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東華三院護士學校早期演變

2019-09-10区少铨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东华护士香港

区少铨

摘要:香港东华三院三所护士学校,可说是早期香港护士训练的主要场所,特别是早期助产士,大都是由护士学校所训练,战前历届毕业护士生,大多为东华三院所聘用,大量训练护士人材,非特供三院护理病人之用,且毕业护士中,不少服务于香港公立医院,东华3间护士学校以中文教学,而且训练的学生数目比其余两间香港医院多,因此,东华的护士训练一方面令香港医院服务进一步西化,同时又促进了香港护士专业本地化。

一、护士学校的办学背景

1920-30年代香港一般华人仍然穷困,缺医少药,香港政府于1921年才设立护士学校,才开始训练华人看护生,① 招的女学员多是著名教会和政府英文中学的毕业生,没有中文授课,也不涉及中医的治疗法,② 有见及此,1911年成立的广华医院于1922年设立护士学校,东华医院于1927年开办护士训练课程,东华东院于1929年成立时同时开办护士学校。

19世纪末鼠疫的影响,③ 对医疗及公共卫生有严格的监控,因此护士及训练「全盘西化」,配合本地西医医疗的发展东华医院遂有西法治疗,采用中医或西医治疗,悉由病者自决,然而因华人习惯,崇尚传统,病者多趋中医,而受诊于西医的人为数仍不多。④ 由于病人都较偏爱中医诊治,观念上未必认同西式护理的重要性。在中国人心目中,照料病人是奴仆的工作,而且由女看护照顾男病人,更非中国传统所能容许。⑤ 但对女士的护理而言尤其接生,没有女护士便大为不便,因此,合格护士人手不足、社会观念对护理的鄙视和性别传统的限制等,都是早年护理本地化举步为艰的原因。

至二十世纪初期,西医治疗,渐为时尚,求医者日众,香港的护理人手实在短缺,东华开拓的护士学校,正是迎合此需要。1932年的医务及卫生报告特别指出「三院所有部门在过去数年均有长足进步」,⑥ 有所改善的地方包括:开办护士训练学校,培育兼顾中西医治疗法的女护士;扩充及改善男护士服务。

二、东华护士学校课程设置

广华医院于1922年自行训练护士,招人学习。东华医院则于1927年开始办理护士训练工作。东华东院则于1929年开幕后同时举办护士训练。三院护士学校,创办先后不同,初期训练工作,亦未能划一。直至1931年三院统一办理后,护士学校之规模及训练,始告统一。

1. 广华医院护士学校

护士训练由1911年成立的广华医院开风气之先。广华医院自1922年设立护士训练,因产房助产需用,是年各总理议决招请看护6名,施以护理工作训练。并定出由殷实商店坦保,供膳宿,衣服午膳自理,惟中途退学者,则须补回每月食用银五元。⑦

2. 东华医院护士学校

东华医院聘用护士始于1926年护理工作人手不足。⑧ 因此此护士训练,是为了医院减轻人手负担,护士生同样提供膳宿。⑨

3. 东华东院护士学校:

东华东院于1929年成立时同时开办护士学校,东华东院须男女护士服役,⑩ 第一届护生有十二人,由当年院长潘锡荣医生,凌雁迟女护长,负责指导训练,后来护生与日俱增,政府医务署派出多名医官协助训练,到一九三九年,政府又委任护士教师到校协助发展校务。

4. 课程规划

这三所护士学校,严格来说可说是东华立足本地的医护中专课程,内外科、妇科、解剖生理学等科目由东华医院各医生担任教授:卫生学、饮食学及护病学等科目则由护士长自兼教席,采用英国式学徒制训练。

