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挖掘并科学认知雷锋在湖南的成长经历

2019-09-10

雷锋 2019年9期
关键词:望城鞍钢雷锋

如果雷锋还健在的话,按“男进女满”之俗,他今年该进80大寿了。不过,雷锋的人生却永远定格在22岁,勃发的青春气息,至今让人无法忘怀。雷锋人生的22个岁月,有18个是在湖南度过的,对这一段经历的挖掘、梳理、求证还不尽如人意,以致影响湖南经历在雷锋精神形成中地位的准确、客观评价。雷锋的湖南家乡人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翟元斌

雷锋杂志社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冯 健

雷锋生前好友、湖南省总工会原副主席

刘宏伟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精神研究会会长

谭铁安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雷锋故里》主编

对话与追问之一 :为什么要深入挖掘梳理雷锋在湖南的成长经历?

翟元斌:现今许多人论述雷锋的成长、雷锋精神的形成,通常会注重雷锋“北上”后的阶段,可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望城是雷锋的出生地,同时也是雷锋的成长地。望城的历史与人文对雷锋的成长有着很大积极影响与作用。

刘宏伟: 仅仅关注雷锋“北上”后的阶段是不全面的。雷锋的人生只有短短的22年,他在湖南望城就有18年。18年间,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的9年黑暗,遭遇了5位亲人惨死、自己不到7岁就成为孤儿的苦难;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9年阳光雨露,党和政府送他上学,安排工作,周围的人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才使他成长,从而使他深怀着对党对新社会的无比感恩之情;此外,望城是一个红色根据地,涌现过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郭亮、周以栗、刘畴西等都是望城本土的革命先烈,这些先烈的英雄事迹,雷锋耳熟能详,也影响着雷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雷锋在走进鞍钢、走进军营之前,在望城的日子里,就多次被评为先进、劳模和积极分子。

谭铁安 :深入挖掘、认真梳理雷锋在湖南的成长经历,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雷锋。为什么雷锋会对党和新中国无比热爱和感恩?为什么雷锋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主要原因就是他在旧社会受的苦,是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和毛主席救了他,在新社会,他分到了粮食、土地和房子,有了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家。所以,雷锋在刚刚迎来解放时就表示要参军,在雷锋高小毕业的誓言中也表示要当一个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后来到安庆乡当通讯员,是彭德茂大叔像父亲一样关心他、照顾他、引导他;到望城县委机关当公务员的时候,县委书记张兴玉更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和他交心,教育他、培养他,使他成长得更快;同时,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当中,张兴玉向他传授革命道理,将《毛泽东选集》和革命英雄的书籍借给他阅读;冯健等先进人物的事迹,也影响着雷锋,雷锋想见毛主席,就是因为冯健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将冯健作为自己的偶像就缘于此。而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螺丝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在望城县委机关、在治理沩水、在团山湖学开拖拉机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冯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梳理雷锋在南方1 8年,无论是苦难的旧社会煎熬,还是幸福的新社会愉悦,不仅能了解雷锋个人履历及其特点,更主要的是从其所显示的思想感情和个人品格中厘清一个事实:自新中国成立以后读小学,特别是到望城县委工作,雷锋逐渐培育起优秀品格,由朴素到自觉的政治信念,是他日后成为平凡而伟大战士的基础。据此,认真梳理、认知雷锋在望城的经历,对认知其整个人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探究人物成长内在逻辑的需要。

对话与追问之二:如何科学准确划分雷锋在湖南的成长阶段?

翟元斌:依据心理学和人才学理论,一个人的成长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成长阶段。一般来讲,某点在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移动所通过的全部路径被称作这个点的轨迹。如果把雷锋以年龄为表现的成长作为横坐标,把他的以人生经历或途径作为纵坐标,那么,这样一个运动的点由此运行出的曲线,无疑就是雷锋的成长轨迹。那么,对雷锋的成长轨迹与阶段,家乡人给出怎样的描述?

冯健:通观雷锋整个人生历程,其短暂的22年人生岁月,大致可区分为以下5个互有所别的历史阶段:其一,血泪童年。自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出生,至1949年8月,年近9岁时湖南和平解放。他不足7岁就成为孤儿,在旧社会的凄风苦雨和血泪中煎熬与挣扎了近9年。

谭铁安:在这一阶段中,雷锋开始接触到党的地下活动,在地下党员彭德茂大叔的安排之下,雷锋发传单、贴标语,开展了革命活动,对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开始向往。

冯健:其二,小学时代。1950年秋季雷锋年近10岁,开始上小学。持续近6年,先后转学3次,换了5所学校。1954年秋加入少年先锋队。1956年7月高小毕业。毕业后即回乡务农,成为当地高级农业社社员,生产队计工员,并被临时借调兼乡里“秋征助理员”。

