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进博会看经济走势

2019-09-10宗平

老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博会全球化世界

宗平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6天,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11月10日落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万商云集,一个个“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进博故事奏响金秋最美的乐章。

成绩耀眼市场广阔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开放合作的盛会,吸引了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800多家企业共襄盛举,绘出了一幅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互利共赢的生动图景。特殊的时代背景,凸显了进博会的重大意义,展现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着眼于破解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把握时代潮流,提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三点倡议,宣示中国扩大开放的五方面举措,引发与会者的广泛共鸣和赞誉。中国与各方共同努力,再次交出一份耀眼的进博“成绩单”:按一年计,第二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无论是与会各国政要达成合作共赢的广泛共识,还是企业“一展难求”的参与热情,或是近400件全球或中国大陆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服务的精彩亮相,无不发出了携手合作、共创未来的时代强音。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这是习近平主席的真诚邀约,也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生动体现。换名片,加微信,谈生意,话合作……走在热火朝天的展馆里,这样的场景无处不在。一边是来自全球的优质商品和服务,一边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消费升级的旺盛需求,进博会为国际合作架起桥梁、搭建平台,不仅顺应了亿万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各国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中国举办第二届进博会,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本身就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是对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有力捍卫。出席进博会的各国政要呼吁加强合作,对“中国的合作和开放精神”表示感谢;美国企业参展数量比首届进博会增长18%,参展面积位居各参展国首位;各国企业迫不及待“预订”第三届进博会门票……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奔腾向前的强大力量,更加坚定了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秉承开放合作共赢

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历史潮流。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间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各方有识之士认识到,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只有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我们才能共同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走向现代化,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共同做大蛋糕、共同分享机遇,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价值理念,也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正因如此,国际社会将中国视为全球和平发展的“稳定锚”,世界繁荣进步的“发动机”,各国合作共赢的“助推器”。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在开放共享中与世界共同成长。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中国将继续扩大市场开放,推动进口和出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贸易和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中国将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这次进博会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说明“共享”正是一以贯之的关键词。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新时代,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不断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稳”字当头好于预期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经济面临多重困难:外部,国际经济周期下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加剧不确定性;内部,国内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观察大国经济,不能局限于一时之得失,必须看全局、辨大势。既要准确看待局部数据升降之“形”,也要准确把握经济总体向好之“势”,方能明晰方向,坚定信心。相比过去,中国经济增速看似在放缓,但放眼全球,上半年6.3%的增速依然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特别要看到,这已经是中国经济连续18个季度运行在6%至7%的区间,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韧性明显增强。除了增速外,上半年5%左右的调查失业率、1.8%的核心CPI、较为平衡的国际收支等宏观调控指标,都勾勒出“稳”字当头、好于预期的增长。

迈上90万亿元新台阶的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上半年,我国日均新设企业1.94万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1.6%,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7%……可以说,中国经济不仅“稳”的气质凸显,“进”的空间也更加广阔。

“上半年6.3%的经济增长有着沉甸甸的含金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六稳”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虽然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继续上升,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特征明显,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也在增多。

韧性十足的中国经济,以“稳”应“变”,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

就在几个月前,三星半导体高端存储芯片二期项目在西安基本建成。这个第一阶段投资70亿美元的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一季度实现量产。“之所以继续投建二期项目,正因为我们看好中国经济和这里的市场前景。”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裁池贤基的话,道出了众多在华外资企业的共同心声。

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保护主义逆风来袭的当下,中国经济战胜困难挑战的底气何在?就在足够大的国内市场中。在炎炎夏夜,来几串烤肉、一杯冰镇啤酒,一天的疲惫就在谈笑间消失。谁能想到,“夜经济”这个概念正借着人们的舌尖,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我国仅小龙虾的年销量就超过100万吨,产值达4000亿元。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文章曾评价中国消费是“光”“影”交错,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人的消费动向。这种“光”和“影”,正是中国巨大消费潜力的写照。今年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企业有3800多家,热情的参展商正是为中国巨大的“买买买”潜力而来。资生堂、雅诗兰黛、庞巴迪、礼来等知名品牌成为进博会上的“新面孔”。“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资生堂中国区总裁藤原宪太郎说,在首届进博会的第二天,资生堂就积极报名签约参加第二届进博会。

底气十分引领时代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展积累起来的强大势能,是应对冲击的坚实基础。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欣欣向荣,消费需求成为“第一引擎”。

底气,就在日日“新”的发展动能中。“全面启动鸿蒙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華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8月9日在广东东莞发布华为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这是继海思芯片“备胎”一夜转正后,又一次因创新出现全民“刷屏”,这是对创新的喝彩。在欣喜的背后,人们更感慨,这是5000科研人、10年坐冷板凳的结果。

在创新中应对挑战,在创新中开启未来。从北斗开启全球组网,到“墨子号”成功发射,再到大亚湾中微子项目,创新特别是基础创新,正在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近2万亿元,投入强度为2.18%,已经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6年和8年居世界首位。

底气,更在绽放“活”力的改革开放中。当老板可以有多快?在广东自贸区,只要5天,就可完成开办企业。中国速度,蕴含着无限活力。一分钟内,会有哪些变化?超过1000人在搭乘飞机,55辆汽车下线,电影票房超过10万元,不止36家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在如此“丰富”的一分钟内,听得到中国经济澎湃有力的脉动。一部智能手机,就是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在深圳、东莞的工厂里完成最终生产的手机,有来自美国的芯片、韩国的显示屏、日本的传感器、中国的玻璃屏等,全球200多家供应商的零部件漂洋过海到中国,上亿台整机又送到世界各地消费者手中。可以说,没有开放型经济,就没有现代人的智能生活。

进博会是中国扩大开放的缩影。40多年来,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闯出一条新路”,中国就是用改革开放这把金钥匙,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并在扩大开放中与世界共赢!

责编/花语

猜你喜欢

博会全球化世界
数字化将开启东博会里程碑式的新征程
充分放大进博会延伸效应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2016武汉光博会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2016CFB餐博会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