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礼貌用语养成习惯初探

2019-09-10沈依蕾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礼仪

沈依蕾

摘  要: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是人类世界文明的标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所以中国也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从个人的言谈举止中我们就能看到个人的修养。学前期是为幼儿建立文明礼貌规范、养成文明礼貌行为、培养文明礼貌意识的关键期。在幼儿生活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能够使幼儿及同伴都得到精神上被尊重的愉悦,满足幼儿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从而为幼儿提供健康的心理环境并构建良好的人格基础。

关键词:礼仪;幼儿礼仪教育;幼儿礼貌用语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所以中国也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有极多的文学家、政治家都提到了礼的重要性。《礼记》中提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中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修身》中提到“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等等。翻阅历史,我们能从各种书籍中都看到古人对于礼的重视。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也理应把“礼”更好的传承下去,体现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

一、礼仪

纵览古今,人们对于“礼仪”有许许多多的解释。《现代汉语字典》中将礼仪解释为“礼节和仪式”。黄志平的《现代礼仪学》中将礼仪界定为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并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总和。金正昆在《国际礼仪概论》这本书中讲到“礼仪是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由一系列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构成的,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各种书籍中的解释都大同小异,由此,我们可以将礼仪归纳为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做出被大众认可接受的,并具有律己和敬人的系列行为,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

二、幼儿礼仪教育

将礼仪融入生活,我们常说的就是“懂文明、讲礼貌”。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是人类世界文明的标尺。从个人的言谈举止中我们就能看到个人的修养。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从自然人慢慢的开始向社会人转变了,作为成长旅程中接触到的第一个集体、第一个小社会,幼儿期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也认为学前期是为幼儿建立文明礼貌规范、养成文明礼貌行为、培养文明礼貌意识的关键期。该年龄段的幼儿可塑性强,能广泛的接收外界的信息,并且快速的接受、学习。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岁看到老。由此可见,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现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教育重心由“智力开发”转移到“人格建构”方面。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注重幼儿的早期人格塑造,把自尊、自信、自控等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为幼儿打好社会化的根基。在泰国,幼儿园会教授幼儿说话使用敬语,并且注重说话的语调。见到老师,要双手合十于胸前,头微前倾向老师问好。而在韩国,学校有专门设立的“礼仪室”。幼儿也会学习老师的样子,双手叠于腹前,九十度鞠躬问候。“老师,您早”“妈妈,请慢走”等敬语更是常挂嘴边。在日本,幼儿从小就要学习“拜托您了”“请多关照”等敬语,并且学习微笑与人交流以示尊重。不同的历史演变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习俗,但对于文明礼貌,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从小培养,可见学前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三、幼儿礼貌用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将“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这类话挂在嘴边。学前期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抽象概念的词汇,这也是导致很多幼儿“懂道理,不会做”的关键所在。那什么是文明礼貌呢?结合幼儿生活,我们将文明礼貌粗略的归纳为文明礼貌举止和文明礼貌用语。而本片论文,我们将重点分析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用语的策略。

學前期是幼儿学习积累词汇、学习语言表达的关键期,也就是文明礼貌用语的关键期。在幼儿生活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能够使幼儿及同伴都得到精神上被尊重的愉悦,满足幼儿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从而为幼儿提供健康的心理环境并构建良好的人格基础。

我们翻阅了《现代礼仪学》等书籍,将幼儿文明礼貌用语归纳为如下。

1.称呼语

(1)能在家主动称呼长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在园能够主动称呼“老师”,或根据职业及年龄段称呼“保安叔叔”“食堂阿姨”等等。

