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炎帝文化相融相济的一致性

2019-09-10米东明

炎黄地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炎帝神农中华民族

米东明

炎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文化是中华文化根脉之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认真总结探索炎帝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着炎帝文化的基因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中华民族的内在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正是这一基因的发展和延伸。神农炎帝作为农耕文明的始祖,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以下几种精神:

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

早在北齐天保二年,山西高平的羊头山就有碑刻记载:“神农圣灵所托,远瞩太行。”北宋时期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说得更为详尽,羊头山为“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山东南相传为炎帝陵,石甃尚存。”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教民播种五谷,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锄耨,又尝百草酸咸之味,日中为市,以聚货帛。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史籍记载,神农炎帝创立了十大具有开创意义的丰功伟绩。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民耕;遍尝百草以治民恙;织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日中为市以利民生;制弧剡矢以抵侵凌;台榭造屋以安民居;削桐为琴以怡民情;观天察地以立节气。神农炎帝开创的农耕文明,从根本上转变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此人类完成了食物由过去的自然采摘到自觉生产,自然型经济社会向生产型经济社会转变的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以后又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总体上使社会经济和文化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立我蒸民的敬业奉献精神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十分崇礼敬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敬业乐群的核心价值观念。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就是说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神农炎帝之前,“民以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认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淮南子·齐俗训》说他“身自耕,妻亲织,以天下为先”。《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憔悴”,“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又说他为了祛除百姓疾病之苦,不惜牺牲生命,亲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为了人民福祉,炎帝“一日七十毒”,但他从来没有停止不前,而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前行。这种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从孔子的“爱民”到陆贾的“民无不为本”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炎黄文化最高的人生准则。

百折不挠的顽强进取精神

五千多年前,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尚处于原始阶段,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为了让人民过上“卧则居居,起则于于”的美好生活,面对困难与曲折,神农炎帝以坚韧不拔、团结一致、勇敢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山海经·北经》中所记载的发鸠山就在山西高平市的西北部,据传此山有精卫鸟,是炎帝小女儿女娃溺死在东海后变成的,因此它总是衔西山的木石,投入东海,想把海水填没。虽然只是神话传说,却充分反映了炎帝及其部族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英雄气概。《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这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之中。

民主友善的公正和谐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主友善、公正和谐精神源远流长,这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共识,传承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伦理品质。炎帝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會过渡的时代,生产资料公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民主友爱,人人平等。“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养民以公。其民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淮南子·主术训》)。炎黄时期先民们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丰厚滋养和动力源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源头活水和精神依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炎帝文化在内涵上的一致性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每项内容都传承着炎帝文化的基因,蕴含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凸显出丰富的相同相济的一致性。

自由平等、民主和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融性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总喜欢用“尧天舜日”来形容天下的太平、安宁、自由、平等、民主、和谐。因为尧舜都是《礼记·礼运》中所倡导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圣贤君王。北宋《太平御览·炎帝神农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尸子》曰:神农氏夫负妻戴,以治。尧曰:“朕比之神农,犹旦之与昏也。”尧帝对炎帝的礼赞,实际上就是对那个时代价值观的肯定。

神农炎帝的天下为公的理念或许是朴素的,也有着其认识上的局限性,但他一心为公,率先垂范,为民造福的精神却有着不朽的价值,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为民造福、务实敬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

炎帝之所以能够开启农耕文明、医药文明、商贸文明,在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重要原因之一是在自然环境十分险恶,人们的认识水平相对低下的原始社会,他不畏惧不退缩,自强进取,不求玄虚,脚踏实地,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向上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所指出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沿岸的那些古老文明已经香消玉殒,波斯文明也已难再寻觅踪迹,寂静的尼罗河上的埃及文明如今只存在黄泉下面,“只有黄河、长江流域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所在。

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向性

炎帝神农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种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来主张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事才能做实,人才能做好。“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炎帝正是有了“一日七十毒”而前行不止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有了中华农耕文明。当前,我们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十三五规划期间要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一定能够走向成功的彼岸。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体现浸润着炎帝精神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评判是非曲折的价值标准。”北齐刘昼说:“《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天子亲耕,后妃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就是神农炎帝时期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诸如此类的还有“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等等。这些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论语》说,“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一部《论语》,既是炎帝文化的传承,也是道德人伦的行为指南。大力倡导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諧,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炎帝文化中,包含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丰富内容,“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古代贤人对德治的精辟论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人生在世,要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懂得憧憬什么,畏惧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总之,老百姓“从行不从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从细从实抓起,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一方面要以德孝亲民为轴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炎帝文化的基本内核就是立我蒸民,懿德亲民,天下为公。弘扬炎帝文化,就要把以德化人,以孝为先,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轴心,紧紧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深入挖掘炎帝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伦理教化、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发挥德孝文化的正能量,努力营造“小德立身,大德爱国”的德孝文化氛围,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就是要以当地特色文化为载体,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学勤先生在为《炎帝古庙》一书作序时说过一段非常中肯且很有见地的话,高平地处晋东南上党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尤以有关炎帝的传说遗迹最为繁富,如羊头山上的神农城、神农泉、五谷畦、神农庙,以及庄里的炎帝陵,故关的炎帝行宫等,引人瞩目。了解炎帝历史传说,自然不可忽略高平。大力开发炎帝文化,把炎帝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进而发挥炎帝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认真挖掘和梳理炎帝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时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炎帝神农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我和神农过一天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神农尝百草
季札挂剑
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神农尝百草
炎帝插上“微时代”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