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中提升语文学习力

2019-09-10刘琳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刘琳

摘 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观念带来的是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智慧课堂使传统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化,正在不断地推动语文教学朝着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已经达成了教学中的有效、高效和长效目标时,教师更应该从学生层面去思考信息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这要求语文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时更关注对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语文学习力

2012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1]中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替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意在强调“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2]。这场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必然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巨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思考和努力实践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语文学科结构性变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福州第十六中学语文组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切入点放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力的策略研究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关键概念的理解

(一)对信息技术的再认识

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对象看,信息技术有针对教师培训的应用,也有针对学生、家长的应用;从目的看,信息技术有过程性应用,也有评价性应用;从方式看,信息技术有单向应用,也有交互式应用;从形式看,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其丰富,交互式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也颠覆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认识。这样的教育现状,倒逼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思考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

(二)对语文学习力的理解

所谓语文学习力,指的就是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包括语文学习的效率、学习的品质、学习的流量(包括学习的速度、吸纳和扩充知识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提升初中语文学习力的策略研究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庭,提升语文学习的自律性

语文学习的外延应该等同于生活,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我们尝试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家庭,借此培养学生校外学习语文的自律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基于PAD学生端的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该系统最突出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发布学习任务、实时监控任务完成情况;第一时间搜集反馈学习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基于这样的信息技术,语文教学的外延得以拓展:放学之后、周末时间、放假期间,只要有网络,学生的语文学习就可以随时在线。基于这样的信息技术,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阅读文章的感悟、游学过程中的收获……基于这样的信息技术,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得以提高:信息技术平台后台强大的数据支持会立即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除了教师教学可以从平台获得巨大的支持,学生从平台获得的帮助更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将能够通过智慧的信息平台主动培养和提升学习的自律性。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的中学生,信息技术与他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当许多家长和教师还在为如何限制这些“原住民”使用信息技术而绞尽脑汁时,一些专家和教师已经开拓出了通过信息技术引领孩子们从沉迷网络走向学习自律的康庄大道。2017年在微信群广为流传的小学生苏轼专题研究成果展示正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外主题活动深度融合的成功范例,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家庭资源,让原本学术性很强的活动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如果语文教学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有足够的刺激性和挑战性,学生可以像游戏闯关一样对学习欲罢不能;如果语文学科能够充分展示其深邃而迷人的魅力,学生甘之如饴,语文学习就能够将学生带入自律的境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名著分章节设置分段式打卡闯关任务,选择情节、人物设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根据兴趣完成相应的任务是名著阅读的有效辅助手段。用游戏的方式学习名著使名著阅读任务变得趣味横生,名著阅读的自律性也得到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已经达成了教学中的有效、高效和长效目标时,教师更应该从学生层面去思考信息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在单元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融合信息技术,形成了有校本特色的学生语文学习力培养模式。

单元教学简言之就是以单元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个单元入手,发现篇与篇、章与章、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从异同中发现篇章特点;从整体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大语文学习意识,指导大语文学习方法,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具体策略如下:

1、信息技术渗透在单元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习更有创造力。

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3]。我们设计的每个单元教学由单元预习课、新授课、阅读课、作文课和复习课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鼓励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由表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为例,在单元预习课上,布置的任务是:读本单元三篇课文和四首古诗,用一个词、几个词或者一句话谈谈自己的阅读初体验;圈出课文中你认为自己应该积累的词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习任务后畅谈预习完本单元后的独特体验,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尽量全面展示学生的阅读最初体验。最后指导学生初步完成本单元课文思维导图制作。

预习课前教师在家庭信息平台上发布了思维导图制作指导视频,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看,预习课上完成的思维导图关键词均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时呈现在希沃白板上。学生可以利用思維导图制作软件制作思维导图,也可以拍照上传纸质思维导图。单元预习课充分展示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水平,也为后续的新授课教学提供了依据。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单元预习课已经成为学生最喜爱的一种课型。