(3)能和友好称呼同伴,不随意取绰号。

2.问候语

能根据时间、场合,友好的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您好”等。

3.告别语

能根据时间、场合,友好使用告别语。如“再见”“晚安”等。

4.请求语

(1)在寻求帮助的时候能够使用请求语。如“请帮我,可以吗?”等。

(2)在使用请求语时能放低语调,语气诚恳。

5.感谢语

当他人给予帮助、支持、夸张等友善行为之后,能主动表示感谢。如“谢谢”。

6.致歉语

(1)能及时意识到自己欠妥的行为,向对方使用致歉语。如“对不起”“我很抱歉”等。

(2)在使用致歉语时能放低语调,语气诚恳。

7.回复语

当他人向自己使用礼貌用语时,及时回应。如“没关系”“不客气”等。

四、策略研究

根据我们的前期了解、学习,翻阅书籍资料,结合我园幼儿特点,我们提出了以下策略。

陈鹤琴先生说过: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3~6岁幼儿思维能力不强,尤其是抽象性思维,因此,在教授文明礼貌用语的时候,应将重点放在实践上。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了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幼儿在学习时会经历模仿——强化——习惯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采用的策略也会不同。

(一)模仿期

1.媒介的巧妙利用——动画、视频激发语言热情

抓住幼儿年龄特点,巧妙的利用各种媒介,可以在前期就给幼儿正能量的引导。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有针对性的动画、视频等等,观看过后集体讨论一下自己的收获。在谈收获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求幼儿完全的表达清晰,重点应在于幼儿在观看动画片里任务动作、语言上初步的形成“文明礼貌”的概念。而后,可以请幼儿模仿一下动画里的动作或语言,将抽象的概念与具象的言谈举止联系起来,给幼儿初步的概念。

2.分类教学——了解不同语境

视频的初步理解体验重点在于幼儿理解抽象的“文明礼貌”概念。在幼儿开始正式学习,模仿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正确且规范的示范,并且不要求幼儿可以全面的做到,可以将语言按照称呼语、问候语、告别语、请求语、感谢语、致歉语、回复语这七大类来进行分类示范。

3.抓住年龄特点——寻找语言环境

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目标。如: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可以将重点放在招呼语上。刚入园的幼儿多数比较怕生,但这时候也是培养“入园问候老师”的好时机。

4.家园合作——培养环境的统一、积极创造语言环境

环境的统一是幼儿能够快速学习的基本。教师在组织活动前务必将具体安排及时的告知家长。如:教师在园内培养问候语时,请家长下午来接的时候也主动的向幼儿问候。回家之后家长也主动的向家中长辈问候,给幼儿建立家园统一环境,帮助幼儿更快学习、模仿。

(二)强化期

1.媒介——区域游戏将礼貌用语投入生活

在幼儿学习过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兴奋期。这段时间内,幼儿会很喜欢使用这些礼貌用语,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投放一些材料。如,在模仿期教学是使用的卡片材料。文明礼貌用语并不仅仅在于平面上,更多的应该贯穿在幼儿的游戏之中。如玩在娃娃家等区域时,教师可以主动进去做客,这时候就可以向主人问好(问候语);或进入小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请求语)等等。在游戏中渗透式的练习可以帮助幼儿强化行为。

2.榜样——激发生活中的礼貌用语

幼儿在强化期间,会出现一段时期的消退,这并不是幼儿忘记了这个行为,而是学习初期的刺激已经慢慢淡化的正常表现。这时候就需要新的刺激来强化幼儿行为。如:班级可以组织“礼貌小标兵”“礼仪小天使”等等,这些榜样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幼儿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一方面也能为淡化的班级范围加入积极元素。从大人的榜样慢慢转变为幼儿之间的榜样,也帮助幼儿建立学习的信心。

3.积极的评价——鼓励每位幼儿的礼貌用语

“小标兵”的出现一定会让班里出现一些竞争的氛围。而对于班里平时表现并不是太优秀的幼儿来说会有一些困难,如果长期在失利的氛围中,这部分幼儿会渐渐失去自信,放弃练习,这对于学习来说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在一日生活中多关注薄弱幼儿,多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肯定他们的礼貌行为,强化这一部分幼儿的信心。

