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区隔、利他者:“粉丝水军”特征解读

2019-09-10卞娜娜

环球首映 2019年4期
关键词:区隔共生

卞娜娜

摘要:随着明星数据作弊,流量造假的现象不断曝光,造假的“执行者”——“粉丝水军”进入大众视野。他们是粉丝迷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共生而非雇佣的身份特征;准社会交往、偏爱与区隔的行为特征;利他者而非利己者的情感特征。

关键词:共生;区隔;利他者;粉丝水军

在我国,为“爱豆”刷票、刷分、刷销量,制造虚假数据的行为大行其道。这些行为滋生了非法集资、非法借贷等不良现象,助长了娱乐圈唯流量至上的恶性循环,扰乱正常网络环境秩序,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行为背后的“执行者”被称为“粉丝水军”。“粉丝”是指明星的支持者、崇拜者。“水军”并非指古代打仗的兵种,而是一种网络用语,指代弄虚作假的有组织群体。网络中“水军”即为“网络水军”,指出于商业或私人目的专门组织的网络群体,他们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商品的目的。“粉絲水军”行为与之相似,意为通过操纵机器软件或雇佣“网络水军”大量创建账号,自发出资制造虚假流量,为偶像宣传造势的部分粉丝群体。“粉丝水军”具有共生而非雇佣的身份特征;准社会交往、偏爱与区隔的行为特征;利他者而非利己者的情感特征。

一、身份特征:共生而非雇佣

共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关系。偶像与“粉丝水军”之间互相依赖的关系即可用共生来分析。

偶像是“粉丝水军”的情感寄托者。塑造偶像,亦是建构理想自我。在近期火爆的火箭少女101、创造营2019等“养成系”节目中,“粉丝水军”不仅主动参与外形设计、影视作品角色选取、经纪人选择等“造星”环节,还操纵机器软件、雇佣“网络水军”为偶像打榜投票、点赞转评,提高偶像的知名度。偶像在事业上的成功投射出“粉丝水军”对理想自我的肯定。“粉丝水军”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砝码加注在偶像身上,借此来实现自己无法达到的心理预期,获得心理安慰。

在流量之上的娱乐圈,数据是明星商业价值的直观体现。关注量、点击量、下载率等数据被直观量化,数据越高,明星的商业价值越高。因此,明星需要借助“粉丝水军”的力量制造虚假流量,为自己加持,营造数据“假繁荣”,以期获得广告代言或者出演影视作品的机会。娱乐圈利益诱导明星数据造假的行为已司空见惯。近日,央视批评曝光了一些当红明星的流量造假,数据造假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

“粉丝水军”从偶像身上获得情感慰藉,构建理想自我。偶像从“粉丝水军”群体收割虚假流量,提高身价。“粉丝水军”精神富足,偶像明星经济获利,两者相互依赖,各得其所。

二、行为特征:准社会交往、偏爱与区隔

“准社会交往”最初是由心理学家霍顿和沃尔在《精神病学》杂志上提出来的,描述了受众与媒介公众人物的关系,即受众对媒介人物(如主持人、电视角色等)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依恋,并由此发展出的一种基于“想象”的人际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准社会交往受众与媒介人物之间信息流动是单向的,受众只是信息的接收对象,双方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互动。新媒介环境下的准社会交往理论被推向新的平台,由想象的、单向的人际关系转变为现在实际的、双向互动式交往。微博评论互动、视频直播聊天、空降粉丝群对话等,偶像与“粉丝水军”频繁互动证实了准社会交往发展新动向。两者通过虚拟空间建立“远程亲密感”,营造出“不是家人仿若家人”的亲密关系,准社会交往效果显著。借助准社会交往理论的壮大,偶像与用户展开便捷、多元的互动,释放出这个场域所拥有的强大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准社会交往能增强“粉丝水军”对偶像的忠诚度。他们会迅速找准位置,划分区域。泰弗尔曾提出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所属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对内群体的偏爱和对外群体的偏见。基于对同一个偶像的喜爱,“粉丝水军”协同合作,在偶像微博、粉丝贴吧亲密互动;共同完成每日刷量任务;协助完成排行榜刷票应援等。成员之间互动交流,共享信息与情感,相互接纳与认可,在此过程中群体认同感不断增强,这是内群体偏爱的表现。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外群体的偏见。“粉丝水军”将自己与“非粉丝”群体加以区分,对“我们”和“他们”有很强的界限划分,排他性特点尤为明显。外群体不能损害偶像任何利益,否则群起而攻之。群体认同产生群体区隔,群体区隔强化群体认同。

