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019-09-10潘港

关键词:新知主体想象

潘港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题,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仅仅让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是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二、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以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照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 与旧知识紧密相连的新知识,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识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通过旧知识,顺利掌握新知识。教师只需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

2. 练习、复习课,教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多让学生问“为什么”,对学生提出“还有什么不懂”,鼓励学生质疑。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

3. 构建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识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四、 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做一道题,学一段内容,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 在自学辅导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1. 首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启发方式和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

2. 教学中教师须认真钻研教材,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例如语文教学,教师要把握文章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发开来,帮助学生开启想象。学生脑海中潜在的想象力是豐富的,他们置身于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之中,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就可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创造一定条件,让学生去“异想”。

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想象的思维,这都是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新知主体想象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快乐的想象
一生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