根据1931年通过的香港护士注册法例规定,东华的护士训练以医院病房护理为基础,提供3年制普通科的基本护理学训练,包括理论课程学习基本护理、生理解剖、卫生和营养等。后来增加新兴的理论课,如心理学、药物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和手术室技巧等。学生须选读专科护理,如妇科、产科、儿科、耳鼻喉、骨科、眼科等,后来才有老人科、社康护理、精神病科、皮肤科等。看护生先经过医院的入学测试,录取的学生入学半年后参加甄别考试,不合格的看护生即被勒令退学。看护课程修业3年,接生课程修业一年,修业期毕;看护由医院护士长及院长考核合格,给予文凭。接生则由政府考验,由政府考验颁发证书。

看护生完成第一年课程后先考内部试,合格的可以参加政府护士局的初级试会考;完成第三年再考一次内部试,合格的再参加护士局的高级试会考,通过所有考试后便成为注册护士了。⑾

東華三院普通科毕业的看护生可申请一年制产科训练,均經本港管理看護事務局核准訓練接生婦,是故在該院學習充當女看護及接生婦者,務須遵照1932年看護註冊則例及1910年接生婦則例規定,又須遵照東華三院所訂學習看護之訓練規則及服務章程。依据助产士条例考试合格后,可成为正式产科护士。

三护士训练的实习

看护生可获薪金和免费住宿,需要在病房协助工作。⑿ 当时护士课程有几个要点:从实践中学习、实习及工作为主,理论只为辅助,病房是主要学习场地、理论课程由医生及护士长教导,在病房内实则指导的是高级生(上一届或两届的学护),高级生犹如传统工艺的师傅。这种从病房实务中学习的方式是来自英国的模式。以医院为基地、治疗为本、以师徒形式进行,视看护生乃病房的劳动力一员,以协助医生治病。⒀ 战前护士训练都以实务为主,缺乏理论教育。⒁ 看护生一边学习,一边照料病人,每月薪金只及正式护士的一半,所以有护士曾以“廉价劳工”来形容看护生的处境。当正式护士人手不足时,东华会增加吸纳看护生以填补空缺。⒂

四、入學的选拔及就业出路

东华三院护士学校招募看护生有几个条件:以未婚为合,並須備具適合證件、有适当的履历,须经初选合格,方能参加考试的,以3年毕业,学费全免,由院方供食宿。⒃ 以广华护士学校首届招生为例,在基本条件符合后再行口试,考选由十二值理中推定,投考的女生有土生土长的女中学生,有来自中国内地的女移民,看护生只有极少数是男性。⒄ 当时投考护校者大都是清贫子弟,学徒式的训练极为严格,只是提供廉价的劳动力,然而在当时的社会和医疗环境下,也为妇女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许多妇女以此为终身职业。

东华三院亦有一段时期对受雇的女看护,以下一项员工守则:凡已婚女士不获聘用;现职的女看护生结婚者要退学;现职的女护士婚后要离职,然后由医院实转聘为临时员工,不能享受退休金,若聘得未婚护士,已婚女员工要退职。⒅ 看护生是未婚女性是一项入学的必须条件。

1931年东华护士学校至第一届女看护毕业,毕业者20名,其中有14名由医院聘用。⒆ 护士生及产科生相继毕业。当时院务急促发展,毕业生中数人全部受聘为护士员,以协助病室护理工作及指导在学护生见习。首届看护班于1931年肄业,共20人,东华聘回12名女看护,⒇ 每一病房派一名管理。医院之护理工作大有改善。而自1933年港府护士局成立,颁布香港护士学校会考制度,每年举行初级试及高级试各两次。(21) 分初级(第一年)和高级(毕业)考试,同时设中、英文试卷,以吸纳中英文学校之学生。(22) 首届会考举行时,港府护士局成立,东华即送女护生往参加。护士有政府的资格,有助公营的医院所聘用,战前历届毕业护生,大多为三院所聘用,部分因本身环境,毕业后离院,大量训练护士人材,非特供三院护理病人之用,且毕业护士中,不少服务于公立医院。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事爆发,香港沦陷后,一部份护士学员,仍服务于东华医院,大部份则返回祖国服务,护士学校也停办三年零八个月。(23) 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后,东华三所护士学校才复课。东华护士学校以中文教学,训练的是本地华入学生,而且训练的学生数目比其余两间医院多,故学成毕业者,济济有众,人材辈出,分散到海内外,为其神圣的职守,更为贫苦大众服务,而努力发扬其母院及母校之传统精神。而东华的护士训练一方面令医院服务进一步西化,同时又促进了香港护士专业本地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注释:

