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乐器葫芦丝的沿革历程

2019-09-10秦艺

大东方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葫芦丝改革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十分看重,其中,在沿革我国传统“民族民间乐器”的道路上,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葫芦丝”了。本文对“葫芦丝”的沿革从文化、历史、制作以及作品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其目的是为其他的“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民族乐器;葫芦丝;沿袭;改革

1 葫芦丝的文化

葫芦丝起源于2000多年以前的西汉时期,现在的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的石寨山曾挖掘出演奏葫芦丝的青铜塑像。“葫芦丝”在傣语里面原被叫做“筚郎木叨”。是流行于云南地区的佤、傣、布朗、德昂、阿昌等少数民族中间的一种十分有趣的民族乐器,在分类上,属于“簧管类气鸣乐器”。

2 葫芦丝的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前,葫芦丝仅仅是流传在其发源地,其发展环境蔽塞、交流停滞、制作方式的落后,都使得葫芦丝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由著名音乐家林之音于1954 年上半年带队云南省歌舞团音乐小组至德宏州,才在音乐采风中发现葫芦丝,并将其带回昆明。至此,葫芦丝才正式走出其发源地。

渐渐地葫芦丝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时间,是上世纪走向舞台,迈出国门。这让葫芦丝进入到了广大的作曲家、演奏家、乐器改革家们的眼中。

之后,全国各地正式成立了“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并举办“葫芦丝邀请赛”。这种类型的邀请赛和文化节越来愈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是繁荣了葫芦丝演奏事业。

3 葫芦丝的制作

葫芦丝的构造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即葫芦、竹管和簧片。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1 葫芦丝的构造

古早之时,葫芦丝的一直是以纯手工的方式进行加工制作,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葫芦丝日益增加的需求以及现代机械的进步,逐渐演变成现代的机械生产为主,手工辅助的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两种方式对于葫芦丝的生产加工,有着不同但同样重要的作用,并且到今天,在葫芦丝的生产制作中,依然沿袭了这两种生产方式。

葫芦丝手工生产中,所使用的是一些日常的工具,早期的葫芦丝制作要靠个人的经验来把控一些重要数据,不仅生产过程繁琐,而且制作工序多,制作任务量重,产品质量不能保证,产品风格不统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不断升级,也使得制作葫芦丝从手工进入到半机械化的进程。在现代的葫芦丝制作生产中,大多数采取流水线的模块化作业,历经几个模块,工序多达50道以上,并经过专人把关,极大的提高了葫芦丝的生产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葫芦丝的音准、音色等质量。

4 当代葫芦丝大师

在“葫芦丝”的沿革道路上,除了生产工艺的改良,还需要对葫芦丝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而这些都离不开众多的葫芦丝乐器大师的努力。他们从改良乐器、音乐教育、葫芦丝的作品创作等方面,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早期杨建生、张祖豫、哏德全、龚全国等人让葫芦丝文化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葫芦丝演奏,他们热衷于表演和传承这一艺术形式。当代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便是青年葫芦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李春华了。

他搜集民间音乐素材,创作了许多作品和教材,已出版作品有《葫芦丝巴乌演奏指南》、《葫芦丝巴乌使用教程》、《葫芦丝 OK版》、《醉人的葫芦丝》、《欢乐的葫芦丝》等。他创作的作品有:《丝恋》、《花满楼》、《葫芦情》》、《梨花雨》、《木鼓神韵》、《断桥残月》、《雪莲花开》、《清清玉湖水》、《风中的葫芦》、《蓝色的香巴拉》、《孤独的黑骏马》等作品。他编著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在葫芦丝的教学中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成为当前葫芦丝入门教学中普及率最高的一本教材书。他在沿袭传统葫芦丝音乐的基础上开发了超七孔葫芦丝的新领域,在乐器改革和作品创作方面取得了新的拓展。葫芦丝的音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同时乐曲的表现力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李春华老师为此创作了新的一批作品,例如:《山之子》、《赛马变奏曲》、《春暖花乡》、《醉雨》等,同时还编写了《专业葫芦丝基础教程》以及配套的音乐教材。

5 结论

綜上述所,在“葫芦丝”的沿革道路上,离不开众多的民间手工艺人,也离不开无数的乐器大师的努力和奋斗,更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回首三十年的“葫芦丝”沿革历程,不管是葫芦丝的制作,还是葫芦丝的教育工作,及至统一标准的葫芦丝考级、演出、比赛等,方方面面都是快速且完善的发展着,期间,每个环节的发展,都带动了社会效益,而正是这些效益,推动着快速发展的葫芦丝文化,使之长盛不衰!这一点值得许多还在传承和发展中摸索的“民族乐器”去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郭蕾.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J].北方音乐,2017,37(24):28.

[2]杨照录.让艺术植根今天  绽放未来——重庆市云阳县龙池初级中学“葫芦丝”特色教育发展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三)[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2.

[3]吴学源.葫芦丝的流变与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2017,30(06):122-132.

[4]关鑫.音乐文化传承下的葫芦丝教学方法浅析[A].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C].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6:7.

[5]张凯.试论葫芦丝的传承与发展[D].云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秦艺(1988.10-),女,汉,籍贯:安徽;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现工作或学习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研究方向:理论方向。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音乐教育学硕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委员会考级考官;云南艺术学院考级考官。就职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院音乐系;2010年发行个人专辑《情意》,创作作品《相思桥》、《花开如云》等。曾受邀赴南非、美国、维也纳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文化交流演出。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葫芦丝改革
葫芦丝进入小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讨论
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如何培养孩子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重庆市800名师生齐奏葫芦丝
“改革”就是涨价吗?
漫话中国民间乐器的性格
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