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ESP教学为例分析在高职服务型专业人才教育中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要素分析

2019-09-10

福建茶叶 2019年4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服务型线下

赵 然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1 引言

随着我国服务型专业的发展,服务型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模逐年扩大,但相对而言,其内涵建设还远远不能与其发展速度相匹配。这一现状反映了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中依旧存在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在信息时代的新时期进一步探索各种有利于服务型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新模式。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内涵建构两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它结合了传统学习和电子学习的优势,不仅使教师在引导学生、激励和监控教育过程中发挥优势作用,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强化其作为学习活动核心因素的地位。从而改变服务型专业人才教育内涵发展滞后于规模扩张的现状。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学习在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B-learning(mixed learning或hybrid learning)受到了国外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旨在将移动终端学习的优势与传统面授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极大丰富了教学的维度,使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2010年,美国发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主张要想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在技术设备支持下对教育基本结构进行深度调整。此外,一些研究者对相关领域进行了分析,从数量变化、研究背景、组织形式、研究方法、主题和理论框架等方面总结了混合学习研究的发展趋势。另一些学者则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混合式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2.2 国内研究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在实证与理论建构研究的比例,以及混合研究方法的应用上存在较大差异。国内研究多采用经验与非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在构建理论框架的过程中,国内的理论模型构建研究更多地关注设计,而较少关注探索性和解释性研究。在当前的趋势中,一种流行的方法是混合学习与翻转课堂的结合,以及特定学科与混合教学的结合。

2.3 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技术应用阶段、技术整合阶段以及"互联网+"阶段;“混合式”教学目的演变经历了两个阶段:"替代论/辅助论"阶段、"强化论/进化论"阶段。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包括三个维度:准备度、设计与实施、影响,此框架适用于分析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这些研究框架,为分析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提供了基本范式。

3 核心概念

3.1 混合式教学理念

混合式教学就是将移动终端的学习优势与面授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外延式灵活拓展,让教育教学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助推下发挥更大的时效性。当“智能移动终端”与“教育”相遇,便碰撞出了“移动学习”的火花。这使得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受限于普通的线下课堂环境,学习的外延向着更为灵活的时间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拓展。学习者不仅可以更为自由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场地也不再局限于面授课堂,还可以根据个人认知的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

3.2 混合式教学的特点

混合式教学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将信息化教学和面授教学的优势结合采取“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实现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2)移动终端的线上教学地位得以凸显,淡化其辅助从属的功能,提升为教学的核心元素之一;3)线上教学通过课前导学、线下深度讨论、过程性考核等方式,与线上教学紧密结合,延伸传统教学内涵;4)混合式教学改革追求的是要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改变面授教学过程中的过度讲授模式,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参与度,从而解决了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而带来的学习主体差异问题,充分增强了学习主体的能动性;5)“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课程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打破时空限制,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锻炼独立认知和逻辑思考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混合式教学改革打碎了传统面授课堂的教学体系,极大扩展了线下面授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和“学”不再集中于统一的时间和统一的地点,这是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价值所在。

4 高职服务型专业人才教育中的ESP教学问题

4.1 信息时代背景下ESP教学传统理念面临挑战

在ESP教育研究领域,混合式教学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理念。追溯新式教学理念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混合式”教学随着一次次技术革新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而进化出不同的迭代。在新时期"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下,它更展现出了新鲜的内涵。然而,正是由于其与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之间的紧密依存关系,致使对高职ESP混合式教学的认识仍然较为纷杂,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系统而界定清晰的要素框架和评价体系,来指导“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这就使得相关理论建构势在必行。

4.2 高职服务型专业ESP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高职服务型专业ESP的教学评价是ESP教学活动中核心的环节之一,无评价就无尺度、无原则可言。ESP的教学评价因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要件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现阶段高职服务型专业的ESP教育,仍以应试为主要考核手段,以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准绳,较为忽视教学的过程化评估,表面上考察了学习者的共性,实则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学生无法根据个人认知程度和认知能力选择学习对象,考试成绩成为检测学生学业成效和教师教学绩效的唯一刻板尺度,难以科学而灵活地监测学生和教师的创造性智慧和才能。

5 高职服务型专业ESP混合式教学方法

制定出高职服务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混合教学方案势在必行,丰富传统教学理念,将传统直面教学模式优点与MOOC,SPOC,以及多元的移动教学终端等伴生的媒体丰富性相结合。混合式教学在邮轮人才培养中的要素指标,做到线上有资源,即资源的构建维度要能够实现对知识的全方位立体搭建;线下有活动,即活动的设计要能够充分转化、巩固和检测线上知识的学习;过程有评估,线上和线下,过程和结果都要开展评估。在此过程中阐释其作用机制,进而探索混合式教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充分发挥教师指引、启发、激励、监测教学过程的作用,以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参与度与创造性,以期在新时期,高职服务型专业人才教育的内涵建设可以获得长足发展。

5.1 高职服务型专业人才教育混合教学式理论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服务型专业ESP教学混合式改造不仅是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信息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制和不断推陈出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更要着力分析信息化时代混合式教学在理论建设、教学实践中涉及的要素及其构建模式,以及相应的评价体系。

5.2 高职服务型专业人才教育中ESP混合式教学的解构与重构

混合式教学体系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重要回归,为以移动学习平台为核心,实现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的混合,推动ESP教学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研究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重点关注信息化环境下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首先,摆脱“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将既有的ESP学科体系下的课程进行创新,从需求分析、教学模式设计、学科教材建设、评价机制构建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摒弃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导致学习内容繁、难、偏、旧的缺点。转而依据学生未来工作的现实需求和职业情境来建构知识体系,借助 MOOC、SPOC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氛围,践行自由性与灵活性的理念,将课程跃升至深度探究、思辨、互动与实践的高度,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强化面对面互动、进行知识探索的全面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ESP课堂在授课空间上的限制,着眼于设计和开发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广泛吸纳高教互联网+建设成果以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扬长避短,并站在为产业输送优秀应用型人才的战略角度,将ESP线上学习纳入到高职服务型专业教育整体改革发展战略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核心要素,为构建互联网+环境下“四位一体”的高职服务型人才教育模式服务,即ESP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需求、组织机构的运行模式、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进行重新布局,而非单纯的“量上的修修补补”。如下图所示:

6 结论

本文提出了高职服务型专业人才ESP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案,丰富了相关的传统教学理念,将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的优势与MOOC、SPOC及职能移动教学终端相结合,根据职业情境重构知识体系,合理协调专业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数字学习程序,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服务型线下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服务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