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批评艺术之探讨

2019-09-10李滢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学生

李滢

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但如何有效、合理和科学地使用这种教育方法,取决于班主任工作艺术水平的高低。

一、有“据”

批评是一种严肃的事情,不能道听途说或捕风捉影地指责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批评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还有认真细致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了解当时学生的情况、周围学生反映等。这样对学生的批评才能准确无误,恰如其分。比如,一个学生偶尔迟到,他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班主任不加分析地批评他,很可能会伤害他的心灵,使他抬不起头,同时作为班主任要放下架子,万一批评错了,也要诚恳地向当事人道歉。

二、有“时”

当学生发生不良行为后,是及时给予批评,还是延时最佳?教育心理学标明: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和好恶观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的认识系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存在着明显的近因感知效应。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把握好“时”,充分发挥其近因感知效应,在问题发生后立刻进行批评,不这样做有两大坏处:一是如果不及时等问题发展到严重程度影响扩大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时过境迁,学生的记忆不那么深切,甚至认为班主任在和他算老账,导致严重的逆反心理。但有时批评学生时需要缓一缓,进行冷处理。例如一个男生无理欺负女生,班主任应冷静分析,寻找恰当时机耐心地帮助他。

三、有“度”

对某生的不良行为给予较重的批评时,他会表现出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的态度;当对其批评较轻时,他又表现出满不在乎,若无其事的样子。所以如何掌握好批评中的“度”是需要班主任考虑的问题,一般说批评的强度与不良行为的强度成正比,它要求班主任充分考虑到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客观影响,并重视时空差、个性差等实在因素的影响,同时自觉排除班主任自我主观印象和感情色彩,如在教师里偷学生书和在新华书店偷书的程度有明显的不同,若是后者,也要看环境诱因,有否抵制行为、是否初犯、是否受人怂恿,造成后果如何等因素来考虑分析。

四、有“方”

批评方式与批评有效性密切相关,批评方式的正确选择可以减缓学生的紧张情绪,调节学生的逆反和报复心理,并能导致学生由消极变积极而接受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不同性格、情感、意志与自我控制力的学生,对于批评的适应有明显的不同选择,所以班主任批评学生,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如对性格活泼、反应敏捷的学生给予直接式的批评;对于性格内向、感情薄弱、多愁善感的学生进行对比式批评;对于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宜用缓冲式或书信批评;对于惰性、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采取触动式批评;对脾气暴躁、行为易被语言所激的学生采用商讨式批评等。

五、有“理”

在班集体生活中,班主任施行任何一种形式的批评总要伴随大量说理,那种动不动就直接批评学生是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精辟的说理,会使批评中的时间缩短、强度减弱、认识提高。批评要有说服力,就是指说理说得准确、充分、透彻、深刻、有根据。采用以理服人的方法,使学生在心理上引起共振、共鸣,达到批评的目的,这就是通常说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六、有“味”

传统的批评有时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是班主任就要变换角度,调整位置,使被批评者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接受教育。一天中午,我发现几个同学在猜拳,班会课上,针对学生这种现象,我幽默地反说:“同学们,猜拳有两大好处:一是使我班紧跟改革开放形式,把我班推向市场,由学习场所变成酒家,大有利润可赚;二是我班看客不绝,可以开辟为旅游点,你们说是吗?”这时全班学生哑然失笑,在笑声中自然而然地明白猜拳是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时对批评学生笑一笑,并做到目光包含深情,态度蕴含期望,表情中充满关怀,这时批评犹如夏日里的冰淇淋,正中下怀,所以班主任要有幽默感,既像父母,更像益友。

七、有“褒”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首先应对学生的优点、长处加以肯定和称赞,然后再用婉转的语气,把话题引到学生的问题上。这样,学生的心灵得到保护,同时学生也可察觉班主任将问题一分为二看待,是客观公正可信赖的。如我班陈某某同学在最近时时常上课迟到,上课精神状态不佳,通过家访了解到他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成绩很不满意,想通过晚上加班来弥补落下的课程,影响到第二天上课,于是我在班上表扬了她:“陈同学学习十分刻苦,每晚坚持复习、预习功课,这种夜以继日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由于睡得晚,影响起床,所以迟到次数较多,但我相信她一定能处理好学习和纪律的关系。”就这样,他果然處理好两者关系,一天天进步,令人欣慰。其实,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八、有“辩”

时应允许学生申辩,并参与对自己的问题讨论,这往往是使被批评的学生心悦诚服的首要条件。如果教师单方训斥,不由学生分说,不许学生发表意见,并迫使学生接受,这常常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进而在心理上产生对批评的拒绝。事实证明,让批评的学生参与讨论,说明是由,弄清是非,认识危害,学生既很自然的接受批评,又同时进行自我批评,调动其认识错误的积极性,达到反省改过的预期效果。

总之,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机智有效的批评,体现了师生间和谐的统一,只有不断地对批评艺术进行探讨,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批评之功能。

猜你喜欢

班主任教育学生
我的班主任①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