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我画了什么

2019-09-10沈金燕

幼儿美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绘画情绪心理

沈金燕

一、绘画与讲述的心理价值

(一)绘画在心理诊断中的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被遗忘和压抑的记忆会从这个人的梦中或者艺术品中流露出来。荣格强调表象的普遍性意义,更注重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心理内容。他认为外部形象和心理内容之间的联系极为重要,他鼓励病人“画出那些我们面前看到的东西和那些内心中看到的东西”[1]。

在一定程度上,绘画能够表现绘画者的人格和情绪,其投射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可并运用绘画作为评价、干预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学龄前幼儿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育还不完善,绘画成了他们表达自己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绘画讲述”的心理学价值

讲述性疗法逐渐成为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幼儿绘画是幼儿讲述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儿在自然而然的绘画讲述的过程中能够更坦然地面对自己、面对问题,逐渐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幼儿在绘画讲述中可以抒发情感、宣泄情绪、解决矛盾,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与自己做朋友。

二、幼儿美术活动中“绘画讲述”的不足

(一)绘画空间受限

在传统的美术活动中,无论教师给予幼儿多少策略上的支持和鼓励,由于无法改变预设的主题,使得幼儿只能在特定的主题下“自由发挥”。一个看似给幼儿很大空间的活动,实则也会因为某种主题的既定,作品欣赏的暗示,而局限、缩小幼儿自由绘画的空间。

(二)讲述时间仓促

几乎在每一个美术活动中,教师都会预留一部分时间支持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但是由于分享时间仓促,不能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充分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不能保证讲述的幼儿能够完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将直接影响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解读。

(三)评价角度单一

教师受到艺术领域发展目标的指引,在评价和引导的时候自然会更多地关注幼儿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如图2所示,我园33位一线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指导环节最关注的是作品的创意,而对幼儿情绪情感、遇到的问题、表现的内容等心理成长方面的关注则少之又少。片面地追求艺术的价值,让我们忽略了绘画讲述对幼儿发展来说更长远的价值和意义。

三、发挥“绘画讲述”对幼儿心理发展积极作用的探索

(一)放手:唤醒幼儿创造的欲望

在诸多艺术表达性的治疗方法中,绝大多数都要求绘画的空间高度自由。

1.主题自由选择

有时,我们不妨尝试不限定绘画的主题。比如曼陀罗绘画活动《自由畅想》,幼儿绘画创作前,教师只有一句提示语:“现在先让我们深呼吸,放松下来……想一想今天你要在曼陀罗大圆中画些什么呢?”幼儿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主题进行作画,这样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的才是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

2.环境轻松适宜

一般绘画治疗会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绘画阶段和完成阶段。在进入正式绘画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让幼儿能够快速地安静下来,逐渐专注到绘画创作中。我们尽可能为幼儿提供轻松的环境:亮度适宜的光線;舒适的座位安排;放松的轻音乐;轻柔的引导语等。

(二)聆听:听懂幼儿内心的故事

幼儿绘画中的讲述有两种,一种是绘画本身,幼儿使用图画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真正要被我们理解,则需要另一种方式的辅助:幼儿语言化自己的作品,语言化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创作收获。[2]

实录:曼陀罗绘画活动《奇妙的梦》

片段一(绘画创作环节中):

大家各自选择了材料,画起了自己的梦境,教师轻轻地在教室中走动,观察。当教师走到小A桌前时,小A用手挡住自己的画,并轻声说:“我画不好。”

片段二(分享交流环节中):

轮到小A分享自己的梦。他有些扭捏不肯说。下面的孩子纷纷帮他补充,小B轻轻地提醒说:“摩天轮,摩天轮。”小C甚至催促道:“快说呀!”

教师温和又坚定地提示孩子们:“孩子们,我们给小A一些时间,听听小A是怎么说的。”又转向小A,搭着他的肩膀说:“愿意跟我们讲讲你的画吗?和他们猜的一样吗?”

小A开始小声地诉说:“这是一个陷阱。”

教师表示出吃惊的模样,对全体孩子说:“小A说,这是一个陷阱,你们都猜错了,这个梦很特别哦!”继而转向小A继续鼓励:“小A,你能再讲讲吗?谁在陷阱里?”“你画的这个表示什么?”“你画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A侃侃而谈……最后他为自己的画取了一个名字——《冒险世界》,并且他表示讲完以后他的心情很不错。

这个案例中,绘画讲述推动着小A积极正向的转变。绘画过程中的胆怯、紧张,分享初期的退缩、畏惧,到分享中期慢慢地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最后情绪积极、心情愉悦。

如何恰当地支持幼儿绘画讲述,从而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1.充裕的时间

在分享交流的环节中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预留充分的时间,去详细讲述自己的作品,这有利于帮助幼儿把他们的思想、情感、事件和世界观外化出来。

2.自由的话语权

在讲述的过程中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幼儿自己手里,谁都没有权力为幼儿“代言”。所以在幼儿讲述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友善地喊停其他幼儿的“帮忙”,支持、鼓励小作者自己完成绘画讲述。

3.适切的引导语

当幼儿因害羞、退缩、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各种原因而不愿意讲述时,我们应该有一些适宜的引导语,帮助幼儿放下心理的负担,化解讲述的“难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提问:可以跟我讲讲你的画吗?画中的这个形象代表什么?他在做什么?想什么?你画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现在介绍完自己的作品后,你感觉怎么样?……

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对幼儿起到循循善诱的作用,同时,也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情绪的体验,让幼儿尝试直面自己的情绪,感受自己情绪的变化,并努力体验积极的心理体验。

(三)回应:支持幼儿快乐地成长

最后,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护航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1.积极的正面评价

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和讲述分享,我们做出正面的评价和回应,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被理解、被接纳、被认可,让幼儿更乐意用绘画与讲述的形式来表达最真实的自己,认可最真实的自己。

2.持续的关注指导

当幼儿真的存在某方面心理问题或困惑时,我们应持续关注幼儿,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还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帮助解决幼儿的困难,获得良性的心理成长。

结语:

“绘画讲述”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不胜枚举。我们不妨多给孩子们一些机会和空间,让他们能够画自己所想,说自己乐说。

[1][美]Cathy A Malchiodi.《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3~4

[2]陶琳瑾.《绘画治疗与学校心理咨询:一种新视野下的整合效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猜你喜欢

绘画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