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德育功能

2019-09-10陈龙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9期
关键词:科学课桥梁科学

陈龙

育人,是学科教学的义务和责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 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 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 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小学阶段,数学和科学课是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的主要课程,其中,科学课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发挥科学课德育功能,落实科学课“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仅仅着眼于“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一、充分备课,吃透德育目标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摆脱了以传统三维目标为总目标领域进行分目标分解的理念, 强调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即四个方面的总目标, 再按照不同的领域、要素、维度和关系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学段目标的详细划分。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更需强调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当注重挖掘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吃透课程德育目标,对于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如何落实有比较明确的方法和相关设计,而不是单纯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探究”方法的示范与教学。只有这样,才是一节完整的科学课,做到“教书育人”。

例如,在学习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桥的形状和结构》一课时,为了发挥本课德育功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我在原有教科书中的桥梁图片观察环节中,增加设计了观察和比较各时期潮州主要桥梁变迁的环节,在PPT中展示潮州古桥广济桥清代——启闭式浮桥、建国初期——浮桥改钢结构拱桥和改革开放后——恢复浮桥原貌的不同时期照片、金山大桥照片、韩江大桥照片及潮州大桥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时期广济桥结构变化和潮州各座桥梁通行能力的不同,从而深刻认识到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了桥梁的通行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能够直观认识各种桥梁结构,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爱国爱乡的思想教育,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而赞叹。

二、课堂渗透,培养良好品质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教学阶段是学科教学的重要阶段,教学阶段的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教学目标完成度的高低。课堂上,教师应当适当渗透德育内容,既不能单纯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探究”方法的示范与教学,又不能过分强调德育目标,把科学课上成思品课。我们应当将德育目标融入科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上《橋的形状和结构》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中时加入欣赏拱桥赵州桥,通过介绍赵州桥的美和世界首创的“敞肩拱”结构,让学生在欣赏桥梁之美的同时,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赞叹。这样一来,既能补充拓展学生对于古代拱桥的认识,增加学生对拱形桥梁特点的认识,又能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桥梁技术成就的民族自豪感,悄然融入德育内容。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人类一生的工作, 精巧还是粗劣, 都由他每个习惯所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能让学生受益终身,而一个坏习惯在某些关键的时刻,甚至能够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科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实验技能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例如,在实验准备阶段,落实每一个实验小组分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习惯;在实验操作阶段,注重观察记录,培养细致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在实验后整理阶段,要求学生整理好每件实验器材,并放回原位,培养珍惜实验器材的习惯;在实验汇报阶段,要求学生认真聆听、积极发言,培养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自信分享学习成果的习惯。

三、拓展延伸,巩固德育观念

人的习惯和道德品质养成,如果指望通过一两节课的德育渗透,就能达成,无疑是极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设计有效的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既巩固课堂知识,又增强德育观念。

例如,《桥的形状和结构》一课,作为拓展内容,教科书最后安排了观察研究家乡的桥的活动,我要求学生对广济桥进行观察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观察,交流沟通,对广济桥的结构和特点,历史变迁和发挥的作用进行比较,并撰写简单的广济桥导游词,下节课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巩固本节课课堂知识,同时对家乡的地标性建筑广济桥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学生通过导游词的撰写,激发爱国爱乡的真挚感情。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掌握它,才是人类的福音。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科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就能自然而然寓德育于科学教学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本文获广东教育学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幼儿园第二届“立德树人成功育人案例和论文”评比成果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J].中小学德育, 2017(09).

[2]冀思琪,刘军.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J].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7(05).

[3]韩婧.德育渗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4]何佳晶.探究德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渗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5).

猜你喜欢

科学课桥梁科学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难忘的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用提问搭建有效初中数学教学的桥梁
科学拔牙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