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

2019-09-10韩宝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9期
关键词:韧性色彩文明

韩宝江

[真题再现]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题目解读]

2019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延续了其一贯的命题风格:1.较大的选择性。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2.相当的开放性。题目的限定成分较少,给学生以充分的写作发挥空间;3.突出政治性。首都的特殊地位,给高考作文的指向性较为明显,两个题目的趋向性都一目了然;4.高站位。虽然不排除可以涉及日常细节、小我情怀,其实题目本身的定位与指向十分明确,显然更适合开阔背景下的宏大叙事;5.紧扣时事。摈弃“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读书、读死书做派,考查学生日常关注国家时政大事与国际风云大势的程度与视野,当然还有过硬的历史文化根基与积淀。

北京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大概率地跟当年度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紧密关联,始终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学习方向,着力体现“立德树人”的考查方向。2018~2019学年度中,国内国际大事不断:中美贸易摩擦,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港珠澳大桥通车,北斗三号系统基本建成,嫦娥四号奔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五四运动100周年,人民海军、空军建军70周年,共和国70华诞,改革开放40周年,中美建交40年,澳门回归20周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大兴新机场落成,京张高铁将完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等,均为这一年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这就需要学生在学好书本内容的同时,还要把视角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将个人的成长置于国家和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历史进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并承担相应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先看“文明的韧性”。所谓“文明”,就是所有被人类赋予意义的事和物构成的存在,人类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文明”有宏大的含义,也有具体的微观意义,即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品德修养。题目中提示了“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入手,则显然取“文明”的宏观层面含义,这就确立了基本方向。“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由此引申到中华文明历经曲折而始终坚强地保留下来,而且至今绵延不绝、继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当前,中美贸易大战正酣,各种敌对势力疯狂打压围堵,国人就更需要发扬“韧性”的战斗精神!结合“议论文”体裁的格式体例,这篇檄文即初见端倪。

再看“2019的色彩”。所谓“色彩”,指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形式直接影响人们的感观表现。“色彩”还指光的各种现象,或是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显而易见,题目中的“色彩”当然不是指其自然和物理意义上的含义,至少不是单单限定于这一表层。社会性与文学性的结合,抽象和具体的转化,“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命题人更看重的显然是被赋予了某种色彩寓意的社会现实或者物象,学生要能够从某一种具体色彩中抽象、升华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感情、一种立场、一种家国大义,考验学生这种色彩——现实——物象——实质——政治的提炼能力和逻辑推理功夫。记叙文体的限定,要求学生在特定主旨的统领之下,统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场景等诸要素的安排,兼顾叙事线和情感线的夹叙夹议,彰显叙事的逻辑性与语言的审美特质,最终落位在某种色彩代表的精神寓意上,从而深化主旨立意。

[立意分析]

“语之所贵者,意也。”立意是一篇作品要确立的目的意图,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立意”是作品的灵魂,决定着作品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文章的成败。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古人所谓“意在笔先”。立意有高低深浅之分,清代王原祈说:“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所以立意十分关键,在考场的特定情境之下做到立意明确、健康、鲜活、独到、深远,于众多学生作文中脱颖而出殊为不易,离不开平时大量的针对性训练和有效积累。

写作是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日常积累、观察思考、谋篇布局,本质上还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思想逻辑能力。用主流术语表达就是考查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高考考场上的写作更加凸显立意的深远,要立足于如今新时代发展的洪流,明确地把脉时代社会发展大方向。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个作文题目如何架构、如何严密逻辑、如何层次分明阐述问题,从而体现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深度。最后,需要借助议论文或者记叙文的体裁以及一些相应的写作技巧技术,呈现出这种深沉的思考、透彻的理解。

先看“文明的韌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呼吁世界上各个文明之间开放、包容、共建、共荣,是我们中华民族也是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一个宏大的时代主题。这个题目的定位决定了观照对象要相对宏观、宏大一些,否则不足以担当“文明”赋予的要义。学生可以选取某一个具有相当象征意义的代表性事物,可以选取某一个颇具历史文化底蕴的领域,可以选取中国历史上某一个重要的转折或转型阶段,针对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韧性”起到了哪些关键作用展开具体、深入的论述。当然,也可以选取上述的几个对象,以分镜头式组成一个群体,辅以恰当的详略处理方式,共同凸显“韧性”的主题;还可以作古今中外的各种文明的对比式阐发,从而论证中国文明历经风雨始终屹立不倒、绵延至今并且日益爆发出全新的辉煌生机;还可以紧扣当今中美贸易战的严峻局势,透视美国强推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与世界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尖锐对立,从中西方文明的交锋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不同本质,坚信“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已经并且继续为造福国际社会而迸发出日益强大、广受支持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学生选择了这个题目需要较高的站位、开阔的视野、深远的思索,即便是切入口小也终归要以小见大、见高、见深、见远,能够遥望到千里之外的纵横捭阖。这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宏观布局、思维逻辑等整体驾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再看“2019的色彩”。作为记叙文,相比于议论文要略微容易掌控一些。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有把握的某一种色彩,对应其代表的含义,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和世界文明中的共同特质。在此基础上精选的故事情节要凸显“穿引”作用,要深入挖掘与某种色彩相对应的叙事中透视、折射出的某种精神、思想甚至哲学层面的文化内核。即使不需要如前一题目的大开大合,也需要学生从叙事中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发散、投射和升华,当然离不开必要的多种表达方式和手法的得体运用。可以是对某一种色彩要义的深度挖掘,可以是两种色彩内涵之间的对比、呼应乃至相辅相成,也可以是某一主旨统领下几种色彩的主题式集束,只是这样就对叙事内容的定位、辐射、张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 / 胡  璐)

猜你喜欢

韧性色彩文明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主题:建设韧性城市 助推城市发展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轻车”
对不文明说“不”
神奇的色彩(上)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文明歌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