①D.Stratton, "History of Nursing in Government Hospitals", Hong Kong Nursing Journal, May 1972 , Vol. 14 , pp. 34-3 .

②王益锵主编:中国护理发展史》,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0年1版,第518页。

③东华医院在鼠疫期间在医疗上用中医及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形成与政府之间对抗,结果鼠疫过后政府在东华医院引入西医。

④李东海编:《香港东华三院一百二十五年史略》,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第64页。

⑤E.H. Paterson, A Hospital for Hong Kong:The Centenary History of the Alice Ho Miu Ling Nethersole Hospital, Hong Kong:The Hospital, 1986, pp. 27-30

⑥Medical and Sanitary Report for the Year 1932,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1932.p.M85.

⑦东华三院庚戌年董事局编:《香港东华三院百年史略》(下册),香港:东华三院庚戌年董事局,1970年,穆131页。广华医院护士学校上课情况可详见东华月刊1931年9月,第31,72-74页。

⑧李东海编:《香港东华三院一百二十五年史略》,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第64页。

⑨东华三院编:香港东华医院月刊(创刊号),香港:东华医院,1931年9月,第30页,其上课情况详见图12,为当时东华医院护士学校上课情况。

⑩香港东华医院编:《东华东院征信录》,香港:东华医院,1930年出版,序言。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藏,档案号000416。

⑾1906年政府为了控制传统执生妇的资格,减少产妇的死亡率,以注册制度推广西法执生,人接生妇必须是注册助产士并领有留产所牌照。

⑿冼玉仪、刘润和主编:《益善行道东华三院135 周年纪念专题文集》,香港:三联书店,2006年,第306页。

⒀1895年那打素医院第一个看护实习生正是在病房内,以师徒方式随护士长学习护理知识,但当时尚未有系统化的理论课堂学习。

⒁Wong Yu Sim Mary, Nursing Professionalization in Hong Kong, PhD Thesis (Hong Kong:Department of Public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0.

⒂同注2,Wong Yu Sim Mary (2000), pp. 102-106.

⒃《东华医院董事局会议记录》丁卯年(1927)李主席东海任内董事局会议录,九月廿一日及九月廿八日。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藏,档案号000947。

⒄香港工商日报, The Kung Sheung Daily News, 1929-06-10香港:工商日报,港闻广华医院考选女看护。香港中央图书档案号NPKS19290610( 广华医院)

⒅《东华三院医务委员会会议纪录》,1940年10月31日(岁次庚辰)李主席耀祥任内董事局会议录。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藏,档案号000959。

⒆《东华医院辛未年征信录》(1931)医院报告,第11页,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藏,档案号000199。

⒇《东华医院董事局会议记录》辛未年(1931)颜主席成坤任内董事局会议录,元月十一日。东华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藏,档案号000199。

(21)东华医院1933年度征信录,Zhengxinlu(Annual Report)of Tung Wah Hospital, 1933,东华三院文物馆档案编号:档案号000552。

(22)王益锵主编,《中国护理发展史》,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0年1版,第519页。1939年香港取得同英国护士局相互承认注册资格。

(23)冼玉仪、刘润和主编《益善行道东华三院135 周年纪念专题文集》(香港 :三联书店,2006年2月初版) ,第303页。

猜你喜欢

东华护士香港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香港ifc商场
寻找护士哥哥
香港
发热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