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羽毛球俱乐部产业化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0李卫国

羽毛球 2019年7期
关键词:羽毛球俱乐部发展

李卫国

羽毛球高级教练员,现任青岛仁洲羽毛球俱乐部总教练。

曾先后执教于山东羽毛球队、青岛羽毛球俱乐部,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2003年至2014年,担任中国羽毛球队领队。执教以来,曾七次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体育荣誉奖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升温速度与日俱增。

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我国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羽毛球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因其文化悠久、高雅时尚和普及性较高等特点,已成为广大运动爱好者喜爱的首选项目之一。

作为多年工作于一线的羽球人,直面当下发展,如何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及体育发展的潮流,进一步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奋进,是一项很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岛仁洲羽毛球俱乐部正是在这股强劲的浪潮下应运而生,就中国羽毛球行业来说,青岛仁洲羽毛球俱乐部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体育改革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羽毛球、俱乐部、发展

一、当前国内体育发展背景

早在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对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部署。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强调政企分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8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为全年工作划了重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被排在了首位,并强调以体育产业规划为引领,强化体育产业的政策保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体育上升为强国之举,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种渠道的投资迅速进入体育领域。在体育和企业合作的同时,也再现了企业文化品质和体育工作者的自身价值。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支持体育的背景下,各种体育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尤其是国务院46号文的颁发,中国体育发展方向亟需转变,体育产业化改革的呼声愈加强烈,市场倒推着体育人进行换位思考。

总结历史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尊重国家发展实际情况,举国体制与产业化并举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发展要求的。

二、俱乐部发展历程回顾

青岛仁洲羽毛球俱乐部是青岛仁洲控股集团旗下的国内首家全资民营并通过产业化运作的职业羽毛球俱乐部,其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青岛双星羽毛球俱乐部”,2009年改制的“青岛啤酒羽毛球俱乐部”,2014年改制为“青岛仁洲羽毛球俱乐部”。

(一)队伍与俱乐部的融合转型

1992年,我作为公派教练员前往意大利援外执教一年。也正是凭借着这个契机,在当时国外较为先进的俱乐部体系的熏陶下,萌生了在国内创建职业俱乐部的想法。

1996年,青岛羽毛球队开始组建,我作为人才被引进到青岛。在缺少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困难条件下,自己凭借积累多年的运动员教学和管理经历,同时借鉴在国外执教期间学习到的外国俱乐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度过了初创三年的困难时间。随着成绩的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升,最终也促成了当时的青岛体委与青岛双星集团的联姻,并在同年创办了亚洲第一个羽毛球俱乐部——“青岛双星羽毛球俱乐部”。时任国际羽联主席的吕圣荣女士和中国羽协相关领导亲赴青岛为俱乐部揭牌,表达了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肯定。

(二)俱乐部转型后的成果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俱乐部的训练场馆、住宿条件包括训练器材、人员配备等都得以大幅度改善。

在硬件与软件双向提升的条件下,队伍在1997年全国青年锦标赛中便闯进团体前八;1998年,就有队员进入单项前三。自1999年开始的国内俱乐部联赛,俱乐部队四年时间夺得3届冠军。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中国队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总共20人的阵容中,青岛队占了4人。

之后,在不断创新总结的基础上,加之运动员刻苦训练,青岛队先后培养出世界冠军马晋、沈烨、邱子瀚3人,世青赛和全国冠军16人,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15名优秀运动员。

三、俱乐部发展的探索

青岛仁洲羽毛球俱乐部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为平台,开启产业化的运作模式,以发展体育产业与加强后备力量培养、扩展群众基础为基本保障,以产业化与运动成绩为两个核心点,使俱乐部的社會价值有了稳步可持续的提升。目前俱乐部已形成了由政府宏观把控、俱乐部自主经营的运作体制。

(一)以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为平台,开启产业化运作模式

经中国羽毛球协会的批准,青岛仁洲羽毛球俱乐部获得了报名参加国内计划内、俱乐部超级联赛等各大赛事的资格。首先,俱乐部进行赛事招商,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和冠名企业支持。从1996年至2018年,俱乐部先后与青岛双星集团、青岛啤酒集团、首都航空、招远金矿、青岛海逸天成、青岛海信集团、青岛崂山矿泉水集团、青岛交运集团建立了合作共赢关系,为俱乐部参加羽超联赛提供了重要保障;其次是引进优秀运动员,确保竞技成绩,满足合作企业的文化、形象建设要求,为城市争光;第三是强化宣传力度,与媒体密切合作,并建立俱乐部新媒体平台,形成主体化多层面宣传体系,全方位推介各项赛事,收效显著。

(二)发展体育产业

俱乐部把发展体育产业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资金预算,探索多渠道发展体育产业。

2018年通过竞标,俱乐部配合中国羽毛球协会《羽毛球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办法》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现已在全国试行。与此同时,俱乐部还与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站合作,开启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现已举办了三期,有近200名学员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此外,与李宁公司合作,由李宁公司为俱乐部提供运动装备和器材,双方的合作加快了羽毛球用品品牌意识的形成,也进一步保障了俱乐部运动员日常训练及比赛器材的需求;与金茂集团合作,投资建成了既能满足俱乐部训练、比赛、培训需求,又能面向大众的体育运动工厂;与全时健身公司合作,将羽毛球和健身运动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俱乐部组建了体能康复中心,实现竞技体育与体能康复服务体系联动发展。

(三)后备力量培养

俱乐部自1996年成立以来,坚守后备人才培养,通过强化团队建设、开展“羽毛球进校园”活动、参加国际交流和协助举办大赛等措施,完成自我造血,在提高队伍竞技水平的同时,力求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精、尖人才。

