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2019-09-10景月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建库数据库特色

●景月亲

(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61)

引 言

网络信息时代,数字资源以其卓越的优势为人们工作、学习、研究带来极大便利,数字阅读成为新信息环境下人们获取资料信息的主要途径,资源服务的数字化、全文化、网络化、远程化、多媒体化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已由传统的以纸质文献为主,逐步转变为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并行的局面,馆藏资源数字化以及特色数据库建设成为当今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开展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按照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十五”规划“专题特色数据库子项目”的解释,其特色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学科特色,如以某重点学科或某特定专题、或具有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或能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资源;其二,地方特色,如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或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其三,馆藏特色,如具有他馆、他校所不具备或只有少数馆具备的特色馆藏,或散在各处、难以被利用的资源等。[1](P217-222)在CALIS特色数据库子项目建设带动下,20年来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获得迅速发展。

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作为我国特色音乐数据库建设的主干力量,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投入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数据库有机融合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呈现作为声音艺术、时间艺术、表演艺术的音乐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音乐数据库不仅可以将零散、无序的文字、图片、乐谱、音频、视频资源进行有序组织和揭示,充分挖掘资源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音乐作品从乐谱、音频、视频一条龙、高保真、多层次展示,为用户带来全新应用体验,很受用户欢迎。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一批具有音乐学科特色、地域人文特色或馆藏资源特色的数据库脱颖而出,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艺术实践以及推进本馆数字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以及文献检索、网络调查、微信访谈、当面交流等方式广泛获取信息,对当前我国音乐特色音乐数据库建设的历程、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宏观观察与反思,希望能为今后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提供些许参考。

一、回顾:我国音乐特色音乐数据库建设的历程

数据库技术应用于音乐领域,在西方国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之前。当时欧洲的几所大学音乐系或独立的研究所开始建设音乐数据库,其中联邦德国埃森大学的音乐数据库已存入4000多首德国民歌和1600余首中国民歌。无论从规模到功能,这个数据库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2](P52-53)相对来说,我国音乐数据库的建设起步稍晚。

(一)1990-2005:探索阶段

我国音乐文献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这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韩宝强赴德国埃森大学进修,向沙和睦教授学习计算机辅助民歌研究的理论及操作方法,回国时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赠送的计算机辅助民歌研究设备带回,安装并投入使用。次年,沙和睦教授来所参观访问时,对机器使用情况表示满意。[3](P383)1992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主办的以音乐专业图书资料管理的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六期音乐学读书研讨会”召开。全国有5所音乐学院的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料馆等代表及音乐研究所人员40人参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料馆戴淑娟等介绍艺术主题词并进行主题检索演示;上海音乐学院姚进介绍该院的两套电脑管理系统。此外中国音乐学院沈洽、沈阳音乐学院陈敏以及韩宝强等作了《关于不同音乐文献资料库计算机目录共享系统的设计方案》、《关于音乐专业图书馆电脑管理的设想》、《加速音乐资料计算机管理的新途径》等专题发言。[3](P392)这些先期的探索研讨标志着我国音乐文献管理现代化业务的开启,也引领着同行们此后一系列进一步的大胆探索和深入实践。

1995年在湖北省博物馆,一个“音乐考古文献资料目录数据库”悄然出现。该库由曾任中华世纪坛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的冯光生研究馆员带领音乐文物陈列研究室开发建设。到2001年,该库升级为“文献摘要数据库”,即《中国音乐考古与文物资料数据库》。在万方、知网、维普等全文数据库出现以前,它是同行们很重要的文献检索工具,该数据库的网络版至今仍在湖北省博物馆内部运行。[4](P135-145)

此后,音乐数据库建设的探索实践陆续展开。1997年,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采编部呼德福、音乐学系青年教师夏滟洲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专业教师合作,申报《“西北民族民间音乐资料数据库”开发研究》获得陕西省教委资助立项①。一年后,项目成果《西北民族民间音乐资料数据库》在图书馆电脑单机测试运行,其功能与效果获得专家和同仁充分肯定。1999年,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武军老师撰文《对建设中国民族音乐WEB数据库的探索》,[5](P5-7)详细讨论了构建基于文字、乐谱、音频、视频资料的中国民族音乐多媒体数据库的架构思路、功能板块、软/硬件技术实现等问题。以上这些零散的探索与实践,对此后我国音乐数据库的建设起到了重要引领或示范作用。

