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做“四种人”蝶变富美村

2019-09-10金盛翔

杭州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华网格民宿

金盛翔

下姜村村口,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子,上面是引人注目的几行大字:做“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这是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下姜村党员干部们提出的基层党建“四种人”的具体要求。

十几年过去,这番教诲依旧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下姜党员干部的脑海心间,转化成他们带领下姜村民保护生态、发展产业、锤炼文明新风的一桩桩实事。

从一人到多人,“四种人”的成果在这里遍地花开。

“愿每个人都有事做”

这是姜祖海至少第几十次接受媒体采访了。

自2011年他的“望溪农家”——下姜村第一家民宿开业,生活似乎一下子忙碌了起来。“近几年,更是每年都会有媒体朋友前来了解村里的情况。”

谈下姜,忆往事,聊发展,即便不断重复说过的话,话匣子一旦打开,依然难掩激动。

1966年,姜祖海初中毕业,当了知青,这一文化程度让他成为当时村里的“文化人”,也将他与后来下姜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过28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姜银祥,亲眼见证了下姜村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蝶变;事实上,与共和国同龄的姜祖海,亦是如此。彼时,他是这里的村主任。

同为“班子”成员,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下姜的贫困。“下姜村的地形北高南低,那时候只要一发水,大伙儿种的东西就全被冲走了。”“只能靠‘伐薪烧炭’维持生计,树还没长成材,就被砍来卖掉或者当柴火。”

脱贫,是这里的村民们年年岁岁的盼、日日夜夜的求。

改变,源自2003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村民们家家户户修建起沼气池。而姜祖海,恰恰是下姜第一位建起沼气池的人。十多年后的今年,走进他家,依然可以见到当年那个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宝贝”。

但仅仅依靠这样,显然不够。2011年,浙江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下姜村因地制宜提出发展旅游、民宿以及种植产业。

起初并没有人响应,此时,又是已有34年党龄的姜祖海站了出来。“开民宿,前期装修、买家具,投入要好几万,村民怕亏本,有顾虑。我是党员,当然要带头干。”

这七八年时间里,他种过茶叶、养过蚕,尝试过种植葡萄与桃树,最终因年龄问题选择将精力专注于他的“望溪农家”,但不可否认的是,身为一名老党员,下姜村发展带头人的名单里,除了老书记姜银祥、现任书记姜浩强外,也有姜祖海的一席之地。

如今,已经退休的姜祖海,“不甘寂寞”当起了一名污水处理监督员,“纯粹是帮帮忙,为村里做点事”。

在他看来,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今天的下姜环境美、生活美、旅游资源丰富,既是全体村民参与积极性高的成果,又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从穷山沟变身“绿富美”,姜祖海直言“太过幸运”。但他也认为,这只是下姜村腾飞的起步阶段,“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发展手工制作业等,有一天村里的每个人都有事情做,那就好了。”

姜祖海说,今后村里有什么项目,他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带头搞建设,“只要我还干得动。”

“每件事都有人在关注”

2017年起,下姜村开始推行网格化管理,全村分为了4个网格。

60岁的姜新华,就是从那时起,成为了村里的一名网格员,同时,他也兼任村里的文化员。

网格员日常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比如平安巡防、邻里矛盾协调、政策义务宣传等等,可实际上,姜新华的工作量“不算太大”。

下姜村历来民风淳朴、邻里关系和谐,很少出现纠纷,很多事都是大伙儿坐在一起有商有量。究其原因,姜新华认为,一是人少,二是这里的人大多姓姜,祖上或多或少带有点亲戚关系。因此,作为网格员的他,更多时候,是在村委和村民之间起到一个互传消息的“桥梁”作用。

姜新华的父亲,也曾是村里的一位老干部。可能是受父辈的影响,“下姜村的发展主要靠党员干部带头”,这在他身上也得以体现。民宿,也是姜新华的“第二事业”。

文化员的职责则显然要更为“复杂”一些。组织妇女群众跳广场舞、举行百家宴回馈游客以及配合镇里举办旅游节……下姜村民日常的文化生活中,你总能看见姜新华的身影,虽然有时候感到疲惫,但却也不乏诸多乐趣。

