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2019-09-10杜龙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对策

杜龙

摘要:公共服务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公共服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营商环境的优劣,在各地争相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背景下,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关键词:公共服务  营商环境  对策

一、当前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1.水、电、路、气等保障生产必须的基础设施不足

项目落地需要最基本的如路、水、电、气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但在一些地方,这些最基本的设施都得不到保障,存在道路不通、電力负荷难保障、市政给排水管网未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未完善的情况。

2.医、教、文、卫等保障生活必须的公共配套不足

项目落地后,人员聚集,人流量增加,生活保障需求量日益增长,保障设施不足问题更加凸显。在交通方面,存在上下班公交车站离的过远,公交发车间隔时间太长,收班时间太早,公交换乘不方便、道路拥堵等问题。在医疗、子女教育、职业培训方面,区域人员数量增加,但相应配套的医院、学校的建设速度确没有相应增加,居民入学、就医等便利性差。

3.配套跟踪服务不全

有些地方虽然硬件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短期内满足项目落地、投产,满足人员生活的需求,但中后期的配套服务却跟不上,如道路破损维修、电力设施增容、城市内涝的解决、公共空间的疏导等后期维护却缺乏力度。

4.社会权益保障投入不足

通常仅考虑了硬件设的建设及设施的配套,在劳动就业、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残疾人服务等社会公众权益保障方面关注不够,投入不足,缺乏配套的制度文件,权益保障难落实。

(二)公共服务配置不够合理

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面,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通部门常只考虑本部门本行业的规划,并没有结合其他部门规划或是区域发展统筹考虑,形成公共服务配置的不合理。一方面,如道路的宽度、给排水的管道直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电力线路架设杆线或是入地敷设等,都仅从自身行业发展需要进行规划建设,这些往往在后期使用中面临着大量的变更调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一些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通常跟着项目的选址而临时调整,通常优先满足项目需求,并没有从区域性的角度分析调整的合理性,造成区域内公共服务配置的不均衡。

二、公共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足

相当长一个时期,人们对市场和GDP过于迷信,认为经济增长会自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政府未能真正承担起应该做而且可以做,市场却无法做到的事情。对经济增长和市场的迷信,造成了指导思想的偏差。结果,虽然经济繁荣了,公共服务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匹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二字的含意是经济社会全面的进步,绝不仅仅是指经济增长。同时,政府长期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和投资主体,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投入,忽视社会事业投入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公共服务监督机制未建立

同时有效监督机制尚未建立。政府公共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公民,政府的公共服务应置于社会和公民的监督之下。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满意不满意,应该由公民来监督和评价,尤其是直接服务对象的监督和评价。由于政府长期干预市场,民众的监督意识不强。对于公共权力的监控,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制度设计层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成熟的、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三)供给方式单一,财政资金有限

深受“全能政府”观念的制约,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依然占据绝对垄断地位,我国的社会组织无论从人们的观念,还是数量、规模,以及更为重要的其整体的能力和作用,都还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多元阶层、多元利益并存的需要。市场机制还不完善,非政府组织不发达,缺乏有效承载由政府转移出来的公共服务的能力,其桥梁纽带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在许多矛盾中,政府已直接处在百姓的对立面,并一定程度上造成政府作用失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市政设施、公路、水利工程等,扩大到电信、航空航天、环保、大型水电工程、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给政府带来了很大的财政压力,这不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碰到的难题,也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面临的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单靠政府有限的财力难以支撑。

(四)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不够科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新生事物也在不断涌现,相应制度必然存在着滞后性,部门之间仍各自为政,导致出现规划冲突,公共服务配置不合理,难以完全满足公众需求。同时由于在总体规划上不够科学,一方面缺乏前瞻性,通常是满足新进项目及人们的现有需求,没有为以后的发展预留空间;另一方面没有把多种规划落在一张图上,仍是各自为政,在规划实际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矛盾。

三、解决公共服务问题的对策

(一)切实转变思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切实转变思想,由唯GDP论、唯政绩轮转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治理与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全面提升,不为局部利益而放弃长远规划。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着力推进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改变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民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估各级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

(二)建立合理有效监督机制

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既提高公共服务的执行效率还要节省公共服务的执行成本。以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考核内容,以供给结果为主要考核导向,从本质上认识提高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把控公共服务质量,争取使公共服务能惠及到每个民众身上,科学的监督公共服务的投入与产出。

(三)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

鼓励并研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制定完善合理的价格机制、市场准入机制以及产权制度,为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打开门户,在价格、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社会力量优惠和补助,鼓励并引导其投资公共服务领域,参与公共服务的竞争,从而解决政府投资的瓶颈问题,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为主体,其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融资格局,将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财政补偿与市场补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者有效结合起来。

(四)加强科学决策,实行“多规合一”

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从头小到井盖、路灯,大到桥梁、隧道;从车的流与止、人的聚与散,到街市百态、舆情民意,充分收集信息,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智能分析,以数据流形态呈现城市治理环节、与漏洞,真正形成闭环管理,助理科学决策。

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一张“蓝图”干到底,实行“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构建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明确把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相融合,通过约束性指标和管控边界逐级落实到最终的详细规划等实施性规划上,建立统一的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势在必行,但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着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一步步把工作做实,让每一分钱的公共投入,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曾保根.价值取向、理论基础、制度安排与研究方法—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的四维辨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

[2]王丛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行政法规制[J].中国行政管理,2013.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走,找对策去!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