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翰墨飘香 书法育人

2019-09-10吴淑媛

家长·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书法家长课堂

吴淑媛

文化的魅力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更是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功能。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在办学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育人、以文化感人的道路。翰墨飘香,书法育人,是该校办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一套科学教学方式。当我们走进校园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是浓郁而沁人心脾的书香翰墨,朗朗书声和墨香共同交织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在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所开展书法教学中,始终要求“正双姿,学笔法,学字法,学章法,品古诗,习名篇,悟经典,正品行。”这不仅为学生书法艺术品鉴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且也在客观上让学生带上了文人气质。

书法教学始终是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的特色教学内容。从1983年正式招生至今,这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书法特色教学,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始终坚持书法教育,并将书法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的载体,形成了独具红星路小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传承书法教育,形成特色办学

在采访过程中,刘伟刘校长告诉记者,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在建校之初仅仅是一所普通的城乡结合部小学,学生多来自于弄出家庭,教育基础较为薄弱。而时任校长陆秀敏针对这一情况,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坐住”凳子,由此开展了书法教学。而在此后的三十多年的办学中,书法教育逐渐成为该校的特色。

学生们在练习了书法之后,不仅能够沉得下性子,而且综合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加坚定了历任学校管理者开展书法教育的决心。

校领导班子于2009年重新对办学理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将特色办学主线进一步深化到日常教学体系中来,进一步明确了“书法育人”的教育理念,并结合当前阶段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提出了 “全员参与、全程体现、全方位实施”的具体要去,为书法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略。

在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所有刚入学的学生,都需要接受书法教育。在刚开始的时候,先矫正学生的坐姿,严格要求学生必须保持科学坐姿。而在书法的练习过程中,首先从笔画开始练习,在笔画练习基本完成之后,再开始练习名家字帖。已经有一定基础之后,方可进入艺术创作阶段。每天的学习中,学生都要进行十五分钟的专项书法练习,并由该校的专业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同时,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每周还会句型专门的写字练习课程,专职书法教师对其进行逐一指导;每月都要举行一次综合性的班级书法工作开展情况评价;每学期期末开展综合大评比,并将学生的书法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来。

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在开展书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参与书法学习的积极性,还结合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书法为主题的活动,如地书评比、书法夏令营等,不仅为学生们学习书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优秀作品的展示,也同样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是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书法课在2015年正式被纳入课程规划体系中来。针对这一改变,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也同样对书法课程的课时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每周增加了一节校本课程。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过系统的长时间学习,学生们的书法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升。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同时对于学生们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毅力的培养均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积极作用。学生们在书法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磨练了意志,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培养了大量优秀书法人才。如2011年,该校年仅10岁的一名学生举办了过 “‘书法状元校’奇葩绽放——李泽艺和她的伙伴们硬笔书法展”,活动的成功召开,不仅让书法学习在该地区成为一股热潮,而且也让台湾的教育同行对本校书法教育连连用“震撼”二字加以评价。

当前阶段,该校的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写一手好字。这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手写机会越来越少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品位的重要举措。

构建“书法移动课堂”,引领师生成长

刘伟校长在采访的过程中表示,当前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和计算机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而这也让他意识到,单纯的书法学习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了。针对这一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开展探索“互联网+书法”的创新教育路径。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之下,该校将线上书法和线下书法有机的整合了起来,结合书法教育和德育教育,提出了 “端端正正写字”为载体,以“堂堂正正做人”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的管理层审时度势,于2015年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之后,于次年推出了本校的书法教学APP——“红星书学”。这一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走进了书法的世界,而且也创新了书法教学的方式方法,将远程教育应用于书法教育中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限制,为书法教学模式的创新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刘伟校长在采访的过程中表示,传统教育模式在当下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们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了。因此,红星路小学在 “每日一赏”这一栏目中,引入书法家生平、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介绍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由于采用了趣味性的表达方式,如,在讲解“墨池的由来”中满脸是墨水的“王羲之吃墨”,更是让学生们在捧腹大笑之余有所思考。

为帮助学生有效提升书写水平,红星路小学相继自主编写了四套书法校本教材,且公开出版发行。“书法移動课堂”上将所有练习册的名师讲解视频内容予以上传,这样学生与家长都能随时随地完成临、赏、品、析,并反复观看研读,以平台来助力墨香家庭环境的营造。

学校借由“书法移动课堂”的推广,师生们都能在此完成“每日一拍”“每日一晒”,在线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心得和练习等展示共享,学生间和师生间形成了有效的关联。

刘伟表示,开通了“书法移动课堂”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正式启动。书法老师将已录制好的400多节微视频设置课程编码,学生只要将编码输入就能实现随时在线观看,这样学生与家长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也将众多名师带到了学生与家长身边,书法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迈出校门,走进千家万户,与社会有了关联,更好地培育学生。

另外,借由“书法移动课堂”的开展,每个班级专门以在线书法活跃气氛,并将“书法育人”得以落实。“队员秀场”这个栏目专门针对那些勤练书法的队员,将这种墨香家庭共同习字的场景分享出来,不定时推送最近的书法讯息,展示学校的线上书展;“红星书学”的APP则是专门展览学生的习字、实践等经历,借由网络的渠道实现“人人通”“班班通”和“校校通”,引领学校的书法特色项目以智能化、多元化为目标实现更大的成就。

