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屏自治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工作调研报告

2019-09-10杨跃

今日农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调研报告现代农业工作

摘要: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不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探索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关键词:现代农业;工作;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该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相关工作现状

1.1农业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2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18家、县级28家),固定资产2124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8408万元、净收入3398万元,带动农户数9.32万户(其中带动本县农户2.56万户),带动农户增收6130.79万元。其中,依托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大力建设畜牧强县,发展300头规模以上生猪代养户205户,2018年出栏生猪22.39万头,代养户获利5015万元。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引进培育江西云河、湖南新绿洲、贵州千林公司和贵州林祥公司、国玉油茶公司5家龙头企业参与油茶发展,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35个,油茶加工小作坊20余家,培育能人大户20余个。以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稳步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2018年,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10个,实现规模8010万棒、产值2.1亿元,覆盖全县建档立卡户5607户20473人。以黄桃合作社为单位,组建玉屏皇桃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走专业化、规模化、制度化、市场化发展道路。目前,全县黄桃种植面积达1506.67hm2,农户每年从黄桃产业获得的土地流转金超300万元,带动2000多人就近务工,每年获取务工收入超千万元。

1.2合作社发展成效初显

当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03家,运营正常的有293家,非正常经营110家。其中:水果、中药材、蔬菜等种植230家,畜牧、水产养殖等150家,农机服务、技术指导、产品加工等23家。从调研情况看,玉屏黄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成效尤为突出,该社按照“统一价格、统一商标品牌、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推动黄桃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制度化、市场化发展,仅2018年就实现黄桃销售总量73万kg,销售总额1227万元,帮助贫困户、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就业832人,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颁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1.3利益联结机制灵活多样

该县以深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综合改革为具体抓手,通过建立“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养殖小区)+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合作、租赁、入股等方式,带动农民参与开发和发展规模化、现代化新型农业,促进农民脱贫增收,拉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农户25471户,加入合作社农户6702户,其中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数为2923户。通过油茶、食用菌、黄桃、生猪养殖四大主导产业,以10113发展模式,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带动农户发展致富,每年户均增收不低于3000元。

2该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主要做法

2.1围绕四大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一是高位推动,组织有力。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别成立玉屏温氏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选址、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食用菌产业发展专班等多个议事协调机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与现场推进会,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进行统筹协调、督促指導,建立县领导包产业、包坝区工作机制和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层层推动,层层落实。二是政策落地,扶持到位。先后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玉屏县温氏一体化规模养猪项目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支持玉屏黄桃产业发展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用好用足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以生猪养殖产业为例,该县明确对温氏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代养户圈舍建设每平方米补助50元,为代养户提供8万-20万元不等贷款贴息2年,并在水、电、路、沼等配套基础设施方面,给予配套补贴,温氏生猪养殖项目得以在全县迅速推广发展,仅2015年就发展300头规模以上生猪代养户150户,饲养规模达7.86万头,创造了温氏集团成立32年来的“玉屏速度”。洪加元就是产业发展得实惠的鲜活例子之一,其是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街道杨柳村的贫困户,右腿残疾,白己没有房子,家中仅有几分水田维持生计,2014年当地政府把他列入精准扶贫对象。经平溪街道工作人员上门动员,帮助他贷到两年担保贴息贷款并补贴部分现金,引导鼓励其在自家荒坡地上建起400头规模的圈舍和猪粪发酵床发展温氏生猪养殖产业,从2016年9月温氏公司向他发放第一批400头猪苗到2017年10月,洪加元养的两批猪成活率均超95%,毛利共计24万元。三是部门合力,服务贴心。由县政府统筹牵总,充分发挥发改、人社、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职能作用,为四大产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持、资金争取、技术培训、商标专利申报等“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如贵州省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其成立初期,发展资金有限,发展规模、速度提不起来。该县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沟通对接,积极帮助争取到600万上级资金支持,并以金融贷款、购买菌棒、人股分红、利益联结等方式,整合各类资金6000多万元扶持企业发展。目前,该公司已建成年生产食用菌150万袋生产线1条、年生产食用菌400万袋生产线2条,年生产食用菌4000万袋生产线2条,满负荷可实现年生产菌棒1亿棒。同时,建成6400m2的低温真空油炸加工厂,可年产即食食品100t。同时,还根据其发展需求,从农业部门抽调4名公职人员入驻企业服务发展,组建以中级以上职称农技员、科技特派员、县管专家为主的112人专家服务团,解决食用菌发展过程中技术不足、信息不畅等问题,提供从种到收、从产到销的全方位服务。

