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9-09-10李中奎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说明文课本课外

李中奎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走出课堂,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拓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停留在对课文的分解与剖析上,应立足课本,从情节角度延伸、从主体角度延伸、从作家角度延伸、从文体角度延伸;走出课堂,走入生活,同时拓展延伸方法多样化,化有限为无限,让语文课丰富多彩,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容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特点。非但限制了学生的视野,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创新,甚至连应有的语文知识框架都不能建立。杨振宇教授曾这个评论中美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弊端。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無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所以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呢?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

(1)从情节角度中延伸。可能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后,让学生想象“皇帝在游行完以后,会做什么?是虚心检查自身还是继续伪装?”这时同学们纷纷展开联想,有的同学说:“皇帝明白受骗后,立即追杀两个骗子。并让那位敢说真话的小孩做了贴心大臣。”也有的说:“皇帝不可认错,顽固到底,成天光着身子,丑态百出。”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2)从主题角度延伸。同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以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例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学《爱莲说》,可引导进来《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3)从作家角度延伸。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借此机会,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其次,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积累中。

(4)从文体的角度延伸。拿说明文为例,我们先从课本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然后又选择另一篇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每个学生都逐渐理清了,“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有的是说明一个道理,要介绍明白这特点和道理要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的一种阅读思路,也就是帮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阅读大门的钥匙。

二、走出课堂,走入生活,培养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且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所以也就决定了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走出课堂,让知识走入生活,可以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中的学习资料。首先,走出课堂,就是学生在集体备课、讨论、讲解及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感兴趣的,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其次,课外延伸方式要多样化。要会全方位、多角度、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延伸,或结合实事、插播影视、排练课本剧、续写改写课本。让他们就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他们对某一现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概,发表自己见解;让他们放开手脚对课本或课外名著进行表演;还可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等体验生活……一句话,只要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较大帮助的形式我们都可以选择。

此外,还要化有限为无限。课外延伸仅靠课堂是十分有限的,要想借助课外延伸这条渠道达到真正开辟语文天地的目的,必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处处有心,事事留心,积少成多,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些拓展延伸的教学步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运用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机械地去模仿、照搬,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去应用,尝试。立足课本、走出课堂,克服“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说明文课本课外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