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适应理论与中介语变异研究

2019-09-10万桢华

大东方 2019年10期

万桢华

摘 要:言语适应理论(Speech Accommodation Theory)由柴尔斯(Haward Giles)及其合作者于20世纪70年代在研究多语言使用国家中第二语言使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言语适应理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变异(Variations)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变异又常常以母语到目标语之间的中介语为语体形式出现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本文将对言语适应理论对中介语变异(interlanguage variation)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关键词:言语适应理论;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变异

1 引言

言语适应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Haward Giles等人提出来的,它主要指的是说话者通过(通常是下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发音甚至是语法的复杂程度为了使自己听上去与受话者更相似,以期更被受话者接受而所做的努力。中介语变异是指二语习得者在阐述自己观点时,其语言在语法准确程度和发音上会随具体环境的改变而表现出来的系统的语言变异。以W.Labov(1965)为代表的社会语言学家们已经证明,早前被语言学家所认为的语言生产中不系统的异常现象,大部分可以被视为是有规律可循且可预测的,被称为变量特征(variable features)。语言的变异在很大程度上依交际语境的不同而转变,其中包括语言语境、心理语境和微观社会语境等相关的语境维度。二语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环境下使用所学的第二语言进行交流时,首先考虑的是交流能否顺利地进行下去,这时语言的交际功能是放在首位的。只有在相对比较正式的场合,当学习者需要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面子时,才会注意让自己说话、谈吐各方面显得更为规范。本文将首先概括一下言语适应理论基本的内容,之后会阐明言语适应理论与第二语言中语言的变异尤其是中介语变异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后将指出这一研究潜在的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2 正文

言语适应理论有别于其他的二语习得理论之处在于,这一理论是起源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建立在社会心理学基础上的,并且借助了Lambert & Gardner在加拿大环境下的双语调查结果。这一理论通过研究多语言使用国家中语言运用的特点,揭示了人们在使用语言中所持的基本社会态度及所处的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然情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随着理论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语言学领域和社会心理学领域对这一理论的看法产生了分歧,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双方观察人类语言本质的两种方式存在分歧。在社会心理学家们看来,对语言的作用可以看成是一个人际现象(Smith et al.1980)。但是,对于社会语言学家们来说,“语言作为一个自变量”这句话似乎不太准确。因为他们认为,语言环境决定一个说话者编码及其语言的形式。在言语适应理论的提出者Giles看来,建立这一理论的基础是为了解释学习者带有变异性的语言行为。因此,言语适应理论与变异,尤其是中介语变异之间是存在着直接的关系的。

下面简要谈谈在言语适应理论中对中介语变异问题的描述。根据言语适应理论,在实际生活的交际场合中,说话者在和不同的受话者交谈时会不断地对自己说出的语言进行调整。在交际过程中,其中一方试图改变自己原有的言语习惯或语体,以更接近说话对象的言语或语体这种现象叫做言语趋同(convergence);交际中的一方使自己的言语或语体变得与说话对象的言语或语体不同这种现象叫做言语趋异(divergence);言语保持(language maintenance)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未作出任何改变也未对自己语言做出任何调整。例如,言语趋同:在中国任教的英国外教在口语课上会不自觉地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与学生交流以期获得更好的沟通体验;言语趋异: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与本地人进行交流时,可能会掺杂使用自己的母语来阐明自己;言语保持:体育赛事中裁判对于比赛的讲解通常都是客观公正地保持中立。但是以上例子相对比较片面,实际生活中的交际情境往往更为复杂。

3 结论

总而言之,人类的语言交往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为说话者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受话者,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介语变异确与文化适应理论有关。Giles与Schumann都注重解释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情况,都力图说明学习者对本族语的态度,对外族语言与文化的态度以及关系。但Schumann侧重于解释使这些社会距离产生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Giles更为注重的是如何认识社会与心理距离的问题,他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与以其第二语言作为本族语的受话者交流时会不断地改变自己以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他把社会与心理距离看成是动态的、可变的,随着相互间看法的变化而变化,也正是这一个特点才使得言语适应理论得以解释学习者的中介语的变异性。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言语适应理论虽然可以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者中常见的语言变异现象,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中介语变异,因为它并未解释一个独立单一的说话者对另一个独立单一的受话者的言语中的变异,一个完整的理论必须将诸如此类的问题解释清楚。

参考文献

[1]Giles,H.& Powesland,P,1997,Accommodation Theory [C],in Coupland & Jaworski,Sociolinguistics,New York:Macmillan Press.

[2]Saville-Troike,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二語习得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00.

[3]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54.

[4]刘正光.言语适应理论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1(2):57-64.

[5]武波.言语适应理论与过渡语变异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6(2):52-56.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