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前瞻记忆的发展

2019-09-10莫阳

大东方 2019年10期
关键词:青少年发展

摘 要:前瞻记忆是记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者们运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不同的实验条件探讨青少年前瞻记忆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结果之间并不一致。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入,更深入地分析和验证青少年前瞻记忆发生和发展的内部机制。本文对青少年的前瞻记忆发展研究进行综述,并做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前瞻记忆;青少年;发展

一、前言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PM)是指记得将来某个时刻或某个场景下要完成某个特定活动的记忆。它是相对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RM)而提出的。与回溯记忆不同的是,前瞻记忆任务包括两种成分伙一种是自发启动先前意向的前瞻成分,另一种是对意向内容进行提取的回溯成分。个体可以忘记前瞻成分而记得回溯成分,也可以相反。前瞻记忆可划分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1]它存在于我们的每时每刻。从童年到老年,每个阶段的前瞻记忆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在儿童时期,这种能力可以被认为是认知发展的基石,而在青少年时期,也是大脑成熟的重要时期,它对于个体的认知发展则起着只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青少年前瞻记忆发展的研究不断增多。[2]但相对于成年人的研究,取得的研究结果较少且尚浅。在前瞻记忆的研究中,青少年年龄的划分,目前还不一致。本研究的对象,是指12-20岁的前瞻记忆发展研究。

二、青少年前瞻记忆的发展

在刘伟和黎琳[3]等研究中,以334名12—20岁个体为被试,使用Einstein和McDaniel于1990年提出的前瞻记忆“双任务”研究范式,即把前瞻记忆任务嵌入一个当前任务中进行测试。该研究采用了不同年龄被试完成同一种难度较低的当前任务(对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名词分类)的方法,使不同年龄被试的前瞻记忆更具可比性。从各年龄组被试基于事件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的比较看,在12至20岁这一年龄阶段,个体这两种前瞻记忆的水平随年龄增长是持续提高的,特别是在14至16岁时发展速度最快。在最近的一项前瞻记忆终生发展的研究中,研究者也得出了前瞻记忆的终生发展呈倒 U 型轨迹,儿童和青少年处于上升期的结论。但也有研究者得出了在这一年龄段前瞻记忆没有年龄差异的结果,这可能与实验材料、任务性质等有关。如在李寿欣等[4]的研究中,为比较不同年龄的前瞻记忆,对当前任务进行了平衡,即小学、初中和高中生被试所需完成的当前任务难度是依次增加的。

综上研究表明,年龄是青少年时期前瞻记忆发展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年龄阶段,前瞻记忆的发展速度也不同。不同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青少年的前瞻记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些证据。

三、青少年前瞻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前瞻记忆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注意力控制、线索性质、任务类型等。[5]一些研究考察了注意力的控制在青少年时期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表现的年龄差异中的作用。[6]研究人员测试了在对正在进行的任务的集中意识中呈现或不呈现预期记忆线索(分别导致对控制注意力的低要求和高要求)是否可能影响与年龄相关的前瞻记忆表现。当使用焦点线索时,年龄对前瞻记忆表现没有影响,而当使用非焦点前瞻性记忆线索时,青少年和年轻人之间存在可靠的年龄效应。这一结果模式表明,控制注意力和工作记忆这两种可用资源的相互作用,以及特定的任务需求,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前瞻记忆表现的年龄差异。另一些研究认为青少年的PM表现应该比年轻人更差,因为青少年在执行任务时需要更多的执行资源来监控PM线索,比如在使用焦点线索的任务中。[7]这一建议的基本原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多过程理论和预备注意和记忆过程理论。两种理论都提出,在某些条件下,可能需要高水平的战略监控过程来检测PM线索。特别是,非焦点PM线索。假设PM线索没有任何正在进行的任务的定义特征,则需要更大程度的注意力过程来监测PM线索。因此,青少年的PM表现应该比年轻人差,因为在执行功能相关的执行控制过程中,他们的任务负荷很大。通过这些过程仍在青春期发展。为了支持这一观点,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在使用非焦点线索的任务。相反,一些研究,尤其是与事件相关的潜力研究表明,回溯成分的过程可能导致青少年时期PM的年龄差异,而PM的前瞻成分的过程可能已经在这个时期形成。

综上,尽管有很多强有力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影响青少年的前瞻记忆的发展水平,但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研究还是很有限,并且对青少年PM表现的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结果。

四、青少年前瞻记忆发展机制

有一些研究认为额叶前部在支持前瞻性记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尤其认为PM任务通常依赖于前额叶的自我完成的和有意识的认知过程。[8]改善青少年PM的一个基本原理与这一时期与年龄相关的执行功能效率有关。特别是,PM被发现与前额皮质的执行功能有关,包括工作记忆、抑制和任务切换。此外,许多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年龄后,某些执行功能指标可以预测儿童和青少年的PM表现。因此,有人提出,执行功能的改善可能是PM从童年到成年发展的基础。但是,儿童和青少年与年轻人不同,他们无法获得高度整合的前额叶皮层,因此,他们可能需要用不同的大脑区域来执行相同的任務。另外,也有研究证明了这个时期的前瞻记忆在N300和顶叶的神经关联。[9]在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s)时,使用了一个基于30个线索的基于事件的PM任。PM与N300和顶叶积极性的神经关联,在各个年龄组中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N300的总体平均振幅在各个年龄组之间是相似的。相比之下,相同振幅下的顶叶积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在PM任务中,12-13岁和18-19岁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与年龄相关的顶叶积极性差异在大脑的中央和右电极区域有明确的标记,而在左电极区域则没有。而且,研究者认为与顶叶积极性相关的认知过程可能会在整个青春期继续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条件对青少年前瞻记忆进行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结果之间并不一致。研究者应完善实验设计,将多种实验方法相结合,运用神经科学技术,进一步完善其理论体系,提高其生态效度,进一步探讨青少年前瞻记忆发展机制,为促进青少年前瞻记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帮助,让青少年在中学期间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骆翠玉,高华.前瞻记忆的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40-43.

[2]Luciana M,Conklin H M,Hooper C J,et al.The development of nonverbal working memory and executive control processes in adolescents[J].Child Development,2010,76(3):697-712.

[3]劉伟,黎琳.12~20岁个体前瞻记忆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3):555-557.

[4]Wang L,Kliegel M,Yang Z,et al.Prospective Memory Performance Across Adolescence[J].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6,167(2):179-188.

[5]李寿欣,宋艳春.不同认知方式中小学生的前瞻记忆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2):18-22.

[6]Wang L,Altgassen M,Liu W,et al.Prospective memory across adolescence:The effects of age and cue focality.[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1,47(1):226-232.

[7]Wang L,Kliegel M,Liu W,et al.Prospective memory performance in preschoolers:Inhibitory control matters[J].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8,5(3):289-302.

[8]Blakemore S J,Choudhury S.Development of the adolescent brain:implications for executive function and social cognition.[J].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10,47(3-4):296-312.

[9].Candice B,Tim C,David S.The development of prospective memory across adolescence: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analysis[J].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2015,9.

作者简介:

莫阳(1994.6—)女,汉族,四川达州人,教育硕士,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方向:前瞻记忆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青少年发展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