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乡情”扭曲权力

2019-09-10张同远

群众 2019年23期
关键词:张英吴氏桐城

张同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情,是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浓墨重彩的一份感情。树高千尺不忘根。能够为家乡、为乡亲们作点贡献,也符合正常的人伦情理。但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从近几年查处的大案要案来看,家族式腐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已成为高官腐败的又一个显著特征。这一现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些领导干部的乡情观出现了严重问题!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上高位以后,忘却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却在“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种扭曲的乡情观。主要有三种表现: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衣锦还乡”,在乡邻们的恭维声中变得飘飘然,经常违规为人办事,“能来事”的吹捧不断满足了自己闻达于乡里的虚荣心。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的领导干部受“光宗耀祖”思想的影响,把实现家族利益最大化作为价值追求,大肆以权谋私,实现家族“共同繁荣”。三、被乡情的“催泪弹”摧跨。有的领导干部本想坚持原则,但经不住别有用心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情感绑架,从而丧失了底线。电影《私人订制》中某领导即被其三婶逼问:“你不办,日后咋回呀,咋见人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心系故乡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个“情”绝不能是变了味的乡情,更不能是谋利的私情,而应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之情。在这方面,“六尺巷”的故事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清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于朝廷居要职。家人与邻居吴氏因宅基地发生争执,遂飞书入京向张英求救。其批书寄归,家人仅见一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深感惭愧,遂撤让三尺。吴氏深感于此,亦撤让三尺,“六尺巷”遂以成之。巷道两端立石牌坊,上刻“礼让”二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古人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官员往往是一个家族的“掌门人”,对其他家族成员具有决定性影响,更要带头树立正确的乡情观。“六尺巷”故事中的张英即是这样的典范。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并没有恃强凌弱,更没有被乡情所蒙蔽而以权谋私。他清醒地认识到越是位高权重,越要胸怀宽广,越要明理谦让。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六尺巷”的故事不仅让张英和其家族名垂千古,也让桐城这个皖西南小城因“禮让”之风而名扬天下。新时代,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乡情观,带头塑造良好的家风,带头建设文明乡风,才不会愧对那份浓浓的乡情。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纪委)

猜你喜欢

张英吴氏桐城
残菊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深秋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艺术百家 张英
安徽桐城六尺巷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