对于自己的身份,他这样认为:“很多时候网格员、文化員说起来似乎并不重要,但其实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起码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起码在外人、游客看来,这个村里每件事都有人在关注。”

起码,都是为了下姜村能够更好地发展——这大抵是一位超过20年党龄的老党员,最质朴的心声。

群众“贴心”、办事“放心”

见到姜国炳的当天,他年幼的儿子正发着高烧需要照顾,可他第二天一早,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忙碌着。

作为下姜村的村文书,48岁的姜国炳既负责村里的财务、工程款会计工作,也常常将民政工作“一肩挑”:看望低保困难户、为行动不便老人代缴电费、上门讲解相关政策……因此,他也被大伙儿公认为是“群众的贴心人”,他办的事儿,“大家也都放心。”

事实上,年轻时候的姜国炳并不在村里,而是在杭州经营着一家属于自己的水果店。2012年,由于父亲身体缘由需要照顾,他回到下姜,又恰逢村里规划建设需要招人,他便留了下来。“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自己年纪上来了,想回到家乡。”他自嘲。

姜国炳本想投身养猪产业,或者是种植茶叶,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最终将目光投向于在他看来“更有发展前景”的民宿。如今,妻子在镇里经营着一家服装店,他则专心“为村里的建设出一份力”。

而说到“群众的贴心人”,姜国炳连连摆手:“算不上,只是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助到他人。”

村里的其他干部却不这么认为。“他经常拎着东西去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有时候他们生病了,还亲自负责接送。”面对同事的赞扬姜国炳显得平静,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直以来都比较热心肠而已,性格如此,“村子里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大伙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去年,姜国炳以全票通过的方式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新人”,“有压力,也更有动力,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多做好事,多做实事。”他这样说道。

聊到下姜的未来,姜国炳用了八个字来概括——保护生态,乡村旅游。在这条道路上,他自己则是,“配合发展”。

“将正能量传递给大家”

“我叫方琳,是淳安县千岛湖人,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考上了选调生村官,工作的第一站就在下姜。刚来时,还有点不适应,因为从小在县城长大,不太习惯农村生活,这里的土话也听不懂;但时间久了,就和村民们熟络了起来,也一起见证着下姜的发展变化。”

方琳才29岁,8年的党龄说长不长,但这一点不妨碍她的工作能力,村两委、镇里的综合办、宣传干事……俨然已经是中流砥柱。大雪肆虐,村里组织党员去清理道路积雪,她既扫雪,又带着相机到处拍摄素材;村里办民俗文化节,她一边顾好案头各种台账文件,一边又可以将活动推广做得有声有色……

思路清晰、严谨认真又充满朝气,如果说下姜是“梦开始的地方”,那么这背后也必然承载着她的梦想:“下姜文化丰富隽永,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它、走进它。”

换一个角度而言,年龄,也恰恰是方琳的优势所在。年轻,意味着活力。下姜村的振兴和创新发展,离不开年轻人。为此,方琳特意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村里的年轻人都拉到一起,听听大家的想法。这几年,下姜村的微信公众号,也一直是她在打理。

同为淳安本地人的90后大学生村官小李也是一样,他喊方琳“师父”,刚来时整日跟着她东奔西跑,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做活动,做各类宣传,“将正能量传递给大家”,乐此不疲。

如今,“师徒俩”正一起探索如何利用“旅游+”和“互联网+”思维,来丰富下姜的旅游业态;同时,作为年轻党员干部的代表,他们也希望更多在外的年轻人能够回乡创业,帮助下姜及周边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用方琳自己的话说,让她自愿扎根基层、积极奉献青春的动力,来源于“榜样”的力量。

“每当看到下姜的村干部们为村民办事这么有干劲,我就觉得下姜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而我也一定会不忘初心,在实际工作中争当‘四种人’。”

猜你喜欢

新华网格民宿
以“网格+”模式不断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孪生院子民宿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追逐
你是民宿达人吗
大脚掌的小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