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视野下,“旧文”解读出“新意”

2019-09-10张国燕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雷锋教材

张国燕

2016年我们开始使用由教育部审定的统编教材。对比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统编教材更加重视建立语文知识体系。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不仅在单元内的数篇课文围绕同一个语文要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而且单元和单元之间,册次与册次之间,形成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统编教材立足语言文字,凸显语用意识,使教材成为引导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强有力的“例子”。

统编教材编排了不少新课文,题材广泛,富有生活情趣和教育意义。我们在使用统编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熟悉的课文,这些重新入选的文章大都是经典美文,长期入选教材,不妨称之为“旧文”。虽为“旧文”,但用统编教材的新理念重新解读,“旧文”也能够读出新意来。惟其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获得一种“其进愈深,而其见愈奇”的趣味。

一、赋予新单元主题,确立新语文要素

对比上表,我们发现课文所处教材位置的不同,其承载的单元主题也有变化。根据不同单元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本单元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再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拿《小马过河》一文来说,该文在统编教材中单元主题是“办法”,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在这个大主题下,教师的教学设计随之变化:在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应增加对学生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如,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明辨是非;从故事的不同侧面发散思维,得不同的感受。这个过程是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在“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这个训练点下,《小马过河》这篇“旧文”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旧教材是按照人文专题编写单元内容,新教材按双线组织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方法、习惯等要素,合理设计内容梯度,将语文要素穿插其中,力争在少而精的练习中渗透可迁移、运用的方法,逐步形成语文能力。如新教材二下第五单元的4篇课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来分属于旧教材不同的单元。新教材把它们编排在一个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教学重点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是在延续前面“能够找出课文的具体信息”“整合信息,做出判断”要求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求说说课文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他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提取相关信息,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也为中高年级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如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能了解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这些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获得感受和体验使联系生活经验阅读逐渐成为一种能力。

二、承载新教学目标,“旧文”也须“新教”

正是由于在新旧教材中所处位置不同,单元主题不同,加上新的语文要素点的确立,“旧文”在统编教材中承載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具体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解读:课后题、插图、泡泡提示语。

(1)对比课后题

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同样的课文,课后习题有很大差异。

从上表中发现,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在教什么、学什么方面有了清晰的目标。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清晰地呈现出来,成为语文学习的要素。比如第一题读的要求,先听老师讲雷锋的故事,建立在对雷锋有感知的基础上再朗读,是有感而读。注意有问有答的特点是有关注点的朗读,关注表达的特点,学习表达的技巧,得意又得言。第二题在积累词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生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得言又得法。第三题是综合运用,训练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将习得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既有阅读方法的训练,又有表达能力的训练。虽是“旧文”,承载的教学目标是崭新的,自然要“新教”。

(2)对比插图。

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标版插图是一群孩子在橱窗前看雷锋的图片,雷锋的图片不突出。统编版呈现的是雷锋的雕塑图片,鲜明突出,有时代特征,人物形象突出,这样的雷锋形象一下子就进入了孩子心中。

(3)对比泡泡提示语。文中泡泡提示语也语文学习的重要提示。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标版的提示语是: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还是北?这是为什么呢?更加侧重的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理解。统编版的提示语是:联系的“稀”,我能猜出“稠”的意思。更加注重方法指导,教给学生利用反义词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放在了课后习题: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三、创造性地使用“旧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优化教材处理的目的是利用课文增加学生的积累、落实语言运用、提升学生的能力,是利用课文组织课堂内外活动。针对不同文体、不同特点的课文,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旧文”,活用,巧用,趣用,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做到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设置学生实践活动,分小组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制作活动卡片。《太空生活趣事多》不妨利用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有限,喜欢画画的特点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画一画太空生活图。对于比较长的课文,如《小马过河》,可以采用“把握文意,片段精读”的方法处理教材。对于语言精炼优美的文章,可以巧用学习得词句进行语言训练,一课多学。如《雷雨》一课,可以在学生熟悉课文后,模仿课文句式,说说自己见到的雨,并且画一画。充分利用好“旧文”这个例子,旧瓶也可以装新酒。

参考文献

[1]吴芳.老课新教《赵州桥》【J】. 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2)

[2]武生花.老课新教 常教常新【J】. 甘肃教育,2012年(17)

[3]肖莉.老课新教 课堂改进:对“老课文”的研读与思考【J】. 中国教师,2013年(12)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雷锋教材
教材精读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