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及机制的浅谈

2019-09-10吕薇韩晴黄波李九如李瑞扬

高教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

吕薇 韩晴 黄波 李九如 李瑞扬

摘 要: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社会最大的发展原动力。创新是一切的驱动力,能够改变、创造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为了尽快发展,我国近几十年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鼓励、支持创新。我国在自主创新能力上投入很大心血,在创新能力的方方面面都确实有所提高。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今后的重要主力军,是未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未来的发展力,所以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培养模式和机制浅谈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1-0032-03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theme of the times and the biggest driving force behind contemporary society. Innova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everything that can change and create this society, the world. In order to develop as soon as possible, China has followed the pace of the times in recent decades, vigorously encouraging and supporting innovation. In our country, we have invested a lot of efforts in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we have improved in all aspects of innovation ability. College students are an important main force in the future of our society and the future.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nnovate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ower, so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training mode and mechanism to talk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ode and mechanism

前言

我国目前是在不断成长的阶段,社会竞争激烈,人才被运用到市场上的需求不绝增加,同时,人才的质量也逐渐被重视起来。高等院校具有三个基本使命,分别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目前高校还应重视的一项任务就是,怎样能够在正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机制指导下,为国家输出能够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全面应用型人才。所以,我国在高等教育指导方面的侧重点也逐渐转向了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衔接,用理论去解决实践问题,从而在实际的研究问题中把理论知识重新吸收,更好地培养出厚基礎、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创新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1]。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问题,这句话说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中心。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为了造就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开始思考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探索出属于当今高校最佳的培养模式。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

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想要在当今世界占有一席之地需要一个国家具有丰富的创新型人才。在我国,能够构成未来创新型人才的群体就是大学生,因为大学生是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和高素质的。并且,大学生应该忠于自己的祖国,用心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增强创新技术,可以在各个领域中有所用,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要求高校既要培养顶尖人才,又要培养多层次、多元化的应用创新人才[2]。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受到应试教育、传统就业模式的束缚。过分看重分数和理论研究,而忽略了创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成为一个读书的机器,只会背,不去理解,不去思考。无法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逐渐丧失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就现在的形势要求,教育的改革方向从传统的固定模式逐步走向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在实际社会活动里,对于事物的理解与传统意义不太相符,有新的层次见解,主要是新主旨、新理解、新技术。学习期间,大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养成社会调查能力、运用创新手段的能力、实践动手的能力和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在各种类型的创造活动中可以依据自己的独特见解,发挥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总结, 特别且新颖的处理问题,并且构思出相关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结果的能力。

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两种因素相互结合、相互支撑,能够帮助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实践能力是长久以来,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实践、总结的主观能力,也是人们不断传承和发展的一个智慧精华, 也需要提炼和总结才能运用,它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能力,即基本社会生存,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二是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即在理论引导下解决专业技术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完整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学校要求的实际训练操作正确结合,这是一名大学生应该有的素质。实践能力能够催生出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来源于此,同时创新能力也无法与实践能力分割,创新能力作为实践能力的发展, 创新能力给实践能力增加了许多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它能够进一步升华。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脱离社会需求

教育不单只有理论传授,还应该与实践联系起来,同时也应该注意创新方面的重点培养,目的在于高等教育的意义与国家实力建设息息相关,然而,许多大学还存在偏重理论教学和传统科研活动,忽略了现实社会的真正需求,教育与实际出现了误差,高校的管理,教育方式和理念不够新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发展。目前,社会上所需求的并不只是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更缺少的是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毕业之际遭遇就业困难,而企业又陷入招不到满意的储备人才的恶循环中。

(二)教学内容设计上偏重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活动

多年以来高校教学机制就是倾向于理论教育而轻视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这在学业时间分配上很明显,实训课程与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较小,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由学生跟随老师的讲学,在教学计划指导下,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实践过程的传授,也没有适当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在实践环境中学习解决问题,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导致学生单方面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缺少实践体验,这样课堂内的教学内容没有经过实践的渗透和有机结合,结果实踐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3]。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育方式一直是一种传承的方式,所以多年来都是教师单方面传递理论知识,而使得具有层次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谈论形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主动性方面较差,独立思考能力大大减弱,不具备思想和创新,学生成为纯粹学习的工具。教师也一直都是在课下自己备课,准备自己所理解的教学书本内容,没有在结合学生理解的内容基础或者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多做功夫,使得在教学时,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能够跟随教师思维展开大脑创新的活动,在没有鼓励和刺激的单方面教学下,学生逐渐失去了创新思维的利用以及发展,教学也越发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不能学到发散思维的真髓。