红星路小学凭借自身多年积累的书法名师资源而开展书法教学,并在天津独树一帜,整个天津书法学科中徐莉和阎金两位老师都有着重要地位,两人曾出任多次比赛的评委,并在全国、市和区的教材编写中担当编者,从教多年,两人发掘了大批书法新秀。学校构建“书法移动课堂”的活动中,围绕两位名师创立了各自的工作室,并与全国、全市的书法教师共同来赏析探讨书法教研成果、校本教材和微课等,借此契机将两位名师工作室的网络建设进一步铺陈开来,使得名师自带的更大范围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更为突出,在“名师工作室”旗帜的号召下,名师和其他教师共同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将专业的技能技法整理归纳起来,更大程度上在师生中普及专业术语、推广专业技能,不仅教会学生怎样练习书法,更让课堂上充满学术气息。而且,围绕骨干教师本身,扩大网络教学的影响力,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作为书法课堂的指导思想,构建起新课导入、示范练习、边讲边练、品位巩固的课堂全新环境。深层次赏析书法教研活动使得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得以大幅提升,学生们也获得了更为专业的书法教育。目前学校积极推动网络教研的落实,“书法移动课堂”上包含了示范课、微视频和校本教材等多种材料,书法教师能够自主在线交流讨论,受到同行们的积极认可。

学校还借机打造了专门的多媒体云平台。全体书法教师将自己的白板课件实现共享资源,书法教学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得到提升,更助力其长期发展,也给全体师生书法素质的飞跃奠定基础。

由于教师们水平不同,怎样使全体教师都能拥有契合自己能力的学习平台呢?“书法移动课堂”创新了教学和授课、学习模式,“订单式培训”应运而生。教师从自身技能出发,自主对所需的培训内容订阅,并和指导教师随时互动沟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书法基础薄弱,就需要从入门培训开始,重视基本技能技法的学习;而书法骨干教师则可以从自身兴趣出发,来选择诸如颜体、柳体等流派的作品。可以说,“书法移动课堂”以临帖创作、个性化书写等多种培训来推动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个人特长的发挥,引导教师由被动到主动,从“千人一面”转变为“一人多面”。

刘校长提出,学校在本学期致力于在全体师生中普及这一培训方式,采取分层培训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升,更促进学校书法教学的全面开花。

拓展书法教育功能,形成家校共育

学校始终倡导“家校共育”,为此,以書法教育为主题在全体家长中展开问卷调研活动。归纳结果得知,对于学校构建“书法移动课堂”的新模式,100%的家长都表示认可,每天能借助微视频与教师在线互动的学生有87%,而家长与学生能够共同练习的比例则有76.5%。借由“书法移动课堂”的构建,很多家长在晚上都放下了手机游戏,能够在线与孩子一起练习书法。尽管家长无法再次走进校园,却能借由“书法移动课堂”完成成人练字的愿望,在和孩子共同学习、练习的过程中,孩子还能帮助家长纠正错误,共同提升。“书法移动课堂”的全新方式,还吸纳了爷爷奶奶的群体,使更多家庭呈现了人人学书法的良好氛围。

刘校长表示,通过问卷调研,学校在“书法移动课堂”上更有信心和动力,并希望借此契机能吸纳更多的家长,让家校共育发扬光大。

“书法移动课堂”的开展试图将“慕课”与书法教育结合起来,并开设四种不同板块;其一,“每日一字”,家长与孩子一起练习软、硬笔书法,名师指导家庭学习;其二,“每日一析”,家长与孩子互相点评,共同提升双方的自我赏析力;其三,“每日一赏”,从过去的书法作品出发,讲解学习专业的书法知识和著名书画家的成长见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书法体验;其四,“每日一展”,将学生和家长的作品第一时间做好分享,在平台上公开展示,树立他们的练习信心,也吸引更多家庭的参与。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和学校构建了学习的合力。

刘校长表示,书法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与职责将其进行发扬光大,使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书法教育脱离了传统课堂,也更为“小、精、微、快”,也契合现代人的生活脚步。学校在“书法移动课堂”的打造过程中,将书法育人的现实功能和家庭、社区甚至全社会产生了活动,进而构建起墨香校园、社区和社会,由点及面,由小到大,使“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变成更多人的座右铭。近四十年的教育探索,红星路小学在书法教育上持续取得新成绩,持续改进、创新。尽管这所公办校极为普通,却享有极高的办学声誉,甚至在全市、全国都十分出名,其突出的办学特色已经成为其显著的身份标签。该校相继获得国家级书法教育示范校、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天津市十大特色学校、汉文化推广基地等重要荣誉。在沉沉的墨香中,书法不断培育了更多的优秀学子,也让红星路小学的特色教育再攀新高峰。

(责编  孟 飞)

猜你喜欢

书法家长课堂
欢乐的课堂
家长错了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诗书画苑
家长请吃药Ⅱ
写字大课堂
犯错误找家长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