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王堆医书46年来研究成果与进一步发掘思路

2019-09-10葛晓舒魏一苇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马王堆医书研究

葛晓舒 魏一苇 何清湖

[摘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医书出土,46年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者围绕马王堆医书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诸多著作和论文纷纷出版、发表,掀起了研究的热潮。本文旨在对马王堆医书迄今为止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加以汇总梳理,并对今后的马王堆医学文化发掘思路建言献策。

[关键词]马王堆医书;湖湘中医文化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9.11.027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西汉初年软侯利仓的三座家族古墓,其中三号汉墓出土的14种古医书,引起了医史文献界的高度重视。46年来,围绕马王堆医书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一些著作和论文纷纷出版、发表,掀起了研究热潮。检索过刊与网络数据库资源,与“马王堆医书”相关的著作共有36部(包括各种考古类著作),论文200余篇。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是马王堆医书研究的高潮时期,进入21世纪,研究成果虽略有减少,但在研究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所发展。马王堆医书和马王堆文化一样,是一个无尽的宝藏,为了促进进一步的研究,现将46年来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加以汇总梳理,并对今后的发掘思路提供一点建议。

1成书年代相关研究

多年来,学者们从字形、词汇、语法、避讳、历史等角度考证了马王堆医书的抄录年代。周一谋以为马王堆医书抄录时间的上限不超过战国晚期,其下限在秦汉之际,最晚不晚于墓主下葬的公元前168年。陈红梅将马王堆医书抄录年代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总结,认为《五十二病方》等五种帛书抄写年代应在公元前3世纪末,不晚于秦汉之际;《却谷食气篇》等三种医书抄写于西汉初年;《胎产书》《养生方》《杂疗方》帛书抄写年代在汉高祖在位以前;隶书字体抄写的四种竹木简医书大约抄录于西汉初。

2语言文字学研究成果

马王堆汉墓出土后,由专门成立的帛书整理小组整理所有简帛书籍,在《文物》月刊发布了《马王堆汉墓帛书(肆)》,1985年文物出版社印行精装本。1992年魏启鹏、胡翔骅合著的《马王堆汉墓医书校释》一书由成都出版社出版。1992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马继兴先生的专著《马王堆古医书考释》,该书在修补诸本、校正讹字、推求通假、篇目解题、通译全文等方面对整理研究马王堆古医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马王堆医书的语言文字研究中,通假字、副词研究独树一帜,成果显著。对中医早期病名、药名、术语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性。2014年,裘锡圭先生主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全部简帛书籍资料,彩色图版采用湖南省博物馆提供的高清彩色照片,印制精美。因此,进一步方便学者进行医书残片缀合的研究。其他学者对马王堆医书文字的零星研究不绝如缕,有些是以医书篇目为纲考证,如潘远根《马王堆医书<杂疗方>考辨》。有些专攻讹字研究,如刘玉环《<马王堆汉墓帛书(肆)>补释》。有些对医书的字词进行厘正,如“强食产肉”“参舂脉”等进行内涵诠释与术语源流的研究。

3药物方剂学研究成果

马继兴先生对马王堆医书中的药物品种与数目进行了总括研究。夏洽思对马王堆医书药物的源流、品种数目、命名方式、药物炮制、药物剂量与剂型、用药方法与禁忌、药物的临床使用等进行了总结。马王堆医书药物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五十二病方》《养生方》和《杂疗方》几部医书。张显成对一些疑难药名进行了考释,并结合其他汉代简帛医书如武威汉简等,将简帛医书中的中药异名进行了总结研究。郭建生等对《养生方》的性药进行了探讨。

在方药研究中,马王堆医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研究大放异彩。尚志钧先生的《五十二病方药物注释》(皖南医学院科研科1985年油印发行)对书中247种药物进行了全面考证研究,对药物的出处、古代文献中该药的相关资料、《五十二病方》方药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2005年严健民编著了《五十二病方注补译》(中医古籍出版社),对帛书残缺文字大胆补注,解决了一些疑问。周德生、何清湖主编了《<五十二病方>释义》(山西科技出版社2013年),该书属于传统中医药临床精华读本系列丛书,对《五十二病方》中52类病和治病的方剂进行了分类释义。另外,有学者提出《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验方集。一些学者对《五十二病方》的剂型进行了考释,对外治法、疣的简便疗法、痔疮手术法等进行了研究和临床试用。