4.适当的挑战——将礼貌贯彻到言行举止

当消退期出现的时候,除了一些积极的新鲜刺激外,适当的增加难度给幼儿挑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小班幼儿学习问候语之后,将被动转化为主动,脸上也可以面带微笑的和老师问好等等。这种方法适合一些喜欢挑战的幼儿,在小任务打卡中再一次强化了基础行为,也丰富了普通的问候。

5.家园合作——及时沟通

强化期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幼儿是否养成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因此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及时的沟通交流幼儿情况,能够帮助老师、家长更及时的发现消退期,并帮助幼儿强化巩固。这个时期也是帮助幼儿树立正确尊敬长辈观念的关键期。很多家长常常发现幼儿“两面派”,问老师总是发现孩子特别的乖巧、礼貌,但是到了家里确是个小霸王。教师可以及时主动的询问幼儿情况,帮助家长调整方法,建立幼儿正确的尊敬长辈的观念。

(三)习惯期

1.适当的提醒——人格的全面塑造

到了习惯期的幼儿基本都已经有良好的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这时候幼儿的行为基本已经完善,且年龄段较高,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如果幼儿发生了不妥当不礼貌的行为,不要立刻制止幼儿或批评幼儿,可以在事后和幼儿讨论一下,沟通一下。很多幼儿在做不妥当行为的同时自己已经有了意识,这时候就可以一笔带过,不用反复强调。

2.辨別的能力——进一步社会化

这时候的幼儿已经有了自己对于礼貌的看法、想法。如果身边发生了不礼貌的行为可以私下和幼儿讨论,沟通。这时候,幼儿就慢慢有了辨别的意识,对于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自己否定。

3.纠错——尊重个性发展

纠错并不仅仅是一件成人的事情,幼儿也可以纠错,尤其在幼儿到了习惯期,看到一些和自己行为不一样的,一定会有想法。这时候可以鼓励幼儿独立思考是否愿意尝试纠正别人的错误,并且帮助他人。

五、小结

当今社会,由于国家政策影响,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长时间的“计划生育”已经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结构。独生子女最大影响就在“独”上,从小一个人在家庭的呵护中长大,往往容易养成“依赖”“自私”等不良习惯,也因为“独”,他们很少能够体会到像“孔融让梨”这样的情景,虽然父母、老师也会教导,但是言传远没有身教来的刻骨。而这一批独身子女现在慢慢成为人父人母,成为老师,所以,在很大一部分上,父母老师本身没有很全面的文明礼貌行为,这也导致了缺少优秀的榜样刺激幼儿行为。

其次,现在很多父母注重幼儿智力开发,越来越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幼儿品德培养,所以也导致了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才,其实这些人才就是社会化的不健全,人格塑造不完善导致的结果。还有很多长辈在带幼儿的过程中常常抱有“孩子还小,长大就懂了”的念头,导致幼儿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没有家庭氛围的良好熏陶,没有家园配合,再好的学校教育都是枉然。而作为教育者,老师本身应该先全面的了解并学习文明礼貌行为。再作为一名示范者,给幼儿良好的榜样。很多教师常常课上教育,转身就忘了,教师的随意性也会导致幼儿意识模糊。综上可见,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培养不仅仅是老师或家长的单方面职责,任何一方的不严谨都致使了现在很多幼儿能够了解文明礼貌行为,但是却觉得可有可无,慢慢的这种行为就会退化。

经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我们也发现了文明礼貌用语的培养并不仅仅是一堂语言活动或是一堂社会活动能够轻松解决的。文明礼貌用语的培养应该向我们一日三餐一样的存在,是被社会需要,被每个人重视的一种存在。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要抱有打持久战的决心,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需求,教师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徐徐图之。没有一口吃成的胖子,更没有一蹴而就的礼仪。中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迅猛,除了为国家培养智能人才,教育者应该更注重全面人才,真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第一位就是德。

猜你喜欢

礼仪
礼仪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生活小礼仪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少年着装礼仪
电话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