三、情感特征:利他者而非利己者

詹金斯认为,粉丝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阅读与消费者。他们通常是主动的、参与式的,以利于偶像发展为行动前提,心甘情愿为之付出。自发组织售卖偶像周边产品、集资平台众筹资金为偶像宣传炒作。他们的目的“不是寻求现实中社会交往的补偿,而是纯粹自愿基于对媒介人物的“爱”而相互吸引、集聚和交流”。为此,他们内容自制,多渠道分发;自发集资,应援打榜。

内容自制,多渠道分发。周旋于不同网络平台,机械性、重复性刷赞转评,“网络水军”是典型的利己者,他们根据雇主出价高低,决定内容的质量和数量。“网络水军”刷帖有机器软件刷和真人刷两种形式,真人刷较贵,普通一贴最起码也要一两块起,贵一点的五块、八块、十块。相反,“粉丝水军”不受资本控制,自创话题、自制文案、自发评论,重视文案质量及传播效果。他们是文本的盗猎者,通过阐释、重读、盗猎、挪用等策略,将媒介的叙事或表演转化为与自己社会情境相关的意义和快感,并以“为我所用”的方式进行重新解读。也是游猎者,不是固定于某一文本,而是永远在运动中,不断向其他文本移动,利用新的原材料,制造新的意义。他们用凝结自己智慧的劳动成果在综合类、垂直类、通讯类交流平台上转发讨论,增加话题热度,提升偶像名气。

自发集资,应援打榜。大批量购买偶像的周边产品筹措资金,在超级星饭团、Owhat、摩点等平台发起或参与集资项目是“粉丝水军”自发集资的主要方式。在《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开播期间,各路粉丝在Owhat和摩点两个平台集资超过7000万。所集款项用于打榜投票、热搜排名、资源位争夺等各种线上线下应援活动。为增加偶像的知名度,“粉丝水军”不惜贡献自己的所有积蓄,非理性消费偶像任何作品及周边产品,应援异化为投钱。

总之,“粉丝水军”的形成是源于对同一偶像的喜爱与崇拜,他们自制宣传内容,在线上线下宣传炒作,提升偶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自身也获得情感补偿,群体认同感不断增强。“粉丝水军”的活跃,不仅增加了粉丝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还促进了文化产业多元化蓬勃发展。但是,“粉丝水军”背后也隐藏着灰色利益链条,存在数据作弊,流量造假的不良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除此之外,流量造假也会带来网络信任危机。因此,未来政府、平台需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正确引导“粉丝水军”向健康化、规范化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旭萍,王仁武,翟伯荫.基于综合指数和熵值法的微博水军自动识别[J].情报杂志,2014,33(07):176-179.

[2]马燕.大学生微博虚拟社交的传播效果分析——基于“准社会交往”理论视角[J].传媒,2014(23):77-78.

[3]张允,郭晓譞.内容、情感与价值依赖:网红的传播艺术研究——基于准社会交往周期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5):98-102.

[4]隋岩,周琼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的网络语言与准社会交往[J].社会科学战线,2016(11):144-153.

[5]辛自强,辛素飞.增进群际和谐的社会心理学路径[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02):13-15.

[6]邢若南.Web2.0时代粉丝文化现象研究[J].编辑学刊,2018(04):89-92.

[7]隋岩周琼.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的网络语言与准社会交往[J].社会科学战线,2016 (11):144-153.

猜你喜欢

区隔共生
日常变奏
从区隔到融合:空间视角下城市“混合社区”的多元治理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与毒液共生
基于区隔表征的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分析
趣味区隔功能的流变
兵器 多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