4养生文化研究成果

2009年以来,对马王堆医书中的养生文化发掘开始集中出现,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学者为主力。何清湖从聚精、养气、存神角度凝练总结马王堆医书的养生思想。2009年何清湖教授主编了《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一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首次對马王堆医书进行养生思想的大总结。喻燕姣重点研究了《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的食疗药方,统计了食疗药物的种类,认为食疗不仅有养生的作用,还有广泛的治病作用,食疗用药口服、外用结合,方法灵活,药食常常合用。黄巍从注重“聚精”“食养生精”,注重“房中守精”,提倡“药食养精”,“却谷食气”以养气,推崇药膳食疗四个角度对马王堆医书中的饮食养生理念与方法进行了总结。魏一苇从导引图、房中术、起居饮食角度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加强马王堆养生理论社会学研究、传播学研究的展望。21世纪以来,学者们能够从更加广泛而深刻的角度揭示马王堆养生文化的渊源、内涵和价值。如陈洪习认为由于自然环境、民本政治和社会思潮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地域特色显著、民生内涵深厚、人文色彩鲜明的马王堆养生文化。另外,从注重生命、注重民生、注重实用、注重生态角度分析了马王堆养生文化的价值取向。

5经络针灸学研究成果

马王堆医书中,《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的出土震惊了学术界,对研究《黄帝内经》之前的经络学说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一手材料。因此,马王堆医书中经络问题研究渐渐独树一帜。何宗禹对马王堆医书中有关经络著作成书年代研究的论文进行了集中参校,对经络学说的考证、经络实质的研究成果、循经传感、经穴脏腑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评论。彭坚对比了马王堆帛书和《史记·仓公传》的相关记述,认为“脉”的概念被“经脉”所取代发生在仓公时代,仓公《诊籍》中的“络脉”概念就体现了从马王堆帛书“脉”到《灵枢·经脉篇》经脉系统的过渡。另外,彭坚认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等马王堆医书中只有灸法、砭法而绝无针刺法,两书成书应在战国至秦汉之际;而从《足臂十一脉灸经》到《阴阳十一脉灸经》再到《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恰好体现了经络学说发展的三个阶段;《脉法》和《阴阳脉死候》两书则揭示了如何用灸法和砭法产生脉的感传现象来提高治疗效果,认为“脉”表示血管,并含有气、血两种物质,这是脉的本义。一些学者对马王堆医书时代是十一脉而非十二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如袁玮提出在十一脉之前可能存在六脉说。王家骜从补泻思想、砭灸材料、砭灸部位、治疗学思想等方面对马王堆医书针灸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认为已经采用循经砭灸和朦胧的穴位意识,局部砭灸则体现对经络脏腑关系的一定认识,而且注重经络辨证,无论寒热百症皆采用灸的疗法。石全福对比了马王堆医书和《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认为经络辨证的早期发展是一个从“务实”到“务虚”的过程,即从单纯的解剖部位到后期从整体功能上加以理解的过程。关晓光凹认为医书中的十一脉主要指血管,并无脉中流气的记载,当时血脉和经络尚未分化,脉既是诊断的依据又是施治的目标。证的概念尚未完全形成,只是以病的形式零散存在,马王堆医书出现标志着脉证关系初步形成,为后世辨证施治奠定了基础。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韩健平的《马王堆出土古脉书研究》一书,该书对“脉”的概念,狭义“脉”名的消失过程和穴位的演化关系,“阳明”“厥阴”等脉的实质和命名进行了考证,是一部全面总结马王堆医书经络理论的著作。

6其他医论研究

对马王堆医书的研究还体现在时间医学、骨伤科成就、男科、胎产生殖理论、生命观、祝由疗法与巫祝文化等方面,但是这部分的研究成果少而孤立,值得进一步发掘。胡剑北从因时摄生、择时施法角度分析了马王堆医书中的时间医学思想,认为马王堆医书中治病养生均重视因季、因月、因日而宜,择时重在旦时,用药、摄生锻炼都在旦时。马王堆医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时间生物医学文献之一。章红英对马王堆医书中的消渴病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医书中并未出现“消渴”一词,书中的“消”“渴”“喝”“饮”也不指消渴病,反而是《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出现了“热中”一词,该词在《黄帝内经》频繁出现,体现了热中与消渴病密切相关。马王堆医书的“热中”病症状为多尿,嗜饮,为厥阴肝经所主,治疗可用灸法。陶惠宁整理了马王堆医书中的骨伤科成就,医书中的20多个骨学名称有16个骨名可以在《黄帝内经》中见到。认为马王堆医书已经提出了“痹”的症状记载,对10多种骨伤病也有了分类治疗理念,骨病治法主要有消毒、清创、包扎、止血、止痛、止痉、解毒、祛斑等,说明汉代骨伤科疾病诊疗水平已经提高到一定的阶段。李波男等整理了马王堆医书中男科疾病临床治疗的内容,认为当时已经用阴阳相济法治疗少弱精于症,用七损八益理念防止早泄,身心同调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药食同源调护男科疾病。刘蔚对马王堆医书《十问》中的生命观进行了发掘,认为其有三个层次:生命来源为阴阳,一切价值中“生最贵”,养生之道就是体察天地阴阳之道。陈农对《胎产书》的胎产生育观进行了总结,研究了书中的求于思想与常用做法,认为该书是中国养胎法的祖本,在母婴保健方面也有一定措施。刘吉善认为马王堆医书已经有了生殖医学的初步观念,强调生殖与防病、养生长寿密切相关,其与脏腑联系主要属肝所辖,与后世属肾之论迥异。李丛对《五十二病方》的禁咒内容进行了研究,认为涉及病证14种,禁咒法分禁忌、符篆、咒语3种,而咒语又分祝愿辞、陈述性祛邪祝辞、诅咒威慑辞3类,咒语表达方式有9种,动作有禹步、画地、吐唾沫等。沈晋贤对马王堆医书中巫祝用土现象的源流进行了梳理,认为先秦巫医盛行,用土法以巫术为主,汉代以后巫医同源异流,用土行为巫、医兼有,唐宋以后,儒医理性化发展中医,用土归人理性正途。