2.2下足四道功夫,推动合作社高效运转

一是引导和鼓励致富能人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解决“谁来办”。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情感纽带作用,创建春晖社,搭建产业发展、资金互助、人才支撑、乡风传承等平台,建立春晖人才库,引导和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致富能人回乡创业,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参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到目前,共引导致富带头人、春晖使者、成功人士64位,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58家。同时,聘请60余名社会知名成功人士为名誉村主任,鼓励其发挥经验丰富、技术、资金实业等优势,带动村级发展,扶贫帮困、解决就业,打开农特产品销路等。如陈佑坤以前在贵阳开办洗车行,姚沅友在贵阳、广东等地做工程,二人回乡分别投资245万元与农资公司成立惠民股金服务社,为服务“三农”提供资金支持;姚林原在凯里三棵树党政办工作,放弃了铁饭碗回乡投资30万元,创办圆龙野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6家野山鸡养专殖专业合作社。仅2017年,该养殖场便实现纯收入达30万元,带动村里166位贫困户共计451人入股。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助力合作社发展,解决“怎么办”。建立资金整合机制,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将政府新增投入“三农”资金量化给村集体,作为集体股权人股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推动扶贫资金变股金。以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探索实行“保险+银行+政府”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同时,针对合作社做账难、账务不规范等问题,组建会计代理公司,为合作社提供会计服務,规范合作社账务管理。三是着力引导和培育农民专业作社,解决“办什么”。由政府引导,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合力发展,促进同一产品或产业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四是创新产销对接机制推动“玉货出山”,解决产品“怎么销”。由教育、供销、农业等部门配合,玉屏惠农电子商务公司负责,积极推进农产品进学校、进超市、进机关、进企业、进医院等“六进”行动,每年为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300多t。深入推进县外联信息、联产品、联市场、联大中城市“四联活动”,与对口帮扶城市江苏省太仓市、上海万果联、贵阳首杨水果批发商等,签订农产品采购协议,加大该县黄桃、油茶、食用菌销售力度,进一步拓展该县农产品外销渠道。与江苏太仓对口帮扶城市加大合作力度,积极推进“玉货出山”,每年销往江苏太仓市等东部沿海地区的玉屏山茶油、玉屏菜籽油、茶树菇、黄桃等农产品达50t以上,销售金额近200余万元。

