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发展武术运动的意义与路径研究

2019-09-10周欢

体育风尚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

周欢

摘要:公安院校是我国培养公安人才的重要机构,介于公安岗位需要,公安人才需要具备搏击能力、强健身体才能维护社会安全与秩序,因此公安院校有必要推广、发展武术运动教育,通过此举提高公安人才身体素质、强化搏击能力。而现代公安院校中武术运动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被轻视的现象,就这一点本文将分析公安院校发展武术运动的意义,提高院校对武术运动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阐述发展路径。

关键词:公安院校;武术运动;公安人才

武术运动是我国国粹文化深受国民喜爱,具有提高身体素质、提升搏击能力的作用,但较于散打、自由搏击等搏击类运动项目,武术运动训练比较繁琐,因此在现代公安院校中,其更侧重于现代化搏击项目训练,说明武术运动受到轻视。在这一基础上,现代搏击类项目训练固然也可以起到提高身体素质、提升搏击能力的作用,但在作用全面性、深度上弱于武术运动,例如对韧性的提升不足,这一表现会导致公安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受伤概率增加,同时还缺乏文化引导,因此现代公安院校有必要发展武术运动项目,全面提升公安人才综合素质。

一、发展武术运动项目的意义

(一)全面提升人才素质

身体素质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除了力量、速度、强度以外,还包括韧性、协调能力等,在这一基础上,散打、自由搏击训练对于公安人才的身体素质培养,主要侧重于力量、速度、强度,如果公安院校只开展此类运动项目的训练,就会导致公安人才的括韧性、协调能力变弱。古语有云“太刚易折”,这一理念说明一味提升力量、速度、强度,很容易导致人体受伤,因此证实当前公安院校训练模式的缺陷,而武术运动对于身体素质的提升是全面性的,通过该项运动训练,可以提高韧性、协调能力,由此可见现代公安院校开展武术运动的意义在于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弥补以往训练缺陷[1]。

(二)技法提升

散打、自由搏击与武术都属于搏击项目,但三者之间的搏击技法各有特征,即前两者技法核心在于简单、直接,与人搏斗时要抓住机会进行正面攻击,而武术运动则不同,其技法类型众多,攻击时可以从各个角度给予打击,对比之下可见武术运动技法更加全面。公安院校在进行公安人才培养时,应当侧重于武术运动训练,此举可以提升人才技法水平,同时武术运动技法体系不拘泥于招式套路,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因此在散打、自由搏击、武术三者同时训练的条件下,以武术技法为主导,可以将散打、自由搏击的技法融入其中,使公安人才在搏斗过程当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简单、直接的打击,提升攻击成功率。

(三)文化熏陶

武术运动作为国粹文化,其并不是单纯的技法,其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公安院校开展该项运动,可以对人才的文化底蕴、思想情感进行熏陶。武术运动文化熏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思想约束、调动爱国情感,具体表现见下文。

1.思想约束

在心理学角度上,但人具备一定搏击能力之后,内心就可能会滋生暴力倾向,在缺乏思想约束的条件下容易滥用暴力,这一点在公安培训当中十分重要,因为公安是保卫国民安全、维护社会治安与秩序的岗位,所以其绝对不能出现滥用暴力的现象。而武术运动中的文化内涵,可以给予公安人才思想上的引导,使其明确岗位使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公安人才遇事冷靜,懂得如何约束行为,这一表现源于公安人才思想,因此属于思想约束范畴。

2.调动爱国情感

每一个我国公民在内心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大部分时候这一份情感不会表露于外,这一点在公安人才内心也是一样的,但公安人才不同于普通民众,其爱国情感应当表露,因此在公安人才培养中需要调动其爱国情感。而武术文化是我国自古流传的文化体系,其中透露着深厚的国家理念,尤其是保家卫国的情怀最为突出,因此在武术运动发展当中,公安人才会了解到国家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使命感,这种表现说明公安人才的爱国情感被调动。