7马王堆医书进一步研究发掘的几点建议

从46年的整体研究来看,马王堆医书研究价值巨大,研究热度一直在延续。但是总体而言,论文总量并不算太多,研究广度大,但是深度不够,研究的角度过于集中在医药领域,忽视了马王堆医书的多元研究价值。因此,本课题组在承担了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湖湘中医古籍的数字化保护与研究”后,将马王堆医书作为重点数字化保护对象之一。现对后续发掘研究提几点建议。

(1)结合时代背景,加强秦汉时期中医理论承上启下作用研究。一般认为马王堆医书早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化过程中早期成果的总结。因此14种医书在医药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承上启下,而我们对《黄帝内经》中许多理论的源流梳理不够,因此,可以将马王堆医书与近似时代的老官山汉简医书等资料对比,追本溯源,找到秦汉中医理论成熟的脉络。

(2)进一步从文化角度发掘马王堆医书的人文价值。中医的理念不仅是治病,更注重治人、治心。马王堆医书的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为医药学研究,更应该发掘书中体现的法于阴阳、天人合一、循序渐进、身心结合治疗、形神俱养等人文理念。文化价值研究应该是下一步马王堆医书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中医的文化性日渐受到重视,而先秦秦汉时期的中医文献更多地体现了传统哲学、传统思维的特色,中医理论和养生学说也在此一时期高度综合各家之说得到整合与完善,值得追本溯源深度发掘中医理论脉络。

(3)加强马王堆养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当代宣传。马王堆养生文化经过学者的努力,已经初成体系,应该进一步从兼容并包的养生理论融合、独树一帜的养生理念、丰富的养生技法、最早的心身医学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应借助社区健康讲座、公益性养生视频公开课等形式加强马王堆养生文化宣传。借助养生文化,还可以加强相应创新转化研究,如古汉养生精、古汉酒、马王堆药枕等实用养生产品的理论依据研究与延伸开发。

(4)进一步加强马王堆医书的语言文字研究,对中医早期术语的命名或形成规律进行整理。秦汉时期是我国语言文字急剧变化、扩增的时期,大量医学术语也纷纷涌现。进一步加强马王堆医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字形学等研究,可以丰富秦汉方言研究,对秦汉训诂学提供辅助资料,并且有助于加深对中医早期术语形成的理解。

(5)借助“一带一路”政策效应和湖南省博物馆的影响力,加强马王堆医学文化传播研究。马王堆汉墓出土46年来,每隔10年相关部门都会举行马王堆文化国际研讨会一次,因此马王堆医书文化在海外有相当的知名度,海外相关领域研究专家也较多。如Donald John Harper(夏德安)、Ivana Bulian、Ernesto Nastari-Micheli、Livia Kohn等专家分别就马王堆医学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历史源流、医疗体操、养生保健等多角度对马王堆医书进行探讨,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其中尤以夏德安教授最為著名。在国家战略政策和海外传播态势俱佳之际,我们应该在传播领域加强对马王堆医学文化的现代挖掘,使这一祖国传统医药学焕发新的风采。

马王堆医学文化和马王堆汉墓一样,令人叹为观止。40多年来,湖湘文化界和医学界对马王堆医书研究都非常重视,湖湘研究成果集中在文字训诂、文化现象分析、女尸保存和医药实践检验方面,进一步发掘研究的空间仍然很大。随着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湖湘中医古籍数字化文库”的建立,将有更多的学者能方便地接触到马王堆医书,进行多角度的深度研究,让马王堆医学文化长盛不衰,成为湖湘中医文化的一大特色。

猜你喜欢

马王堆医书研究
神医的秘方
白蜡树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马王堆帛书的书体形态
马王堆帛书的书体形态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马王堆”走进上海龙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