2.3探索多种模式,惠及于民助力脱贫

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深化“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改革,创新“县有支柱产业主导、乡有扶投公司运作、村有合作社承接、户有利益联结覆盖”模式,持续释放改革发展红利惠及于民,带动群众持续脱贫增收,为玉屏顺利脱贫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18年12月,全县建档立卡人口6875户24283人,累计实现贫困人口减贫6283户22507人,出列贫困村44个。一是“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引进广东温氏集团,采取公司统一供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和统一保健“四统一”,做到一定保价回收,一定重视农户合理利润回报的“411模式”合作发展,确保养殖户实现一次性投资20万元、每批投苗300头、一个家庭农场年收入10万元,或实现一次性投资40万元,每批投苗500头,一个家庭农场年收入20万元。目前,全县共建有年出栏生猪600头以上的标准化家庭牧场264个(集体经济养殖场23个),解决3000个就业岗位。二是“龙头企业+扶投公司+养殖小区+贫困户”模式。依托龙头企业温氏公司,整合财政扶贫资金、省市扶贫产业子基金等资源,将生猪养殖产业中纳入乡镇平台公司,建设生猪扶贫产业养殖小区,实现规模化、集体化、集约化发展。即整合扶贫资金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产权属于所在乡(镇、街道)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采取承包或聘用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纯利润前三年按照6:2:2的比例进行分配,即60%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20%用于扶贫产业子基金本息偿还,20%作为村集体经济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和养殖小区后续管理维护,三年后按照7:2:1的比例进行分配。2017年以来,全县整合财政扶贫资金、省市产业子基金1.2亿元,新建了23个生猪养殖小区,饲养规模4.57万头,年iLH栏生猪8.8万头,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110户16713人。三是“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油茶产业依托贵州千林公司、林祥公司等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未产生效益前贫困户以田土入股分红,产生效益后按“622模式”进行分配。截至目前,全县油茶产业涉及全县农业人口7.8万人(其中,贫困户1425户4358人),油茶投产面积1.027万hm2,每年产油茶鲜果13200t,茶籽3200t,茶油800t,总产值9600万余元,群众从油茶产业中获得收益达人均2000元以上。食用菌产业依托贵福菌业公司,采取“统一提供菌袋、统一提供技术管理、统一产品(废菌袋)回收、农户分户进行出菇管理”的产业扶贫方式,保证贫困户利益。五是“合作社+合作社+农户”模式。黄桃产业依托黄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按照统一价格、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五统一”要求生产,所获利益同样按照按“622模式”分配。六是“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合作社吸纳村民入股,组建或参股加工企业、生产性服务公司、休闲旅游农庄等,参与某产业链下游经营活动,分享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收益。如依托箫笛之乡、油茶之乡、侗族文化艺术之乡、黄桃之乡四张名片,发展旅游扶贫村寨24个,直接带动群众1056人就业增收,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27个,带动就业130人(贫困群众93人)。

3该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遇到的困难

3.1龙头企业带动不强

从农业龙头企业看,虽然数量已达50余家,但重点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多数企业实力不强,规模不大,发展后劲不足,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较弱,且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产品增值空间有限,抗市场风险能力弱,辐射带动能力小,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的能力有限。

3.2合作社盈利能力不强

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金有限,发展后劲不足。合作社成立之初,部分农户以土地、山林等固定资产投入参股,现金出资不多,导致开展经营活动困难。二是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效益不好。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生产管理水平低,加之农技网络不健全,科技普及不到位,新品种更新慢,品质较差,没有品牌效应,走向市场难,导致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没有多大效益。三是缺乏生产管理及市场开发能力。大部分合社都是单打独斗,真正懂生产、经营、管理的技术性人才不多,特色农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产品不具市场竞争能力,加上产品包装、宣传滞后,跟不上市场发展,满足不了用户需求,导致产品销售难,经常出现滞销现象。

3.3联结机制不完善

客觀上存在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的关系松散,产销脱节;企业与农户停留在合同买卖的简单关系,而且受到市场变化、诚信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履约难等问题。

4该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下步打算

4.1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以实施招商引资带动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建设好农业产业化招商项目库,加快拓宽外商投资农业的领域,调整农业招商引资方向和政策,积极引进既有实力又真心实意求发展的知名农业企业,特别是国家级龙头企业落户玉屏,充分发挥他们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先进的发展理念与管理经验,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

4.2引导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在抓好农业龙头企业量的扩张的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在辐射带动功能拓展上,放在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建设上,放在高端产品的开发上,真正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让老百姓得到农业发展实惠。

4.3努力培育拳头农产品

由政府主导,根据市场大趋势,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农产品宣传、推介和品牌打造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制订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创建名优农产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支持力度,为品牌创建提供技术保障。

4.4着力创新产品销售渠道

加强与县内各超市、学校、医院、政府机关食堂、相关企业及太仓帮扶城市对接,建立长期的供销合作关系。抢占外部市场,拓宽网络销售渠道,加强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的对接,重点帮助该县农产品推向全国大中城市及连锁超市。

4.5着力强化科技引领产业发展

依托大连民族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贵州农科院及贵州科学院等技术单位,加大对油茶、黄桃、食用菌等农业产业进行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重点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与示范,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发展出现的病虫害等各种问题。同时,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继续加强农业专家服务团队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力才和科技支撑保障。

作者简介:杨跃(1988-),男,侗族,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人,大专,供职于中共玉屏侗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猜你喜欢

调研报告现代农业工作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不工作,爽飞了?
关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认同问题的调研报告
曲阜市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调研报告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