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0钱家荣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6期
关键词:跨学科名师

【摘 要】跨学科名师教研团队建设是同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的提升。有别于传统同学科教研组建设和同学科名师共同体建设,跨学科名师教研团队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求、操作要点。以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跨学科名师教研团队建设为例,探讨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的内涵、意义、建设措施和取得的成绩,总结成功的经验,提出进一步发展的设想。

【关键词】跨学科;名师;教研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6-0040-03

【作者简介】钱家荣,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室(江苏苏州,215104)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传统单学科教师团队建设(教研组建设)虽然历史久远,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不免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引发了多方诟病。借鉴国内外跨学科团队建设经验,立足现实,创新模式,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是笔者自2011年以来经常思考和为之努力探索的一个课题。

一、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的内涵和价值

跨学科是指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彼此联系或融合。学科分化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结合,中小学教师的跨界发展尽管很难,但势在必行。

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是指受过不同学科专业训练的教师,在某种教研目标、教研任务指引下,通过培训、研究、实践,实现心理融合、共同成长目的的团队建构过程。这是当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中应当予以特别关注的一个课题,其意义与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阐释。

其一,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看,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能够促进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因为它有利于相互借鉴、相互融通和理论迁移。

其二,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视角看,开展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有利于推进跨学科教改实践。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综合改革的深水区,建构跨学科教师团队,有利于突破单一学科改革的藩篱,抓住综合改革的牛鼻子,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其三,从学生培养的角度看,开展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有利于培养综合发展的全健体人才。全健体人才,就是全人、完整的人,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是学习、运动、交往、生活全域发展的人。这样的人才必须靠多学科、跨学科的共同努力来培养。

二、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的实践

基于以上对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内涵及价值的认识,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多年来探索开展以名师沙龙团队为主要形式的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确定团队成员。

木渎高级中学名师沙龙团队由学校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自愿报名,最终确定了24名教师为团队正式成员,覆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和心理等11个学科。

2.明确活动形式和要求。

同伴经历能为教师成长提供重要的发展环境。因为同伴群组代表的是一种社会情境,在这种社会情境中,人们获得社会支持,习得社会经验,并改变自己的社会行为。为了深化跨学科教师群组对话和教研,木渎高级中学名师沙龙团队在日常运作中坚持以下原则:

(1)自主规划。团队成员要树立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每个人都要做团队的主人,在团队中都有自己的地位、任务和职责。

(2)高品引领。团队倡导与校内专家和校外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和研讨活动。

(3)深度阅读。团队倡导全体成员带着目的阅读,带着主题阅读,基于自己的实践和教研任务阅读,精深阅读。

(4)学练结合。团队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跨学科融合,强化综合科研实践、综合教学实践,在做中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学,知行合一。

(5)同伴互助。团队成员虽学科不同,但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平等对话,共同进步。

(6)日常修行。除了定期听专家讲座,开展沙龙活动、学员论坛,更注重日常交流与学习,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研讨教育问题、教育科研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3.制定活动方案,规划名师教研主题系列。

木渎高级中学建构的跨学科名师团队研修主题有4类,即教育理论类、教科研理论类、文化类、修养类,这些主题通过专家讲座、学员论坛、沙龙研讨、实地考察观摩、实践等形式深入展开。其中每个模块又由若干具体主题组成,以沙龙研讨主题为例,学校组织的沙龙活动有:科研价值、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有效作业、自能发展、教学机智、创新教育、分层教学、研究性学习、理科教学中的情感渗透、高三教学、生命教育、英才教育、理想课堂、体育的困境与突破、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撰写等。这些主题的确立都是基于教师的迫切需要。

4.鼓励成员进行跨学科教学改革。

木渎高级中学积极鼓励名师沙龙团队成员组成跨学科教改项目组,深入开展学校综合教改实验。近年来团队成员开展的综合教改实验包括“自能教育实验”“生命教育实验”“‘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为人生整体性学校心理教育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生物多样性探究实验”等。

5.回归自我和单学科,做精做深个人对话,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除了研修客体知识,教师还需要通过与自我的深度對话,向内寻求资源,通过更新自己、发掘自身潜能来创造和改变世界。木渎高级中学名师沙龙团队鼓励教师围绕“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等进行自我反省,加深自我认知,加强自我修炼。同时,团队要求成员抓住论文撰写的关键环节,深耕细磨各类论文。通过阅读原著和读书笔记交流,加深对教育思想精髓的理解;通过各类论文撰写,促进成员的认识提升和内化。

