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新课标下对作文教学改革的几条建议

2019-09-10黄兰清

大东方 2019年10期
关键词:真实

黄兰清

摘 要:通过了对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在新课标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有效的收集素材、真实而创意地表达和作文评价的对话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学生写好作文,走进作文殿堂的必经之路。三者的相辅相成,是写好作文的秘诀。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有效的收集素材 真实;创意地表达;评价的对话

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作文教学始终无法形成体系。大部分的教师在作文课上,一般是以写作文为主,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更多地是从如何进行布局谋篇,把握材料主旨、命题、建议学生背作文素材这几个角度开展的,这些方面在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笔者看来,我们的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如何教学生有效地收集素材,和如何教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真实而创意表达这两个方面。.笔者认为,这几方面是走进优秀和创新作文的法宝。因此,在新课标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背景下,笔者提出了自己对新作文教学的构想,希望能对教师和学生有一些启发,帮助我们共同走进作文的殿堂。

丰富的材料是我们进行作文的基础,是进行真实而创意的表达的源泉,同时是一篇文章的主体。因此我们有必要明确材料的重要性和重视有效的进行材料收集。那么我们如何拥有丰富的材料,第一要细心观察和体验生活。正如我们的的人民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說的“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①”。因此我们只有对生活多留出一份心,对生活多一份敏锐的观察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胸中有有材料,笔下有话写。第二是个人平时的阅读积累。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同时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有时候,教师还会制定某些优秀典型的作文素材让学生阅读,这也是对作文材料的一种收集方法。其实在新语文的课标下,我们强调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对我们来说,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我们学过课文、古诗词等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的好素材。第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的分享。同学之间的交流对我们拓展写作思路是非常有用的。大家相互分享的过程,也是一个材料收集变得逐渐丰富的过程。

真实而创意的表达是我们作文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叶圣陶先生也讲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在语文课标下,对我们的写作要求也是强调“真切体验,真实的表达”。真实就是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对事物、问题和材料的有感而发和思考。我们所说的创意的表达肯定是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的阐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这块也给予了建议“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②。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要求“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③”。经过适当的创意表达,我们的材料就融入到我们的作文当中,成为我们表达思想和情感观点态度的途径和依据。那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首先要选用你自己有深刻体会的素材,这样才可能从你的文字中体会到你的想法;其次,要对素材进行创意地表达,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将素材的故事和人物还原到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画面的具体描写,细节描写,片段描写,捕捉自己感触深刻的视角,融进自己的观点,这样素材就内化到你的观点当中了,给人的感觉就会更加真实和说理透彻。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

我们要重视的是作文评价的对话④的重要性。我们新语文课标下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⑤”这改变了教师独揽作文修改的大权,可以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作文的评价机制,帮助他们更好地写好作文。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展开这种作文评价的相互对话呢。首先教师要教会给学生评价作文的方法,如作文评价的标准,最好是具体的标准和整体的标准相结合。刚开始,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为例文修改,等学生熟悉了这样修改作文的方法,熟悉了评价的标准,那么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作文评价的标准修改自己的作文,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与评价标准里面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为下次的作文提供借鉴。其次,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作文对话,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的作文展开互评,采用评价叠加的方式记录每个同学的评价。通过学生互评的方式,加深了学生之间作文的交流,学生在相互修改作文中,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笔者觉得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写作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写好作文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新课标的背景下,在新作文教学的改革的潮流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收集、如何进行作文的真实而创意的表达和学会进行作文评价的对话更是学生走进作文殿堂的重要途径。

注释和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李卫东.作文批改:基于作文标准的评价与对话[J].中学语文教育,2010.11:35-3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刘丹.作文批改:从独白走向对话[J].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

[7]顾振彪.关于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J].语文建设,2002年第6期:9-11.

[8]刘丹.作文批改:从独白走向对话[J].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

[9]史军梅.真实深刻让作文展翅高翔——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5年5月.

[10]郑国民《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1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作者单位:北海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真实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究
论现代的“看客”问题
论现代的“看客”问题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相关问题浅析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如何提高中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