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庆绿屏护京城

2019-09-10闫正宇高龙赵红梅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风沙延庆造林

闫正宇 高龙 赵红梅

延庆区地处内蒙古、河北风沙入京的咽喉要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庆区森林面积只有19万亩,森林覆盖率不足7%。为了守卫首都西北生态门户,建起一道护卫京城的绿色屏障,延庆区委区政府坚持党建引领、生态立区,集全区之力开展以植树造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如今,昔日缺林少木的荒山荒滩已变成了绿树葱茏、蜂飞蝶舞的山野美景。截至2018年,延庆区森林面积达到17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9.28%。塞外妫河万顷川,水天一色绿无边,走进延庆,犹如走进了塞上江南。

“下山风,赛蛟龙,飞沙走石虐京城。”地处延庆康庄地区的南荒滩曾是进京风沙的一个“加油站”,这里海拔近500米,与平均海拔20-60米的北京城高差400余米。由于河道干枯,砂石裸露,是进京五大风沙口之首。

7月16日,记者登上康庄林场森林防火瞭望塔,极目远眺昔日的南荒滩,满目是一片绿色的海洋。“1993年在这里开始了为期6年的大规模绿化造林后,建成了‘十里山川万亩林’的绿化景观,扼住了风沙进京肆虐的咽喉。”同行的延庆区创建森林城市办公室工作人员林永告诉记者。

漠漠荒滩成绿海

1993年,市委市政府将八达岭——康庄风沙危害治理工程纳入了全市绿化重点工程。市、县两级成立专门机构,高位推动、强力推进康庄地区重点绿化建设工程。“南荒滩”治理拉开了延庆荒滩治理的序幕。

时任县绿化办党支部书记、主任的杨进福回忆起当时的艰难感慨不已:“南荒滩是名副其实的砂石滩,挖下去几十米都是砂石,既没有土,也存不住水。怎么把树种下去、把林造起来,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上任不久,杨进福就和家人商量,把家里的10亩地转包了出去。“我和爱人说了,我天天要在南荒滩种树,家里的地顾不上种了。”杨进福说。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绿树满荒滩。没有水,他们采取引水、蓄水、扬水、开采地下水等多种手段,解决了造林地浇灌难题;没有土,他们从几公里外运土填满树坑,给树木一个“家”;为了抵御风沙,他们选择了抗旱、抗风、耐寒、大规格的油松、侧柏、栾树、榆树等乡土树种。

“我们那时候管杨主任叫‘杨黑子’,不仅是因为他被晒得黑,还因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区园林绿化局副调研员王华琨告诉记者,那会儿,她还是一名年轻的党员。“冬天移栽油松,都是带着冰坨的大树,杨主任要求我们不管多晚,必须看着浇完护根水才能下班。我们绿化办的十几个人每个人都负责带着几个施工队。杨主任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根钢筋做的测杆,要求我们每个树坑都要检查是不是合格。那时候,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是常有的事。”

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以杨进福为首的党员领导干部们几年如一日奋战在工地,和施工人员一起顶烈日、冒风雪、战严寒,他们在施工中探索的“四季施工、三季栽树”“春植阔叶、夏种侧柏、冬栽油松”的方法加快了造林进度。他们“真抓实干、艰苦创业、坚持科学”的作风被称为“南荒滩精神”,为延庆绿化造林探索了工程造林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经验。

艰苦奋斗,硕果累累。八达岭——康庄风沙危害区治理工程共完成造林绿化3.8万亩,栽植了32种不同规格的针阔乔灌苗木300余万株,建成了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绿色屏障。康庄地区每年平均风速由原来的5米/秒降为3.5米/秒,风速超过17米/秒的大风天(风日),由每年39天降到l5天。

在南荒滩治理成功的基础上,延庆又相继实施了0.4万亩张山营荒滩和龙庆峡1.6万亩荒滩造林。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80年代末,在延庆平原地区共营造环村、环城固沙片林等达4.9万亩,在河岸、荒滩等地营造经济林8.6万亩。1992年以后新植的环村、环城、固沙片林达40余片3.2万亩,成活保存率达95%以上。

“每当走到南荒滩的时候,我都特别自豪。”说着,年逾古稀的杨进福为记者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诗,“八达岭外妫水南,受命治理古荒滩,苦干实干八年整,绿化成果交答卷。一切业绩归于党,无私奉献是心愿,龙庆妫川披绿装,绿化之人作贡献!”