6.建立激励机制。

跨学科团队往往缺乏行政的干预,少了行政约束力、推动力,凝聚力取决于任务、关键人物的人格影响力等,也取决于科学的激励。木渎高级中学名师沙龙团队建立激励制度,对团队成员取得的教改创新成果,包括课题成果、论文、竞赛获奖、评优课等,予以奖励。

通过切实有效的研修活动,木渎高级中学以名师沙龙团队为主要形式的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团队成员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的思考

木渎高级中学坚持7年的名师沙龙团队建设实践,为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首先,在中小学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完全可行,教师成长不完全取决于知识一维,同学科教师的帮助有用,不同学科教师的帮助同样有用。既要看到传统单一学科教研组建设的优势,更要认识到教师的职业发展不只有学科知识方面,还有同伴激励、自我修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多种途径的催化。

其次,中小学跨学科教研团队的建设必须遵循非正式组织发展的规律。组织成员开始普遍持疑惑、观望态度,积极性不高,两到三年后积极性增加,大约6年后又趋于平静。7年一个周期效应明显。组织成员的进步也是开始缓慢,逐渐加速。

第三,中小学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关键人物的引领、组织和持续的激励。没有关键人物,就没有跨学科教研团队的进步。在木渎高级中学跨学科教研团队(名师沙龙团队)建设和发展中,这个关键人物的基本特征是:学校教科室主任(保证行政的权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保证学术的权威)、不计名利和得失(保证7年时间持续的投入和引领)、平和没有架子(能发挥非正式的影响力)等。

第四,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须采取多维对话,而非一维推动。木渎高级中学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成绩,得益于其总体上立足三维对话,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性、全通道进行,操作上还有四个关键,即坚持做生涯规划,重视团队熏染、团队相互激励,倡导深度阅读,深耕科研实践。这就充分体现了自主性(自觉、自愿、自主规划)、草根性(都是一线教师)、实践性(强调科研实践、教学实践)、日常性(除了定期的沙龙活动,注重日常交流与学习:QQ群、微信群讨论,校园网上的美文推荐等)、有效性。完全实现了团队成员互相激励懒不了,共同要求混不了,互相提醒忘不了,互审轮研假不了,成果打磨发表慌不了。

第五,既要发挥教师的自觉能动作用,更要在团体动力作用下,倡导研训一体,借助课题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锻炼教师,成就教师。中小学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的抓手就是科研活动,包括课题研究活动、项目研究活动、跨学科教学改革实践、论文写作训练等。通过定期的科研成果展示和奖励可不断激励团队成员投身教研、科研实践。可以说,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写作是跨学科名师的主要培养方式。

第六,教师培养离不开教育思想的引领和教育情怀的点燃。非正式教师同伴群组的成长也应重视教育思想的高度和深度,重视立德树人教育品质,把培养教育情怀放在对话的首位,这是成功的关键。

最后,跨学科教师最有效的学习是基于自己实践的学习。当然名师培养也不是一条坦途,以木渎高级中学名师培养为例,当前的名教师培养工作还存在以下困难之处。一是对名师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本来应该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也应该是多部门的共同任务,光靠教科室的力量明显单薄。二是教师的个体成长动力不足。往往外力强于内力,表现为参加活动准备不充分,最常听到的话就是逼一逼、上一上,不逼就不想写、不想上了。三是教师培养的时间空间不足。现在教育教学任务比较重,团队活动都放在晚上,参与的教师比较辛苦,以致不能完成我们布置的学习任务。四是教师对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只看眼前实惠的、需要的,看不到理论的价值,读书不多、不深。五是教师实践少,学到的东西没有通过實践检验。学一套,做又是一套。这些都有待我们今后深入研究名师成长规律,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精准施策,优化培养途径,争取更大的成绩。

猜你喜欢

跨学科名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名师直播课
六足园生态实验室:儿童跨学科探究学习的实践探索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指导高中生跨学科学习的探索
用技巧演绎唯美
浅议"名师"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