二、发展武术运动的路径

(一)文化培训

在古时武术训练当中就提到过“欲练武功,先立武德”的理念,这一理念说明在武术训练之前,先要培养受训人的“武德”,而武德即为人的品行、素养以及文化素质,要实现“先立武德”目标,可以通过文化培训方法来开展武术运动训练。关于这一点,下文将提出公安院校武术运动文化培训方案,方案共分三个步骤:武术文化基础培训、文化引导培训、文化深入培训。

1.武术文化基础培训

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在初期文化培训当中不能直接将最深层内涵展示给公安人才,需要潜移默化的展开,因此文化培训第一步即为武术文化技术培训。在该阶段培训内容上,可以采用武术传统文化语录、戒律等,通过这些培训内容的熏陶,可以使公安人才对武术文化形成基本概念,同时也为后续两个文化培训步骤打下基础[2]。

2.文化引导培训

介于时代的不同,传统武术文化的中心思想与现代社会行事需要略有差异,因此在基础文化培训完成之后,需要通过文化引导培训将公安人才的思想引导至现代,使其懂得如何将武术文化应用于现代需求当中。在培训方法上,教师应当以传统武术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案例要求学生以武术文化思想为主导,讨论如何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正确的行为当如何,反复如此就使得公安人才思想转变。

3.文化深入培训

在引导培训条件下,公安人才面对案例时,已经具有移动从武术文化中提炼正确方法、行为的能力,但案例是定式与实际问题相比更加简单,同时公安人才是在教师帮助下才得出的结果,因此要全面提高公安人才文化素养,还需要进行文化深入培训。文化深入培训可以由教师拟定一个主题,要求公安人才自主进行文化提炼,有利于其思维主动性以及思想深度。

(二)技法培训

武术运动培训的核心就在于技法,而不同的技法对于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不同,例如“八卦掌”中的准备姿势,对于人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就有较高要求,同时也存在力量、速度上的要求,因此技法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身体素质培训、技法培训。

1.身体素质培训

因为武术运动技法众多,所以对人体素质的要求是全面性的,这一基础上公安院校开展武术运动训练时,要先对公安人才的身体素质进行培训。培训方案上,建议现已简单的力量、速度培训为主,可以采用俯卧撑、冲刺跑等方式来实现目的,同时还要开展耐力训练,可以采用负重长跑来实现目的。随后待力量、速度、耐力均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可以进行平衡力、协调能力训练,方法上可采用走平衡木、花式攀爬项目来实现目的。如此反复即可全面能提高公安人才的身体素质。

2.技法培训

虽然武术技法种类五花八门,但综合来看可以分为三类,即击打、身法、步法。在击打技法培训当中,可以选择某项武术的技法进行针对性培训,要求公安人才将所有招式融会贯通;在身法培训当中,可以安排专门人员依照套路挥拳,要求公安人才进行躲闪、反击但不能移动,同时随着训练时间延长,要不断提高挥拳速度;在步法训练当中,可以采用走桩方法进行训练,随着训练时间延长,要不断提高桩形难度与距离。

(三)实战对抗培训

技法培训的一切内容都是在固定条件下完成的,而实战时一切条件都是随机的,因此为了提高公安人才的武术水平、搏斗水平,需要开展实战对抗培训。实战对抗培训中,首先需要进行分组,分组形式可以分为一二分组、一一分组,由此开展单人对抗多人、单人对抗单人的实战训练,实战过程中要向双方提出规则要求,例如不能击打要害部位等,且需要佩戴护具,反复如此即可提高公安人才的实战能力。

三、结语

现代公安院校人才培训侧重于散打、自由搏击等现代搏击项目,这些项目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但存在缺陷,例如文化深度不够、身体素质培训不全面,因此介于公安岗位综合素质需求,可以采用武术运动来弥补当前不足。本文分析了公安院校发展武术运动的意义与路径,阐述了该项运动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案,可有效提高公安人才训练效果、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秋.论公安院校武术运动推广的价值和作用[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7(6):124-128.

[2]张长思,娄健.论传统武术技击的当下意义与发展路径[J].武术研究,2016,1(3):5-7.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
新形势下公安院校学生工作品牌建设路径探析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承古田会议之古,拓思想教育之新
公安院校法律基础课程体系分析
公安院校法律课程的设置与革新研究
浅析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内涵的特质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