座座石山披彩衣

“延庆造林有两难,一是荒滩绿化,二就是北山育林。”站在西羊坊山下,指着山上郁郁葱葱的林木,区林业调查队党支部书记、队长李凤华告诉记者。

北山是指延庆从古崖居到龙庆峡一道绵延20公里的山带。这些荒山岩石裸露、土层瘠薄、山势陡峭、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把这道荒山建成护卫北京的第一道生态屏障,2000年,延庆确定了将荒山带打造为生态观光走廊的目标,多管齐下、综合施治,启动了爆破造林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彩色树种造林工程等重点工程。几十支专业施工队浩浩荡荡开上荒山。

时任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的李凤毅冲在了荒山绿化的第一线。他带领各支部书记和技术人员上山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局属各单位,由各党支部牵头、支部书记和党员带头,组织几十支专业施工队起早贪黑奋战在工地。

党员张淑霞当时负责北山绿化美化。每天要带着施工队上山施工。几百号施工人员中只有她一个女同志,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她宁可口干舌燥,不敢多喝水。春天气候干燥,嗓子经常发炎,张淑霞的兜里一直装着药片。“那几年孩子上小学,可我从来没参加过家长会,都是孩子爸爸去。我不想让孩子的同学们说:原来那个穿着迷彩服、戴着草帽、脸特别黑的女的就是你妈妈呀?”说到这里,爽朗的张淑霞声音哽咽了。

在延庆北山绿化造林施工过程中,共动用施工队67支,先后有8000余人投入作业,绿化造林2万余亩,植树150余万株。施工人员挖树坑挖出的石头和从山下往山上树坑里背的土累计达150余万立方米,如果砌成一道1米高、1米宽的墙,可以从天安门广场一直延伸到上海;澆树用的铁管和水龙带累计达32万余米,如果一节一节首尾相连,可以从北京一直铺到山东德州。

如今,20公里的北山上茁壮的树木逶迤绵延,阻挡着大漠的风沙,扮靓了延庆的山川。

好山好水好生活

张山营镇下板泉村村民李德利和李丽夫妇是北京康绿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的职工。李德利家原有不到5亩土地,2012年他把这些土地全部流转用于平原造林。2014年7月,李德利夫妇应聘到康绿公司,成为平原造林管护员。

李德利算了一笔账:原先种地是靠天吃饭,最好的年头,一年纯收入能挣四五千块钱。干了平原造林管护工作以后,自家的土地有流转费,两口子月月还拿工资,一年能有10万元的收入,单位还给上“五险一金”,看病也有医疗保障,家里买了轿车,又盖了新房,还有了存款。

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吸纳本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绿色就业,不仅让农民在土地流转后又有了一份由政府“买单”的稳定工作,还在推动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据统计,延庆现有1.4万名农民从事着平原造林、山区生态林、“五河十路”绿色通道生态林和村庄绿化的管护工作,他们既是生态成果的保护者,又是受益者。

2012年,延庆又抓住机遇踏上了向平原地区造林进军的征程。

2012年至2017年,结合世园会景观打造和功能布局的需要,延庆区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完成平原造林10.5万亩,共植树447万株,90多个品种。

随着森林面积的不断增长,延庆区在加快绿景向美景转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绿色发展、绿色富民的新路子,大力开发生态就业岗位,千方百计促农增收。

延庆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也在生态。市委书记蔡奇在延庆调研时强调,要始终坚持生态涵养功能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延庆打造成为首都生态文明示范区,并要求延庆要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绿色发展、绿色富民之路,做到首都生态文明看延庆。

2015年底撤县设区之后,延庆区第一次党代会和区委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塑造山水园林品牌城市形象,建设“绿色健康之城”“休闲宜居之城”“山水心灵之城”的发展目标。

2016年,延庆区开启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新征途。

2018年,延庆区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二批1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延庆也成为了北京市唯一一个获评探索实践“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践者和排头兵。

“生态建设为延庆发展注入了无限动力,延庆也用70年的生态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延庆区园林绿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中告诉记者,“坚持‘生态立区’理念,建设绿色发展聚寶盆,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活,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谭梦)

猜你喜欢

风沙延庆造林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延庆“文旅力量”护航冬奥盛会
数字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时间的年轮
沙枣花
都怪祖先
中关村延庆园八达岭片区被确定为北京市生态工业园区
延庆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6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