(二)2005-2014:起步发展阶段

2005年前后,各音乐图书馆大范围、全面性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建设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音乐图书馆人的数字化工作与数字文献服务意识逐步确立。经过多年学习、摸索、积累,并且在CALIS “十五”规划大力提倡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子项目推动下,我国音乐数据库建设被各馆陆续提上工作议程,进入起步并自主建设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6](P121-126);[1](P217-222)

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启动较早,馆藏音乐期刊论文的数字化扫描加工是其最早开展的项目之一。中国、天津、四川、星海、武汉、西安、沈阳、上海等兄弟音乐院校图书馆也先后启动特色库建设项目。其中,中国、天津、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厚积薄发,迅速发力,很快推出一系列专题数据库。武汉、西安、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等不甘落后迎头赶上,各自推出本馆特色系列数据库。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紧紧围绕读者乐谱文献专业需求,自行探索出一套具有该馆特色、行之有效的数字化乐谱文献服务流程。短短数年,与普通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起步稍晚的音乐院校数据库建设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局面。

在此期间,综合性艺术院校图书馆纷纷推出自建特色数据库成果,其中南京、山东、广西3所艺术院校图书馆成绩突出,均有多个音乐特色库面世,甚至地处边塞的新疆艺术学院也以当地民族艺术瑰宝《十二木卡姆》数据库建设立项。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数据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这期间,以“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为重要主题之一的“2009·第五届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在天津音乐学院召开,“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7](P118-123)行业高层论坛上的智慧碰撞,无疑进一步助力此后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整体化共同发展。截止2010年,我国音乐特色数据库(包括在建和立项)建设已遍及全国9所音乐高校以及4所综合艺术高校图书馆,累计63个。[6](P121-126)

与此同时,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的音乐数据库建设也获得较大发展。[8](P35-38)特别是2002年以来,由文化部组织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启动,成功开辟了一条符合国情、时代发展方向和广大基层群众需求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途径。其中的音乐特色数据库,立足地域性音乐文化,在推进本地乃至全国公共音乐文化服务、提升全民音乐文化信息素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音乐文化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国各省图书馆一半以上建有音乐艺术类数据库,内容主要以地方戏曲音乐、本地音乐“非遗”类项目为主。

除此之外,本时期国内一些普通高校图书馆、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等,也纷纷加入音乐数据库的建设行列。例如常熟理工学院的《中国虞山琴派古琴艺术数据库》②、香港中文大学的《赵元任数据库》、《中国传统音乐音响数据库》③等。一些音乐高校的相关机构也启动建设音乐数据库。例如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音乐数据库》④、《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⑤。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也启动了大型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⑥。更有许多科研人员甚至在读研究生等⑦,将其科研项目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探讨音乐数据库的建设,个别项目成果直接以音乐数据库形式体现……如此等等,音乐数据库建设可谓雨后春笋,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就建设的数量、数据规模、选题覆盖面等等看来,音乐高校图书馆以其绝对优势,堪称音乐数据库建设的主力军。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音乐自建库数量上快速增长,几乎每一所音乐高校图书馆、大部分综合艺术院校图书馆和一半之上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等都开始音乐数据库建设,音乐特色数据库成为各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成果。整体来看,选题突出地域、馆藏、学科与教学特色,注重学术性、服务性、文化传播性。但是,各建库单位整体来看数据库建设经验尚显不足,表现在:1.选题上要么过大(导致中途夭折,如西音图《陕北民间音乐数据库》,南艺图《江苏音乐数据库》等)、要么细碎、要么重复(如木卡姆数据库有多家单位立项建设);2.单库规模小、数据量有限;3.平台比较多,自主研发、免费平台、商用平台同时运行,可持续发展性较差;也有不少为网站式数据库,欠缺检索功能或检索功能有限;4.平台资源整体来看数字化品质不高;5.数据库为自建自用,使用范围仅限本单位IP范围;6.建库规范与共享意识欠缺,升级改造以及后续发展困难,等等。随着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深入,上述问题已引起建库单位的重视并试图积极改变。

