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研究

2019-09-10许莉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5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小学生

许莉

摘要: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这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一直都是重点。古人甚至有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其说的就是培养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在小学教学工作中落实文明礼仪培训更是成为普遍共识。本次研究机遇小学中的文明礼仪习惯培训进行讨论,分析了小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分析了学校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并针对性的给出应对策略,相信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研究

做好文明礼仪的培训,这不仅是传承传统美德的要求,也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素养的需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在这一阶段中养成的习惯和观念往往会根深蒂固。因此,及时在小学阶段进行文明礼仪的培训,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1小学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难点和不足

1.1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差。小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尚未长大成人,连基本的价值认知也没有形成。因此,小学生做很多事情都是无意识的,在言行举止方面缺乏周全的考虑和基本的道德自律。比如上课胡打乱闹开小差,打扰其他同学听课而不自知;或者乱扔果皮,讲脏话骂人等等。对于这些行为现象,小学生往往没有办法很准确的去分辨对和错、好与坏。

12.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难以隔绝。小学生所处的环境也会对其言行举止等产生直接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爱说脏话、不讲文明、不注意卫生等情况。比如吃东西不洗手,随便用手抓食物,随便摘花或者乱扔垃圾等等。这些现象在公园、广场、车站、学校、商场等各种场所都普遍存在。因此,小学生耳濡目染的环境会对他们造成误导,导致小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1.3教师的教育引导效能偏弱。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对于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关注度不够高,监督与引导效能不够强。很多老师对学生的灌输和约束主要体现在课上,不允许小学生在上课期间胡打乱闹,做出不文明的行为;但是在课下老师们对学生的关注就会下降很多,有同学不文明或者不礼貌的现象也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缺乏自律自省,逐渐会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2针对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策略

2.1明确标准,让学生分清好与坏、对与错。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不会分辨一些行为现象是对或错、好或坏,这是导致小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表现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老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学生去建立一个评价标准,能够对某些行为现象做出对错、好坏的评价。老师可以采取列举不文明现象的方式,将小学生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现象写下来,或者专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制作成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们对各种行为现象进行分辨,打出对或者错。通过这样的做法,意在增强小学生对于各种行为现象的分辨能力。要保证小学生在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的时候知道这是不对的;在看到有人说脏话的时候知道这是不应该的。先确保学生具备自我分辨能力、判断能力,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具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

2.2开展“文明礼仪面面观”活动。按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如果老师一味的强调学生要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估计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小学生并不具备那样严谨的自律意识和纪律观念。让他们自觉地去遵守文明礼仪,这很难获得小学生的积极配合。所以老师可以尝试用一种逆向思维方式,让小学生之间形成互相监督的氛围。

比如在班会上,老师可以发起一场“文明礼仪面面观”活动,邀请学生自发的将生活中、学习中、课堂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现象说出来。比如某某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削铅笔,把铅笔屑扔了一地。其他的同学就可以在班会上指出来,“我发现有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乱扔铅笔屑,把地面都弄脏了,这就是一种不文明现象”。通过这样的做法,不需要去提到底是谁做了不文明的行为,但做这个事情的学生自己心里很可能就会自我对照,然后意识到自己做的不文明现象被别人发现了。通过这样的举措,意在让小学生的班级里形成一种良好的相互监督氛围,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随时都可能被其他的同学看到,从而自觉地加以抵制,避免被其他同学检举出来出现尴尬的事情。

老师还可以发起“今天我要夸夸他”活动。在班级后面的黑板报上开辟一个角落,学生在发现班级里出现值得肯定的文明现象之后,可以在后面的黑板上写下来,作为一种鼓励。比如某位同学主动帮助值日生打扫教室,这种行为被写到黑板上就会成为一种激励和认可,也成为一个榜样。激发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自发的参与到文明行为、文明现象的观察、践行中去。这样一来也有利于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

2.3老师可以以身作则的参与到文明礼仪行为的践行中去。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导致小学生行为不文明的重要原因。为此,老师可以力所能及的为学生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老师自身先要成为文明礼仪现象的传播者、践行者。无论是在衣着服饰、言行动作方面,还是在教学的仪态、讲课的作风等方面,老师都要做出表率。

老师还可以将文明礼仪的教育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比如在语文课上,老师在讲到《日月潭》等描写旅游景点、城市风光等的课文内容的时候,可以将课文内容和文明礼仪联系起来。要告诉大家,旅游景点的美妙风光是需要大家用良好的文明礼仪来维护的。要告诉小学生,乱折花草、乱写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都是不文明的,都是在破坏景区环境,都是不被允许的。在写作或者口语交际训练中,也可以将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当做一个主题来进行,要让学生发散思维,自发的提高对于文明礼仪的认识,积极践行文明礼仪。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加的深入人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2.4开展家校合作互动,提高文明礼仪教学质量。小学生住校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学生每天都要回家,和家人、邻居等的接触也比较多。这就导致学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弱化在校内学习的效果。因此,老师可以尝试和学生家长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共同致力于学生文明礼仪的引导。这需要家长们自发的做好日常言行举止的管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及时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现象。通过这样的家校互动模式,可以更好的优化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不过,习惯的养成贵在持之以恒,而不是三分钟热度。所以,老师和家长们还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切实负起监督引导的责任。

3结语

小學生就像正在成长的一株幼苗,它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会长歪了成为无用之材。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看到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这项工作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具备良好文明礼仪习惯是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相信在老师的教导指引下,这些具备良好文明礼仪素养的学生会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白天帅. 浅议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有效策略[J]. 学周刊, 2017, 4(4):95-96.

[2]吴庭江. 让文明礼仪之光照亮校园——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J]. 学苑教育, 2017(18):84-85.

[3]庞毅. 创和谐校园,促小学生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J]. 新课程学习(下), 2012(3):129-129.

[4]刘兴权. 传承中华文明礼仪 奠定学生美好人生——浅论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J]. 新校园旬刊, 2017(10):11-11.

[5]李虹.传承中华文明礼仪 奠定学生美好人生——浅论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J]. 科普童话, 2016(3):1-2.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和对策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我是小学生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