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分析

2019-09-10熊益民

环球市场 2019年2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信息化策略

熊益民

摘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生产销售的指导依据,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依赖于手工预算和Excel表的旧式全面预算管理不但程序繁琐,而且实效性和准确性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以ERP、大数据、云会计等为标志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提升带来了新机遇。基于此,本文对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策略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預算管理是连接企业发展愿景与当下生产活动的纽带。立足于企业内部经营现状与外部环境挑战,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财务活动展开预测,将企业战略总目标具体化和数字化为预算数据,编制过程中将预算逐层次分解至各职工单元,在执行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加以调整、完善,并用于评价考核,最终达到合理统筹调度企业资源禀赋从而达到企业战略目标的目的[1]。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依据其预算对象可以分为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以及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主要涉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采购、生产、销售预算三大方面,属于企业经常性预算,以销定产是常用的处理手段;资本预算则为企业非经常性活动,其特点是资金大且持续年限较长,预算更宜严谨推敲;财务预算在业务预算与资本预算的基础上开展,是以上两种预算的整体反映。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全面,全面意指预算管理责任主体覆盖企业全体职工,预算管理目标内容覆盖企业各个方面,预算管理过程贯穿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有流程。

二、全面预算管理与信息化的协同条件及意义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更现代、更优化的选择。ERP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突破和成熟为全面预算管理与信息化融合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具体地说,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信息化协同发展有以下二点原因。第一,企业信息化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理念一致。虽然企业信息化主要从数据端切入,全面预算管理由目标端切入,但在核心理念上,企业信息化与全面预算管理都是通过对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2]。第二,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技术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发展。一方面,企业信息化ERP系统不但摒弃了Excel或手工预算的繁琐操作,为全面预算系统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来源,而且可以通过紧密联系的功能模块,加强不同责任主体对预算管理的控制,为考评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大数据、云平台的发展为资源快速分析与共享创造了条件。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将外部环境引入预算编制变量,这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通过云平台的共享,企业内部层级的信息流转速度得到极大提升,提高了企业内部行动的一致性。因此,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信息化协同发展是企业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

尽管将信息化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顺利开展对公司的战略发展大有裨益,既能显著提高员工积极性,又能旗帜鲜明地指明发展方向,减少旧式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量,但是在许多公司的实践操作中,受限于公司自身发展的资源条件不同,新体系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仍然暴露出来了一些大众化的问题。

第一,信息化覆盖面不广。有的企业由于经费不足、发展侧重点不同、领导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企业中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工作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信息化的覆盖面不广,各类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仅限于高层人员,并未涉及到基层工作人员,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部分基层人员录入信息仍旧需要借助微信群、QQ文件等进行传输,既增加了信息传输的时间成本,又埋下了信息泄露、失真的隐患[3]。

第二,信息化技术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结合与应用不充分。一方面,部分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依旧惯性地依赖于主观对企业发展进行判断,较多利用ERP等系统中的历史生产经营数据,较少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分析外部的环境变化。当外部市场变化较为剧烈时,对外部环境考量的缺乏将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另一方面,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基层覆盖面不广,大数据、云平台尚未完全接入基层,导致对预算的控制难以做到及时提醒乃至纠偏调整,因此出现错误后,往往是事后惩罚为主,事前、事中提醒的初衷难以实现,预算目标主次颠倒。

第三,预算考核体系不全面。大部分企业在设立绩效考核体系的时候,往往简单地立足于预算完成的责任主体分解于每个职工身上的事实,把个人的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奖惩标准,因此导致虽然单个职工的工作能动性提高了,但是由于部分企业考核体系的不全面,职工个体预算任务的完成度与整体工作的完成度不能完全协同,考核结果更注重于个体指标的完成,对于公司的远期发展关注较少。有的员工机械地为了完成预算指标,甚至导致公司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四、信息化环境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利用先进技术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精细化管理手段,离不开企业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与全面预算管理结合的优势,企业应当建立好覆盖面广泛、模块设计科学、信息技术手段多元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4]。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信息数据的采集来源于各个基层单位的职工,企业信息化的燃料在基层职工的手上。企业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投入更大的力量用于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加大基层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从根本上降低信息传输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企业要充分重视、利用大数据以及云平台,提高对数据的分析水平,通过利用大数据提升对外界市场的感知程度,将大数据分析结果科学合理地运用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当去。要充分利用云会计工具,便捷化数据的录入以及提取,集中化处理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全流程的考核评估提供数据依据。尽所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动力作用,缩短预算编制、运行时间,提高预算准确度,将全面预算的“全面”落到实处。

(二)实现预算执行动态监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何使得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生产的控制环节,是许多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缺乏预算控制,重事后监督、轻事前和事中管理往往会导致预算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对现实工作的精准把控。首先,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当树立起业财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建立和完善管控一體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与ERP系统的紧密关联工作,通过ERP动态跟踪,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时控制水平。其次,企业应当提升基层人员的信息化水平,督促工作人员及时上传源数据157要将数据的定时、精准上传纳入公司精细化管理守则之一,并借助于云平台的网络共享性,定时将云平台中的预算数据与生产过程中实时传输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准确掌握公司预算资金的额度与流向,当预算与实际生产经营产生偏差倾向时,通过系统对预算管理人员予以提醒和警告。最后,有条件的公司可以将管理驾驶舱系统运用于动态监管中,利用管理驾驶舱的指标体系,以表盘化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公司预算资金的完成与使用情况,提高数据的直观性,促进预算管理人员提升动态监管敏感度。

(三)优化预算考核体系

预算考核体系的设立是事后监管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职工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持有积极或消极态度,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否能够在实践中持续性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针对部分企业职工在进行考核过程中更注重个人预算完成的情况,全面预算管理应当立足企业发展总战略不动摇,运用战略地图和平衡记分卡,使用多样化的考核指标,在考核中既要注重财务指标,也不能忽视非财务指标的考核作用,兼顾企业的短期利益以及长期利益。另一方面,考核要注重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6]在个人考核评判中加入与部门集体相关的考核内容,并设定合理的个体考核项目与集体考核项目的占比,在激发职工个人目标使命感的同时,也引导企业职工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公司的整体发展上,促使企业中的个人小目标与部门大目标能够同时达成。

五、结语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管理会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实践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与信息化的协同发展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势在必行的。针对在实践中部分企业面对的信息化覆盖面不广、信息化技术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结合与应用不充分、预算考核体系不全面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预算执行动态监管、优化预算考核体系三大措施,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苏永明.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煤炭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J].财会学习,2018(29):230,232.

[2]魏太峰.重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商论,2018(29):116-117.

[3]季华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18(28):156,158.

[4]温文秀.关于企业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28):169.

[5]苏爱芬.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29):34-35.

[6]宋瑛.如何有效推进全面预算管理[J].纳税,2018(28):216,219.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信息化策略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企业全面预算体系建立与应用研究
全面预算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