(三)2015-今:内涵建设阶段

2015年以来,特别是在2015·星海音乐学院“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 ‘特色资源建设与新技术应用'研讨会”、2016·浙江音乐学院“第一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暨2016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建设研讨会”影响推动下,以主力军音乐高校为龙头的特色音乐数据库建设进入内涵式建设阶段。其中中国、四川、星海等多所院校由于“中省共建”项目资金支持,特色库内涵式建设发展成绩突出。

内涵式发展具体表现在:1.数量上仍有增长,但更注重建库质量;2.重视数据更新,数据量稳步增加;3.选题更有计划,专家参与,注重品质;4.多库化零为整,数据整合(如中国院图书馆等),老旧平台更新(如西安院图书馆等);5.更加突出教学服务特色,注重馆藏乐谱、音像文献、学位论文数字化等。总之,特色数据库建设为音乐艺术高校图书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系列特色库项目的启动开展,不仅有力推动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同时在数字化保存、展示、传播音乐文化,服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艺术实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现状:我国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一)概述

总结我国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成绩引人瞩目。首先在数量上,全国自建音乐数据库截至目前已有123个之多(见表1),以鲜明的音乐艺术特色跻身国内自建数据库行列。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 1.王光祈专题库 2.彝族音乐馆 3.羌族艺术馆4.四川扬琴馆 5.蜀中古琴艺术馆 6.川剧艺术馆 7.川渝汉族民歌馆 8.西南传统音乐馆 9.川音学生毕业作品库 10.世界民族音乐馆 11.电子乐谱馆 12.数字音乐视频馆 13.数字音乐音频馆 13 星海音乐学院图书馆 1.典藏乐谱库 2.冼星海特色电子资源数据库 3.岭南音乐资源数据库 4.教师成果音视频库 5.教师成果图书库 5 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 1.吴越音乐文化数据库 2.江南传统音乐数据库 2 哈尔滨音乐学院图书馆 1.乐谱数据库 2.老唱片数据库 3.随书光盘数据库 4.VOD视频点播系统数据库 4 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 1.CD音乐数据库 2.多媒体资源库 3.江南丝竹专题数据库 3 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 1.曲名数据库 2.乐谱数据库 2 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 1.山东传统音乐数据库 2.山东传统音乐视频数据库 3.研究生论文库 3 艺 术 高 校 新疆艺术学院图书馆 1.新疆民族艺术——十二木卡姆(在建) 1 9 陕西省图书馆 1.秦腔秦韵数据库 2.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子库(民间音乐、戏剧、曲艺) 2 甘肃省图书馆 1.西北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地方戏曲库)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1.新疆少数民族表演艺术库 2.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子库(新疆曲子、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民间音乐) 2 河北省图书馆 1.河北戏曲库 1 山西省图书馆 1.地方特色资源库(山西戏曲、谱牒资料) 1 吉林省图书馆 1.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库(曲艺、传统戏剧、民间音乐) 2.吉剧文化多媒体资源库 3.吉林二人转数据库 3 黑龙江省图书馆 1.龙江艺术精粹数据库 1 南京图书馆 1.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库(高邮民歌、江南丝竹、昆曲等) 1 安徽省图书馆 1.非物质文化遗产库 1 福建省图书馆 1.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数据库(曲艺、传统戏剧、民间音乐) 1 江西省图书馆 1.江西地方戏曲资源库 2.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 3.地方戏曲库 3 山东省图书馆 1.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库 1 河南省图书馆 1.河南地方戏曲数据库 1 湖南省图书馆 1.湖南地方戏剧数据库 2.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 2 四川省图书馆 1.金线板资源库 2.四川清音资源库 2 公 共 图 书 馆 天津图书馆 1.天津曲艺 2.京剧音配像 3.天津地方戏曲 3 26 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 1.中国虞山琴派古琴艺术数据库 1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1.赵元任数据库 2.中国传统音乐音响数据库 2 其 他 湖北省博物馆 1.中国音乐考古与文物资料数据库 1 4 总计 123