新授课中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阅读课上借助信息技术展示阅读成果、写作课上借助信息技术提升作文修改能力、复习课时借助信息技术全面呈现单元重要知识点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进行的有效尝试。我们进行的教学实践尝试更侧重于从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出发,所有信息技术的使用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助一臂之力。

2、信息技术深融于每节课,让语文学习更有品质。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以下四点上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带来的是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的提升。

(1)应用信息技术找准阅读教学的兴趣点,激发学习的动力。

单元预习课是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点的最佳课型。名家名篇可教授的内容丰富庞杂,如何取舍?在单元预习课教学中使用信息平台的整合功能能够对学生的兴趣点有全面的了解。运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既可以从大多数学生共同的兴趣点入手展开阅读教学,也可以从个别学生独特的兴趣角度入手另辟蹊径,让阅读教学呈现出个性化阅读的独特美感。无论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兴趣还是个别学生的独特角度,找准来自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就是激发学习动力最重要的一步。

在名著《海底两万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利用专题探究活动找到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点——“科学”与“幻想”的结合,以此为切入口设计了作家创作背景、科学与幻想结合的方式、创作科幻小说片段等教学环节,充分运用PAD教学终端,展示了一堂“科技”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名著阅读课。

(2)应用信息技术突破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培养学习的毅力。

学习品质的優劣更集中体现在对学习重难点的突破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突破过程常常占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学习品质优良的学生在教师讲解重难点时应该是非常用心的,但是学习品质一般的学生在面对有难度挑战的教学内容时往往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在教学重难点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突破,就能够慢慢培养起学习的毅力。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介绍了诗歌创作背景、诗人性格,为诗歌的深入解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教学重难点突破环节,教师更是大胆应用信息技术,用情境创设法、换字法和迁移训练法让学生对重点诗句的思想内涵、创作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从课堂观察看,信息技术在本节课重难点突破过程中并没有带来表面的热闹和喧嚣,却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学生阅读品质的提升,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毅力。

(3)应用信息技术寻找阅读教学的质疑点,提升学习的创新力。

质疑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品质,只有学习到相当的深度才可能产生疑问。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有价值的疑问是判断学习深浅的重要标志,也是判断学习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单元预习课对学生阅读初体验的分析,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找到学生阅读中的质疑点,并作为课堂教学激发思辨思维的切入点。在寓言《蚊子与狮子》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信息技术寻找到学生在阅读时的质疑“蚊子到底明白了没有”作为思辨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寻找论据支撑论证观点,将一篇短小浅显的文章教得深刻而饶有趣味。更难得的是学生在质疑与释疑过程中体现出了良好的创新能力和独特的思考能力。

(4)应用信息技术指导作文教学的升格点,促进学习能力的转化。

作文升格教学是写作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作文提升最有效的方法。传统作文教学因为呈现形式的局限难以对作文升格进行实时指导。有了信息技术的介入,作文升格指导也变得更加便捷有效。借助手机与电脑的联网功能,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直接将习作片段拍照上传白板,甚至可以通过实时转化软件将文字图片转化成文本格式,直接在作文上进行修改。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让作文的指导更加及时、直观,也让学生的当场作文训练和指导成为可能。日益强大的信息技术手段已经给作文教学带来巨大的变革,也使学生的读写能力的转化变得更值得期待。

3、信息技术参与语文活动,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尝试在“成语探源打卡”活动、“书香少年”和“亲子共读一本书”等活动中引进信息技术,学生呈现出的活动成果丰富多样,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原住民”的信息运用能力和素养。无论是精美的PPT、清晰的电子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还是精心设计的电子刊,都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学习完美的交融在一起,呈现出新时代语文学习的全新面貌。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课题名称:信息技术应用下提升初中语文学习力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FZ2017GH012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Z]http://www.edu.cn/html/info/10plan/ghfb.shtml#fb03

[2]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9-23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G]2012.01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