(1)重视团队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此俱乐部从两方面着手建设了一支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复合型团队。

第一,打造长期稳定高效的复合型团队。俱乐部男女队主教练许永德、刘仲分别从1999年和2002年就开始担任俱乐部教练,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们在狠抓运动员训练质量的同时,注重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俱乐部形成了独特完善的教学思路和训练体系。同时,俱乐部先后培养了一批年轻教练员等,并从印尼聘请了三名外教,为教练团队注入新鲜活力。此外,还引入体能训练教练,吸纳康复专业人才,使团队在梯段建设上不断丰富。

近年来,在中国羽毛球协会、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乒羽管理中心、青岛市体育局、青岛羽毛球游泳管理中心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俱乐部通过不懈的努力,形成了教练员与运动员队伍成熟的新老交替结构,形成了从培养青少年兴趣爱好到训练、选才进队、比赛、输送的一条成熟的人才培养产业链。目前,俱乐部已经成功组建了一支70人包含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梯队,并在全国同年龄段比赛中崭露头角。

俱乐部强调,复合型团队在训练思路上应始终坚持训练成绩与素质教育并举,不仅要求队员在比赛场上敢于拼搏,敢于争胜,也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注重培养队员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坚持训练教学的全面性、整合性、系统性。

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把控并协助队员做好基础教育和运动训练合理安排。在保证队员科学训练的同时,不让他们放弃自身学业的进修,力争成绩、学业双丰收。

第二、强化承上启下的管理运营队伍,确保拥有一支能精准解读政策方向、敏感把握市场变化的运营管理团队。在此基础上,多点开花,积极寻求各方面突破,形成了以全民健身为载体、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施品牌推广运作和基础设施基本功能产业化的运营思路,为俱乐部的可持续性发展夯实了基础。

(2)扎实推进羽毛球进校园

俱乐部与青岛市教育局、体育局、市羽毛球游泳管理中心、青岛羽毛球协会密切合作,扎实推进羽毛球进校园。

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市教育局建章立制,在羽毛球特色学校统一将羽毛球教学纳入大纲,将学校和老师人才培养业绩纳入技术等级考评;第二是对体育教师和从社会选拔出的有事业心和一定羽毛球专业知识的爱好者进行定期培训,形成体育教师和社会辅导员共教体;第三是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联赛,并与各区市体校、社会培训机构密切联系,发掘后备人才;第四是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形成发现、培养、输送一条龙的培养体系。

2016年5月,俱乐部联合青岛市羽毛球游泳管理中心和各区市教体局,用时两周对六个区市的22所羽毛球特色学校进行走访,了解了各学校羽毛球进校园的基本情况,向教育局、体育局提出建议并落实。从2017年开始,举办小学生联赛,形成长效机制,为俱乐部选拔后备人才和运动员今后的发展出路奠定了基础。

(四)群众基础保障

(1)协助举办大赛和加强国际交流

俱乐部积极争取,协助中国羽协、青岛市体育局承办了2009年全运会羽毛球预赛和决赛、2011年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苏迪曼杯)和2012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以及历年的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为岛城人民带来了在家门口观看世界顶级羽毛球比赛的良机,也使更多人喜欢上了羽毛球运动,助推了青岛市全民健身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形成了更大的消费拉动。

同时,俱乐部注重加强国际交流,先后接访了德国、英国、丹麦、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家羽毛球队,共同训练、比赛与交流;先后多次代表中国羽毛球俱乐部出访了荷兰、德国、法国、新加坡、泰国、英国,并参加了国际青年公开赛和黄金公开赛。

2018年8月,俱乐部协助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羽毛球协会和青岛市政府,成功举办了首届“仁洲杯”国际青少年友谊赛,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参加了比赛,以友好和善为主题,通过羽毛球和传统文化的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

(2)体现社会公益,支持全民健身运动

多年来,俱乐部始终把社会公益性提高到战略高度。每年联赛期间,都会安排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与球迷互动,走进校园,走访敬老院,并向羽毛球特色学校捐款捐物。向社会传递了体育的大爱,彰显了俱乐部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與此同时,俱乐部深刻认识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的重要意义,坚持体育俱乐部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方向,积极支持全民健身羽毛球运动的推广。

多年来,俱乐部支持了包括“青岛市羽毛球球王电视公开赛”、“青岛市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青岛市中老年人羽毛球比赛”、“青岛市羽毛球业余联赛”等各类别、不同层面的羽毛球比赛,协助举办了“山东省羽毛球联赛”、“全国羽毛球三对三争霸赛”等,更好地发挥了群众性体育在厚植体育基础中的重要作用,为青岛体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俱乐部未来发展的核心点

坚持竞技运动成绩和产业化两个核心点,俱乐部高度重视竞技体育成绩在提升俱乐部形象中的重要作用,把竞技体育兴盛当作俱乐部形象提升的一个重要窗口。

将体育产业化理念融入俱乐部建设发展的全周期和全过程,注重俱乐部生产经营的合作性、招商引资的连续性和商业诚信。以参加羽超联赛为抓手,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发挥体育在践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构建以产业化为主体的职业羽毛球俱乐部。

目前,体育改革产业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包括俱乐部标准评定、教练员资历职称、运动员等级的管理和使用、体育比赛形式以及教育与体育融合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国内外体育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磨合创新,从而推进整个体育行业的发展。

青岛仁洲羽毛球俱乐部作为羽毛球职业化改革的首批践行者,始终面对着羽毛球事业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相信我们的改革发展经验依然可以为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俱乐部体制改革和产业化运作是一条漫长的路,必定会面临很多问题,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途径和模式,我们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羽毛球俱乐部发展
羽毛球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