其次,在数据库业务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成长起来一批专业人才队伍,成为各馆音乐特色库建设的骨干力量。其三,围绕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各个院校或个人申报科研项目、撰写研究报告、专著、学术论文等,涌现出大量学术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仅公开出版发表专业文论累计150篇(部)。更重要的,作为各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成果,自建库与商业库相辅相成,与时俱进服务于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用户需求,使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工作与服务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观察与分析

1.数量分布

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的音乐特色数据库,从建库单位上看,以音乐高校、综合类艺术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为主。其中音乐艺术高校图书馆是音乐特色库建设的主干力量,数量达84个,比例将近占到70%(见表2)。

表2.音乐特色数据库数量分布

2.主题特色与类型

此项观察仅以音乐艺术高校的93个音乐特色数据库为例。就数据库资源的主题特色来看,基本体现了学科教学特色、馆藏资源特色以及地域人文特色三种类型,三者总量上差别不太明显(见表3)。

93个特色库,基本分为综合型和专题型两种类型。综合型数据库指含有两种或以上文献类型或乐种的数据库,其他如资源单一、乐种单一或主题单一的,归入专题型。各类特色库中,以专题型为主,占到绝大多数。综合型由于相对建库难度大、建库周期长等因素,数量明显偏少(见表3)。

表3.主题特色与类型分布

3.特色资源类型

调查发现,自建音乐数据库涉及的特色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文本、图片、乐谱、音频、视频、网络资料等。其中,文本资料包括普通图书、专著、报刊文论、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图片包括照片、节目单、海报、证书等;乐谱资料包括正式乐谱出版物和创作手稿;音频视频资料有老唱片、CD、VCD、DVD等正式出版物,以及本馆历史上或近年现场采录的音视频影像资料等;网络资料包括来自网络的图片、文档和音视频资料等。

4.其他

从数据库功能体现来看,我国特色音乐数据库除了个别以提供资料线索为主的二次文献数据库(如西音的《馆藏声乐教学曲目数据库》、湖北博物馆的《中国音乐考古与文物资料数据库》等)外,绝大多数属于全文型数据库。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多媒体、全文化数据库应该是今后建设的重点。

从建库模式看,大多数图书馆是与公司合作建库模式,个别馆是自主设计、建设“一条龙”独立建库模式。自建库探索和起步阶段,独立建库模式占一定比例;内涵式发展阶段,各馆基本采取合作建库模式,从而在技术上保证了数据库平台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发展。

(三)问题与思考

数据库建设是十多来年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的新事物。纵观音乐特色库建设,成绩有目共睹。但总体看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数据库品质参差不齐、整体建库水平有待提高;缺乏行业整体规划,关门建设、自建自用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人力、财力、物力浪费;欠缺规范与标准,平台较多,不利于资源整合与共享;缺乏复合型的建库人才;忽略过程,侧重结果;偏重建库总量,忽视数据记录更新,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个人提供以下思考和建议:

第一,作为建库单位的各个图书馆是特色音乐数据库建设的责任者,首先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并以自觉的文化担当,充分认识特色音乐数据库的资源价值和文化意义,切实重视特色库建设工作。与此同时,成立专业部门、配备合理的专业与技术人员负责常态化的建库工作,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其中,确保数据库的品质和专业性。对于重大的建设项目,必要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由一名馆领导具体负责,全面领导监管建库工作。此外,可以每个数据库建设为单元,实行项目管理制。工作组根据业务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甲方乙方人员专题会议,总结成绩、汇报指出问题、布置下一阶段工作,并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以备督查。项目完成交付后,甲方项目组成员继续负责该库的更新维护工作。这些具体措施可以尽可能保障数据库的质量。

