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木版年画产地介绍

2019-09-10强者

理财·收藏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绵竹杨柳青木版

强者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画作为优秀民间艺术瑰宝,认真研究、继承、挖掘它的文化、价值有着特殊的意义。2019年春节即将到来,今天,我们来了解下我国各地的木版年画有哪些不同特点。

一、开封朱仙镇

许多名家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曾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朱仙镇木版年画。

二、天津杨柳青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例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杨柳青木刻年画始于明崇祯年间,清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产地而得名。杨柳青年画盛于清雍正、乾隆至光绪初年。最早开业的画铺为崇祯年代的戴廉增、齐健隆两家,后又有惠隆、美丽、宪章等字号。初期年画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多见的是明末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优秀作品。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制作上。其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板、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板套印:而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独自的艺术价值。

三、江苏桃花坞

桃花坞是苏州的一处地名,位于阊门内北城下,自古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并称“南桃北杨”。明弘治时,名画家唐寅(伯虎)曾在这里营建桃花庵,自此名扬。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盛于清雍正、乾隆年间。此后江南各地受其影响,陆续开设画坊。其作品富丽堂皇,题材多样,或谓能“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并且“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新闻”。内容有故事戏文、人情风俗、时事新闻、美女娃娃,以至灶君、神马等。

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大的影响。

四、寒亭杨家埠

山东潍坊的寒亭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寒亭,古称寒国,传为夏代寒浞所建。寒亭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数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它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美女娃娃、吉祥欢乐,人情世事、男耕女织,小说戏曲、神话传说,山水花卉、飞禽走兽,时事新闻、讽刺幽默;还有些以实用为目的,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杨家埠木版年画现已成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吸引国外客商游人、发展潍坊外向型经济的纽带,成为“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的主要景點之一。

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多为艺人自画、自刻、自印,形式有小横批、方贡笺、福子灯、花瓶及各种神像等。清乾隆、嘉庆年间,创作有《男十忙》《女十忙》等反映当时生产劳动的年画作品。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了反映政治、风俗、讽刺、幽默、故事、戏曲、花鸟等方面的题材,如《义和团》《炮打日本鬼》,庙会风俗画《四月十八》和《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天下地理图》《天下帝王图》等作品。这一时期,年画题材繁多,一户农家院落从大门到炕头,从粮囤到牛棚,都有特定内容和形式的年画供张贴。新中国成立后,不少专业美术工作者倾心于杨家埠年画的创作,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吸收了历史和现代的制作方法,对杨家埠年画提高升华,并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创新,创作了大量新画。

五、四川绵竹

绵竹,因特产绵竹,汉初建县即以“绵竹”为县名。绵竹年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用线讲求洗练、流畅,刚柔结合,疏密相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造型常使用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使塑造的艺术形象生动感人。

在绘制风格上,绵竹年画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最后完成全部靠手工彩绘,与其他地区“色版套印”年画有明显区别。同样一张木刻版,通过不同艺人的加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效果,所以用一句话概括,绵竹年画绘画性强。它既传承了唐代年画由画师手工画成的技法,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术的技术。另外,绵竹年画在用纸、用笔、用色上也别具一格。传统绵竹年画一般都用粉笺纸(当地所产的土纸上面涂一层薄薄的彭州白泥)和鸳鸯笔(特制扁笔,一边蘸水,一边蘸色),颜色多用矿物色和民间染料加胶矾调制而成。主色有佛青、桃红、猩红、草绿,其次是金黄、天蓝等,给人以单纯强烈、鲜艳明快、对比和谐的色彩效果。

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品类繁多,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按制作方法,可分为“捶墨”“落墨”和“填色”三大类:“捶墨”即木板拓片(总称黑货),内容多为民俗和名人字画、神话传说等。“落墨”,以水墨为主,色彩淡雅,近似国画“小写”,内容多为神像和各种戏曲故事。“填色”(总称红货),按繁简可分七种,有“明历明挂”“色金”“印金”“花金”“常行”“水墨”及“填水脚”。其中尤以“明历明挂”的绘制最为工整细腻,色彩也异常艳丽多彩。至于“填水脚”,用色单纯,寥寥数笔,挖主写意,却十分生动传神,非绵竹年画高手,不能为之。从规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毛是绵竹年画专用粉笺纸的开张)。所谓大毛,就是在整张粉笺纸上作画,大多绘秦琼、尉迟公等武将,统称武门神。将其贴于大门之上,意在御凶求安,护卫家宅。二毛者,即张贴于二门的文门神,其画稍小于前者,此类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贵的内容。贴于寝室门或灶屋门的三毛,画幅小于二毛,大多为仕女、娃娃题材,如观花美人、八宝童子等,独具魅力的艺术造型,特别逗人喜爱。此外还有一种属于稀有的落地门神,它是一种与大门一样大小的特大门神。这类门神常见于旧时代大户人家的庞大龙门之上,内容多为武将。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们审美情趣的各式各样的新年画。同时装裱形式和内容等都做了改革和创新,深受人们的青睐。

六、河北武强

武强年画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永乐年间,山西省洪洞县艺人到此以后,促进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起初是民间画家亲笔画,逐渐发展成刻板印刷,以至全部套版印刷。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便是“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到了清康熙、嘉庆年间,武强年画业进入兴盛时期,从业人员约500人,店铺达144家,最高年出产画品达1亿多张,约占当时全国年画销量的三分之一。武强年画几经沧桑,到1980年成立了武强年画社,武强年画得以正式出版发行。

武强年画是用杜木刻板,采用黑、红、绿、黄、紫、粉几套色水印的木牌画。手工刻板.手工拓印,绘、刻、印紧密结合,古朴而精美。其构图饱满,线条粗放,色彩强烈,装饰性强,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结构紧凑,主题突出,人物场景简练。刻板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线条稳健、流畅。运用黑白对比手法,不失其古朴、雅拙的风格。色彩用原色,单纯而富有变化,强烈而又调和,形成了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七、山西晋北晋南

山西年画分南北两大支系。晋北年画以大同、应县为中心,以窗画为代表。窗画以戏曲故事为主,兼有祥禽瑞兽、花卉果蔬。晋北年画既有版印墨线与手绘结合,也有套色彩印。

晋南年画以临汾、运城为主,除了常见的门神、纸马、贡笺、条屏、中堂等形式,拂尘纸与灯画产量也较大,且最具艺术特色。晋南年画有半印半绘,也有完全套色的大红、桃红、黄、绿、黑五色,对比强烈,绘制风格粗犷豪放。

猜你喜欢

绵竹杨柳青木版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清代绵竹年画《迎春图》艺术特色分析
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研究
Politeness in Language
喜气吉祥的杨柳青年画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盗墓黑手伸向汉晋“绵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