(四)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由于一些实际情况,例如基地建设费用,场地等原因会限制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那么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有利资源就非常短缺,有许许多多的高校还没有能力建造自己所属的实训基地,就算是有建立的可能由于后续的资源、资金问题无法继续维持,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少之甚微,而在校内的基础训练实验基地有可能没有足够的人员维护与建设,使得实验实践机器不能正常运作,并且设备落后。抑或是,能够买回来有关实验设备,并运用一段时间,但随领域内技术的革新和更替,购买回的设备不能与新的理论相匹配,这时学校的设备需要更新,又将投入大部分资金用于更新而学校每年在这个方面的资金分配是有预算的,如果超出学校的规定,设备就无法及时更新,学生的在校实验室又变得形同虚设。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机制形成的途径与措施

(一)树立能力教育的理念,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已逐步由以往的“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在此观念和思潮影响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4]。学生不能够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原因在于高校培育出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所以,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就需要从学校层面改革,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 拓宽大学生的技术领域,让大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适应社会需求和改变发展。高校的主要培养重点应该为能力上的塑造,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多方位综合性大学生人才。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我国在高速发展下所需要的优质的大学生人才质量。

(二)注重师生关系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高校教育体制中的两个中心角色。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广泛存在的征象雷同于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教师是源,负责将信息发送出去,学生是信宿,只负责被动的接受信息[5]。实际上,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才能获得收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得学生主动参加是一个决定性因素,而这个解决因素的主要方法是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不被机械的学习支配,自主自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

(三)设立导师引导创新的机制,加强大学生个性化培养

导师制是指高等学校实行的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是将班级集体授课与个别指导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6]。导师知道学生创新思想,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并在学习道路上有指向性的前进。创新性导师机制也是高校应该大力推行的,学校可以在起始端保证制度严格实施,接着鼓励推进,还可以结合审核机制一同并进,学生的情况老师能够深入了解,有针对性的具体性的对学生进行意见指导,深层次挖掘学生潜能。

(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能够主动思考,在比赛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较强,以学生为出发点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仅可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大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8]。

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发自本身的对创新的想法,恰恰相反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往往都缺少对创新学习的想法。多年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只会依靠前人总结和模仿拟照,毫无创新意识与想法,更说不上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挥。多年以来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不断重复自己的机械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一直到大学还在延用。老师在上课时讲授的内容一般都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学生们在接受这些知识时,基本是原封不动的照搬到笔记本再由笔记本转移到作业本里,这个过程中没有自我思考的时间;而在考试之前彻夜不眠的背重点、做题,能够通过考试保证学分修够就满足,甚至有部分研究生的实验方法、科研题目以及毕业论文基本按照已存的成果经过少量改造,很少增添自己的新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很大程度因为缺乏对创新的欲望。

学科竞赛依托课本问题,在实际环境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从中学习出新的知识,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主体为学生。

(五)深度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固定和增强对书本知识的解读,如果能够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联合从实习到教学最大程度有机结合,那将发挥巨大效益,这要求高校能够持续的把自己的基础硬件进行更新与完善,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实践条件,把不利的条件剔除,增加实践学习的有效性,为培养高素質应用型人才,拓宽大学生技术领域提供最佳环境。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是依赖实验设备能够更新的基础,所以高校应该在实践教学设备经费上加强投入,改良实践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改善校内实践设施与实际生产脱轨的情况,要增加采购专业仪器设备。在更新实验设备及环节时,也要把过去的经验和优秀的结果传承下来,保留经典实验。

五、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形成培养模式和机制,是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拓展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保障[10]。所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机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纯平,石方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初步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203-20.

[2]薛永兵.大学生学科竞赛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37).

[3]冯明,冯剑桥.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内涵及培养途径[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9):271-272.

[4]周爱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74-75.

[5]龚京民,祝欣蓉.浅谈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4):958-959.

[6]陈清.关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在高职院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子教育,2010(4):75-77.

[7]刘伟.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为例[J].高教学刊,2017(9):22-23.

[8]冯剑桥.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学报,2012(12):41-42.

[9]汤佳乐,程放,黄春辉,等.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88-89.

[10]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8):76-77.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大学生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