第二,各馆具体建库部门和人员作为数据库建设的主体和直接责任人,在数据库的整体架构、板块规划、功能设计以及资源组织与揭示方面应全面负责,用心打造。而且要特别善于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充实自己、提升建库水平。例如,可利用网络便利条件向境内外商业库、自建库同行学习。美国的AS系列音乐数据库⑧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信息组织揭示专业,检索功能强大,建库水平堪称专业;国际乐谱数据库(IMSLP)⑨所收乐谱数据量大、揭示专业、检索浏览下载方便,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在“文化共享工程”项目支持引领下,这些年建设了许多以民族民间音乐艺术“非遗”项目为主题的特色数据库,品质可圈可点;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黄均人教授的团队,十多年来建设了众多音乐数据库,[9](P68-71)特色鲜明、质量上乘。这些优秀音乐数据库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三,建议“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作为音乐艺术高校图书馆的共同组织,在行业数据库建设的宏观规划、监管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例如,“联盟”可成立“数据库建设分会”,成员由各馆的馆长或副馆长组成,负责行业数据库建设的顶层设计,宏观把握特色音乐数据库建设发展的大局和方向。通过组织召开音乐数据库建设会议,开展诸如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选择、元数据规范等等问题的专题研讨,出台相关要求或规范,引领各馆有步骤地推广实施。比如在平台选择方面,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文化共享工程”项目系列数据库、高校图书馆系统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子项目”系列数据库,分别是统一平台,统一规划,资源共建共享得以保障。又如数据规范问题,可以牵头各馆,借鉴国家图书馆推出的系列元数据处理规范⑩,形成音乐专业领域的乐谱、音频、视频资料等相关文献元数据处理规范,等等。总而言之,当今数字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协调变得更为必要和迫切。在音乐特色数字资源的建设征程中,希望“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能够携手兄弟图书馆做出新的贡献。

三、结语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参观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11]总书记的讲话立足数字中国建设战略,高屋建瓴,对当今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具有深刻启示。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更要与时俱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通过建库流程优化、数据库平台升级再造,有效整合各类型文献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使文献信息数字化挖掘、整合、保护、传播、利用、服务一体效能最大化,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学术和文化影响力的优秀特色数据库。

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系统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色音乐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机构和主干力量。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及时梳理总结研讨问题,又要善于学习境内外同行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先进经验,发展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理论,有计划地开展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推动我国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注:本文根据2018年12月5日在哈尔滨音乐学院召开的“第三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暨2018音乐艺术院校数字资源库建设研讨会”主题发言整理。

注释:

①此信息由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退休研究馆员呼德福老师提供。

②参见常熟理工学院.中国虞山琴派古琴艺术数据库[DB/OL]. http://lib.cslg.edu.cn/bencandy.php?fid=182&id=37,2018-11 -28。

③参见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赵元任数据库》、《中国传统音乐音响数据库》。

④参见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音乐数据库[DB/OL]. http://mdmec.ccom.edu.cn:8080/ cms/jxky/339.htm,2018-11-28。

⑤参见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DB/OL].http:// mdmec.ccom.edu.cn:8080/cms/jxky /338.htm,2018-11-28。

⑥参见李明等著《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数字化管理与共享平台的研究与实现》,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

⑦参见李敬民等著《中州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程晖晖《从“曲牌索引及其统计系统”探梳传统音乐曲牌名称的“一曲多变”》(《人民音乐》2016年第11期);宋小朱《少数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整理、归类与传播:基于数据库建设视角》(《贵州民资研究》2016年第2期);朱江书《发挥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在蜀中古琴艺术资源数据库建设中的作用》(《音乐探索》2015年第3期);丁东红《西方歌剧作品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尝试》(《中国音乐》2009年第1期);曹章琼《关于建立少数民族音乐数据库的若干思考》(《人民音乐》2010年第8期);吴委强《新疆民歌改编作品乐谱索引及其数据库建设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等等。

⑧参见AS世界音乐在线(Music Online)[DB/OL].http://www.ci nfo.net.cn/trialaspmusic.htm,2018-11-28。

⑨参见《国际乐谱数据库(IMSLP)》[DB/OL].https://cn.imsl -p.org/wiki/,2018-11-28。

⑩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台的这些规范有《国家图书馆音频资源元数据规范与著录规则》(王胜清等主编,2014.6);《国家图书馆视频资源元数据规范与著录规则》(段明莲等主编,2014.6);《国家图书馆音频数据加工标准和操作指南》(朱强等主编,2011.12,下同);《国家图书馆视频数据加工标准和操作指南》;《国家图书馆文本数据加工标准和操作指南》;《国家图书馆图像数据加工标准和操作指南》。

猜你喜欢

建库数据库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交通规划数据库道路红线规划建库规则
高校图书馆回溯建库探微
数据库
六安市宅基地确权数据库建库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数据库
图书馆回溯建库工作中的思考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