不躁,不增加焦虑。

家长应正确认识孩子沉默背后承受的焦虑和压力,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态度不急不躁,不要强迫他们讲话,允许他们有一定的言语自由。

3.增加社交,不宠溺干预。

家长在业余时间可有意增加孩子的社会交往机会,注意社交的场合、规模和人数,循序渐进,鼓励孩子以多种形式参与和回应。在日常生活和对外社交中,家长不能过度保护、偏袒孩子,减少对孩子社交的干预,不做过度的指导。

猜你喜欢

沉默成因应对策略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语文课堂应拒绝“沉默”
如何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的困境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