谭铁安:这期间雷锋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忆苦思甜大会上,都表达出对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和毛主席的热爱和感恩,特别是在小学毕业典禮上,他抒发了要当一名新式农民,开着拖拉机耕耘在祖国的大地上;要做一名好工人,建设祖国;要做一名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所有的这些,都是他立志的阶段。

冯健:其三,在望城县工作时期。1956年11月17日,年近16岁的雷锋正式被录用为国家职工,走上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岗位。1957年2月8日加入青年团,先后在望城县委机关、治沩工程总指挥部、国营团山湖农场等单位担负“公务员”(勤杂工)、通讯员、拖拉机手等不同工作任务,为期近两年。

谭铁安:在这一阶段,雷锋已经逐步成长,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

冯健:其四,在鞍钢当工人。1958年11月15日至1960年1月7日,雷锋在鞍钢的工龄(厂龄)满打满算差7天即为一年零两个月。起初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为期约9个月;1959年8月参加本公司在弓长岭新建的焦化厂搞基建,为期约5个月。

谭铁安:应该说,这一阶段是雷锋由成长到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此之前,雷锋的成长基本上是有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与引导,还是一个搀扶着走路的过程。“北上”鞍钢,这时候雷锋也才18岁,他一门心思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认为,只有扎实工作,做出实绩,才能见到毛主席。

冯健:其五,入伍成为解放军优秀战士。1960年1月8日,雷锋被批准正式入伍,成为工程兵部队的一名汽车兵。1960年11月8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被提升为运输连四班副班长、班长、中士军衔。1962年8月15日,尚差4个月零3天方满22岁的雷锋,在部队执行任务时,遭遇不幸事故,因公以身殉职!

谭铁安:这一阶段是雷锋成熟的阶段,雷锋坚决要参军,参军之后继续认真学习文化,刻苦钻研本领,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甘当革命的“傻子”等,形成了他自己的精神风格,成了解放军的优秀战士和新社会的道德模范。

对话与追问之三:如何科学分析湖南经历对雷锋精神形成的影响?

翟元斌:一种精神的形成,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飞跃,湖南作为雷锋家乡,对雷锋精神的形成有着怎样影响?

冯健:对于雷锋在“北方”这一段经历,陈广生与朱亚南合著《雷锋评传》一书在《淬火成钢的合格工人》一章题记中写道:“把形似零散的大事小情联系起来解读,最深的感受或可归结为‘淬火二字。大抵可以这样讲:雷锋经由社会实践、党的教育和个人努力而逐步形成的好思想、好品格,在鞍钢得以强化、优化,恰如好铁出炉,遂行淬火,乃成上品精钢。”

同样的缘由,雷锋经由社会实践、党的教育和个人努力而逐步形成的好思想、好品格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亦更进一步得以强化、优化。这也就清楚地表明,雷锋在“北方”时期,鞍钢把他冶炼成“上品精钢”,再加部队的淬砺,“上品精钢”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利剑”,最终用年轻的生命铸就了光荣的永恒。所以,总而言之,雷锋在“北方”时期,鞍钢的陶冶特别是部队的锻炼与培养,是雷锋之所以能成就其辉煌人生的关键。

刘宏伟:雷锋精神的形成,既有其偶然性,又具有必然性。对于雷锋个人来说,是偶然的;对于一个时代来说,却是必然。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学雷锋活动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常态化,雷锋精神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放射出时代光芒。

翟元斌:冯健的著作《雷锋从这里起步》中,有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历史是需要回过头才能读懂的故事。”梳理解读雷锋半个多世纪前的湖南往事,不難理解雷锋之所以能成为雷锋——即由当年挥手北去的一个普通的湖南伢子雷锋,最终成长为被人们热爱的伟大士兵,源于他在南方望城初步具备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北方”时期得到强化、优化、升华。势所利事,必有其然。雷锋的成长,无论是说五个阶段抑或是说南北两个时期,都是一脉相承、互为联系、缺一不可的。如此认知,有助于科学解读与深刻感悟雷锋“走向崇高”成为共和国之子的内在逻辑,进而推进和拓展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宣传和研究,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相关链接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精神研究会于2018年12月18日成立。建会之初,明确将雷锋在望城18年经历作为研究重点,展开对雷锋精神形成的系统研究。研究会珍惜和挖掘区域雷锋文化资源优势,聚集起雷锋的亲友、知情人及雷锋精神的研究者、传承者,先后组织开展“重走雷锋路”“雷锋精神筑梦新时代·雷锋精神论坛”等主题活动,取得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望城鞍钢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陈宇佳
小小书画廊
《鞍钢故事》创作谈
一个士兵和一个城市(望城)
网友:“鞍钢桥梁钢厉害了,我的鞍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