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相关思考

2019-09-10黄劲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8期

黄劲

摘要:“工学结合”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案,而“课岗融合”是这一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岗融合”更加强调会计教学的实践性,力求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点。本文将从“课岗融合”的内涵出发,简要介绍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课岗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会计课程;实务教学;“课岗融合”

会计实务教学的重点在于“实务”,理论是为学生实践服务的。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忽略了会计课程本身的特点——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如果教师只关注课本理论知识,学生很容易在踏上正式岗位时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应对现实中的会计难题。

一、“课岗融合”的内涵

“課岗融合”的理念是在专业型人才紧缺的背景下提出的。所谓“课岗融合”就是要让校内的课程教学基于岗位实践之上,学生要通过不断分析、完成岗位任务,调查、记录具体的工作过程学习并验证会计知识的实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现实与课本理论的差异,通过发散思维、寻求导师帮助等方式解决问题。新形势下,会计行业对实务人才的需求缺口会越来越大,在会计实务教学中渗透“课岗融合”理念势在必行。

二、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与课程紧密融合的教材

由于“课岗融合”的理念刚刚形成,学界还没有形成与该理念相适应的会计实务教学材料。许多教师依照原来的教学材料进行讲解,很难脱离理论化的弊端。教师在讲解时,思维被框定在课本所给的理论之中,仅仅是阐述课本理论便要耗费大量课时。且传统的会计实务教材缺乏细致的案例分析,学生只能根据有限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学习会计知识。这也凸显了传统教材过于理论化的弊端。

(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

理论课程与会计课程的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会计实务教学的质量。从教学实践看,许多学校并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或是提供的机会达不到实践效果。有实践课程的学校并没有合理安排实践课的各个环节。在校内的实践课上,学生往往将其当成讨论课,重视结果的分析,忽视了得出结果的过程。这导致许多学生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水平。在企业实习的实践课上,教师总是很难协调实践内容与实践课时的关系,学生刚开始真正进入实践状态,课程便结束了。还有许多学生认为外出实践课只是观赏课,主要目的是去参观企业,而非学习实操技能。这也是错误的学习观念。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评价机制的各项指标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占比高的指标,学生会认为更加重要,从而在日常学习中更加重视与之相关的技能的提升。当前,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客观、完整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各个标准的设置也十分粗糙。只有大体轮廓,没有补充细节。尤其是在会计实务课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与实践有关的能力评价。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自然很难对实务课程提起重视,“课岗融合”便无从谈起。

三、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途径

(一)开发校本教材

开发校本教材不仅能弥补当前学界缺乏“课岗融合”教材的不足,还能充分发挥本校教师、学生的自主性,突出本校会计实务教学的特点。教师在制作校本教材时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使校本教材更加贴近会计工作的现实状况,学校应当给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实地考察的机会。如有必要,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会计实务探讨会,将工作于会计实务一线的职工聚集起来,为学校编纂教材提供更多可行的建议。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对教材的建议。如今,学生对会计实务教材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不仅要具有实践性,还要与社会时事紧密结合。各个探究环节的设计要突出创新性,体现自身的特色。在完成校本教材的编撰工作后,教师要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教材的不足之处,及时补充、修改,为以后的会计实务教学做铺垫。

(二)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缺一不可,但在理论课程的课程安排已经较为科学、完善的情况下,教师要有侧重地研究实践课程的课程安排。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外出实训前可以要求学生先制定出本次实习的计划,具体到在某一时间段要研究哪一主题。学生外出实践的各个环节应当制定不同的负责人进行监督,各个实务学习小组要明确分工,组员要做好组内监督工作。在正式进入企业学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基础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序地开展实务学习。在完成外出学习后,教师要及时带领学生总结本次外出学习得到的经验。但总结经验并不局限于写总结反思这一种形式,沙龙、讨论会等形式更为生动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对同一岗位上的实务操作产生了不同的见解,教师还可以组织辩论会,以这一分歧为切入口,通过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考察学生的学习水平,再通过给予适当指导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建立综合性评价机制

“课岗融合”理念背景下,传统的评价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会计实务教学的要求。教师必须将评价机制与“课岗融合”理念紧密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理论与实务能力。如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时,要从实践能力与实践态度两个方面入手。实践能力要包括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考虑到现实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教师应当把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社会能力的评价标准加入评价体系中。实践态度则要更多考察学生在实务操作过程中是否认真,遇到问题时的心理状态,感到倦怠时是否有足够的毅力坚持学习等。这一评价标准下的细分标准更偏向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职业精神的评价。

总之,教师既要保证会计理论课的质量,又要提升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关注会计行业的前沿动态,扩展学习的时空范围,以更宏观的视野参与到会计实务学习中。

参考文献:

[1]万仁新,方国旗.面向行业的“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探讨——以会计为例[J].经济师,2011(07):134-135.

[2]李霞.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1(33):69-71.

[3]龚丽娜.ERP环境下会计综合实训“课岗融合”教学模式初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05): 113-116.

[4]陈林.“岗-课-证-赛”融通导向下“初级会计实务”教学改革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9-13.

[5]胡国庆.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视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6):280-281.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职业教育中心 52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