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关村:跑出“创新创业创造”新速度

2019-09-10丁兆丹王金波左蕊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9期
关键词:孵化器大街科技成果

丁兆丹 王金波 左蕊

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关村一带还是农舍和菜地。1953年,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进驻此地,奠基新中国的科学重镇。1988年,国务院批准以中关村地区为中心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承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经验的重大历史使命,建立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第一个政府引导基金等等。进入新时代,作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中关村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8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捷龙一号遥一运载火箭,顺利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枚运载火箭搭载的其中一颗卫星,是我国民营卫星创业公司千乘探索自主研发的规模最大的一颗卫星,也是第一颗同时具备遥感和地球探测功能的业务卫星。

这颗千乘一号01星又叫“海创千乘”号卫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推动原始科技创新的成果之一。 如同这枚跃升太空的卫星,中关村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40年来以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跑出了自己的“创新创业创造”新速度。

“创业+智造”

成就创业“新地标”

走进中关村创业大街,就能看到坐落于大街东侧的3W咖啡,这是我国最早的互联网众筹咖啡馆之一。2014年6月12日,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后,3W咖啡和联想之星、36氪、车库咖啡等成为首批十余家创业服务机构进驻街区。

中关村创业大街长约220米,曾经是热闹非凡的图书一条街。2010年前后,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街区开始转型升级。如今,中关村创业大街聚集了亚杰商会、北大创业训练营、创业黑马等40余家创业服务机构,已孵化3451家创业团队,累计获得融资团队1181家,总融资731亿元,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创业地标”。

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全国首个创业大街。从创业大街概念提出,到研究运营模式,再到协同属地政府推动,背后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强有力的“推手”。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党支部书记、处长闫颖介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努力让各类创新要素在这里迸发和深度融合,让广大创新创业者和科技企业因科技创新而有所收获,这是中关村管委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初心、使命和行动。”

从服务创新创业者的角度出发,中关村管委会陆续推出70余项改革举措助推创业、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链接全球创新网络能力。比如,不断简化申报流程手续,优化需要提交的材料,建立线上申报平台,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在这方创业热土上,中关村还推动建设全国首个以高端智造为主题的大街——中关村智造大街。如今,聚集了以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上下游1000余家企业,累计为京津冀地区企业服务超过4万家次,形成服务案例超过5000项。北京欧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孙楠茜说:“申请普惠性中小企业研发费用补贴时,创业服务处不仅与我们对接辅导申请流程、开展线下专场培训,还开通了电话热线、邮箱、微信群随时答疑解惑。这种五星级的服务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传统政策申报繁琐复杂的印象。”

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每天新设立科技企业突破90家,比5年前翻了一番,共申请专利86395件 ,同比增长17%。

“边缘人工智能视觉芯片”“水下仿生机器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今年6月13日,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主题展上,来自中关村的这些“硬科技”吸引了眾多目光。各个展台前,不同活动中,技术发明人、企业家、投资人以及中介机构各方洽谈,展馆内除了让人感受到高科技的震撼,还洋溢着浓浓的创新创业氛围。

“双创”升级

“孵化”更多“独角兽”

“从介绍合作资源到申报补贴,再到孵化器不断校准发展定位,在每个公司发展的紧要关头,中关村管委会都及时伸出援手帮助解难,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创新,安心踏实做企业。”创客总部创始人陈荣根充满感激地说。

创客总部是2013年成立的硬科技孵化器,聚焦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领域科研成果转化,共孵化400多个初创技术项目,获得19.98亿元投资,有43家企业获得“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140家企业获得“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荣誉资质。

近年来,中关村管委会通过制定实施精准有效的创业孵化机构支持政策,培育出一大批知名创新型孵化器,建设了一支由247家孵化机构组成的高效专业的创业服务队伍,累计孵化毕业企业1.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余家、独角兽企业40余家、上市企业(含新三板)200多家,目前在孵企业超2万家。中关村首批100家公司上市用了20年,第二批100家公司上市仅用了不到4年。这里拥有70家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成为全球仅次于硅谷的独角兽聚集区。联想、新浪、百度、小米等标杆企业,不断刷新企业成长速度。

“为创新创业者服务,就要急创新创业者所急,想创新创业者所想,帮助创新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董晓鑫介绍,“目前,中关村正积极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建设硬科技孵化器、海外孵化器,与央企、外企、民企等充分对接,形成了戴姆勒1886孵化器与创业大街、创客总部与中国电科硬科技孵化器、将门孵化器与微软加速器等一批结对合作的范例,携手服务初创企业。在创新创业国际化方面,推动了中关村—巴黎大区产业创新中心、中关村—德国创新中心、启迪剑桥科技园等项目在海外落地。”在中关村,创新创业奇迹还将陆续上演……

精准发力

小微企业“破土成长”

“上周,我们处里党员干部一连跑了15家小微企业走访调研,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立做。”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党员罗虎介绍,“走访中,了解到蓝箭公司正为找不到符合层高要求的通信遥感实验室犯难,我们现场帮助联系了3家意向单位,目前正在磋商中。”

“第一时间发现创新创业主体到底需要什么,我们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服务”,这是创业服务处的共识和工作原则。针对初创期企业的特点,中关村管委会首先开展金种子企业培育工程,为金种子企业配备创业导师,定期组织辅导课程,对企业创始人、创新成果、品牌等进行宣传。近年来,共培育了旷视科技、驭势科技、爱奇艺等1000余家具备创新能力、高成长的金种子企业。北京数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关锴说:“尤其让我感动的是,管委会并不因为小微企业名不见经传而忽视我们,反而经常询问发展情况和难点问题,组织团队来调研走访,帮我们进行政策申请辅导并对接产业资源,给了我们强大的支撑。”

中关村管委会积极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去年共有1488家企业获得专项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自主研发资金短缺等问题。幻视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杜晶表示:“企业初创期资金链压力大,中关村管委会专项研发补贴犹如‘及时雨’,帮助公司渡过了难关,才使得公司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

释放“动能”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作为一家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孵化平台,我们从组建至今,中关村管委会在团队建设、资金支持、对接资源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埃米空间创始人章品书拿出一张名片向记者介绍,“这不,在等待采访的间隙,创业服务处还帮助对接了一位海归科研人员谈合作项目。”

埃米空间孵化器成立于2017年,聚焦挖掘和培育科研机构新材料领域成熟科技成果,帮助早期新材料项目突破从“0”到“1”的发展瓶颈。

“中关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科研资源和条件,40余所高校、200多家科研院所聚集于此。”闫颖介绍,“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教育部出台了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京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出实招解决实际问题。”2018年,共促成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近2000项,项目总金额超过7.6亿元;开展了首批12家高校院所技术转移办公室认定;促进了埃米空间、安创空间等十余家市场化孵化机构与北大、清华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了高校与中关村分园深度对接机制,等等。

为解决市场上缺少既懂技术、又懂投资孵化的人才问题,中关村管委会积极推动实施中关村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目前,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正在注册。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关村将不断升级创新生态雨林,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硬科技孵化和“高精尖”产业培育,加速科技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深化中关村创新创业国际化发展,为北京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在中关村,创业者从不孤单。”这句来自中关村创新创业者的心声,凝結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服务者、推动者们始终如一的努力和奉献。

(责任编辑:谭梦)

猜你喜欢

孵化器大街科技成果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线上平台解决“转化难”
福建省:出台新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湖南省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
孵化器清场
大街上捡来的爆笑图
大街上捡来的爆笑趣图
在大街上抓拍到的爆笑雷图
天蓝蓝,海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