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的证明

2019-09-10郭院娜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3期

郭院娜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初一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基于学生对青春期的感性认知之后,聚焦“青春”话题,引导和帮助学生从“身体——心理——精神”的整体状态来认识和看待青春成长。青春时光宝贵而短暂。青春对于人的生命成长有着怎样的意义?青春该怎么度过?青春该奔向何方?这是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人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青春剧场”情境活动,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感悟青春的色彩和美好,释放青春活力,激发青春热情,引导学生从中生成自我价值判断,逐渐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慎独、家国”情怀,树立正确健康的是非观、价值观。

能力目标:

通过“青春剧场”将学生们带入一个开放式体验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组织、表演、互动,三个情景剧贯穿整个探究活动。

1、让学生通过观看表演,以组为单位,讨论列举出“不道德”的行为表现,并提炼出判断是非的理由选择;

2、以组为单位,通过讨论,说出情境故事中主人公“知耻而后勇”的行为意向,并归纳总结出“知耻,才会有所不为”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底线要求,及“向榜样学习与自我省察”是我们走向“至善”的具体做法;

3、以组为单位,基于前两个问题的思考,观看情景剧,从中提炼、归纳出“止于至善”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知识目标:

1、识记青春飞扬所需要的力量;

2、识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做法;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

2、本节课的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要求和做法

二、教法渗透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探究法、讨论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基于青春期的真实体验和经验,学生对青春的感悟应该是有切身感受的。

2、思维能力。学生有较强的发散思维和认知基础。

3、认知心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我刻意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知识的展示做了调整、核心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做了重点突破。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差异,着眼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握教材整体目标。

四、学法指导

1、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以五人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

2、创设情景和有意义的任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習热情,培养他们的概括和推理能力,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五、教学程序设计

环节一 [课前自主探究检测]

1、“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____的就不去做。知___,懂___;有所__,有所____。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_______,触碰______的事情不做,违反___的事情坚决不做。

3、“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_______”的实践过程。

4、每个人都可从点滴___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___,养成_____的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环节二 [导入新课]

谈到“青春”,就会让人浮想联翩,因为青春承载着太多美好,回首过往,青春成长永远是最具话题性……今天,我们就一起吹响青春的集结号,走进《青春的证明》。

视频播放:一起来观赏一段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从学生军训到学习生活的日常素材)。

抛出问题:我们的“青春”呈现出哪些特点?(要求:结合视频内容及自身经验来谈)

学生回答:飞扬、自由、激情、奋斗、努力、挫折……

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我们对青春的体验,感受着、经历着……也恰恰是这些实实在在的经历丰满着我们的羽翼,助力青春飞扬。可是青春飞扬,是让我们为所欲为的飞吗?

青春的成长,不是肆意放纵,还需要坚守一些基本底线,只有用“有格”保驾护航的青春,才会飞扬的更坚定,更有方向。

环节三 [课堂合作探究]

创设“青春剧场”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活动中思考问题、发散思维、规范落实、学以致用。

教师过渡: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剧场”,看一看,辩一辩,青春有格的“魅力”。掌声欢迎我们的主角,隆重登场。

青春剧场,由三个场景故事组成:

第一场景:放学路上

小李同学,听着歌吃着香蕉一路蹦蹦跳跳的走着,吃完扔掉香蕉皮,滑到了紧跟其后的小豪同学,这时同学小奇跑上来扶起小豪,而小李还骂骂咧咧,说其“笨蛋,把你滑到是应该的,走路不长眼”。并用手机拍照合影发朋友圈……小李扬长而去,被井盖咯着脚,一怒之下,掀开井盖……闯红灯,与一位骑电动车的奶奶相撞……

第二场景:病房里

同学小奇和小豪带着老师、同学的关心和祝福来看望小李,并为其讲解数学题(因为期中考试了临近),可是沉浸在“王者荣耀”游戏中的小李一脸不耐烦,直言自己会了。急的一旁与自己相撞的老奶奶教训了她一顿。两位同学告诉小李,月末要去滨河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们,小李仍是不耐烦,出口拒绝……

第三场景:滨河敬老院

小奇、小豪等几位同学,去看望爷爷奶奶,没想到却碰到了小李,小李的到来,令他们惊讶……随后,同学们与爷爷奶奶一起开开心心的度过了一个下午。

探究问题:

1、请你指出情景一中小李的不恰当行为,并给出理由。

2、情景二中同学们的行为,会给小李带来什么影响?

3、小李加入“暖心之行”的原因,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探究提示举例:

1、学生通过观看表演,做青春思考;

2、以组为单位,先自主思考,再将思考的关键词写于草稿本上,以便组内讨论交流,最后班级分享。

学生活动:大课代表组织课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看表演,思考探究问题,最后碰撞交流分享。

教师活动:一是在组间,指导学生针对探究问题进行思考、辨析;二是引导、点播大课代表 ,有效组织整个探究活动及掌控课堂的节奏;三是做好及时点评、问题小结及三个问题之间的衔接。

教师小结:有所为,有所不为。孔子与朱熹的话,核心都是耻。行己有耻就是青春探索的底线;做善事,会给各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一件小善举,给参与者及受恩惠者,双方都带来愉悦的体验,其实这就是至善的境界与修为。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环节四 [课堂探究总结]

必修:行己有耻与止于至善的内涵理解,及懂得基本的要求做法。

选修:从情感上认同“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传统文化精髓。

环节五 [课内及时评价]

1、有人说,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那么,青春到底是什么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青春是智慧、勇敢和意志

②青春是梦想、激情和幸福

③青春是理想、信念和成长

④青春是激情,可以随心所欲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感动中国”人物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一次又一次地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洗礼。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 A )

①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②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③全社会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力量,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养

④杜绝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環节六 [课堂拓展延伸]

教师过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纵观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国家,各行各业,都不乏有至善追求者(李嘉诚、扎克伯格、比尔·盖茨夫妇、感动中国人物……),这就像一股清泉,滋养着人类的灵魂。

转折:其实,除了这些极具影响力的公益名人之外,还有太多太多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就在你我身边(铁一中滨河学子送爱心)。

教师小结:榜样就在你我身边,公益其实就是你我都能做到的小善小爱,当你我联手,小善小爱就会汇聚成大善大爱。这就是“止于至善”给人们的精神引领作用。青春成长的我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这才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诵读]

《中国少年说》

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环节七 [板书设计]

环节八 [课后作业]

必修:完成5-3基础题;

选修:参照课本P32做我的“青春盾牌”

环节九 [课后教师感悟]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首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能让全班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把课堂还于学生。整堂课围绕“青春剧场”的活动情境,由于符合学生认知,易于操作体验,更是掀起了课堂的高潮。其中最具魅力的就是学生的情境表演,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也使整堂课灵动起来。其次,让学科大课代表替代教师角色作为引导者,也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学生个人能力较为出色,作为引导者顺利完成整个“青春剧场”的衔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对等的互动平台,生生互动、生生评价,极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最后,板书设计新颖,围绕“青春飞扬”与“青春有格”数轴线,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整节课的架构与思路。

本节课存在不足:一是学生作为“小老师”的角色在衔接情景表演活动中,教师没有做出规范引导与总结呈现;二是情景表演的形式应该再精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