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青霞色

2019-09-10张轩狄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丹霞山本地人满山

编前语

2019年8月6日,来自广东各地的三百名中小学生在韶关丹霞山参加了“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生自然观察写作大赛”决赛。

本次作文大赛是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广东省小作家协会、广东教育学会环境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

本届大赛的题目为“绿色在我手中”或“你好,丹霞……”突出了生态文明意识的宣传教育。各参赛选手不负众望,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现辑录张轩狄等获得一等奖的十五位同学的作品发表,以飨读者。

傍晚六点整,丹霞景区内,最后一批游船呼啸起航。

正值炎炎夏日,天黑得慢,这个点了,天际还被夕阳染了半幕绯色。江水悠悠,浪涛碎了残阳倒影。归巢的倦鸟落在芦苇荡间,将满身的疲惫放逐江中。丹霞连绵起伏的山脉以身入畫,红色山体上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刻痕,无声控诉岁月的刀削斧劈。山顶上一片密密匝匝的绿意,从山顶晕染到江底。

我坐在游船上,随着水波荡漾,听着本地人和着微风介绍丹霞山独有的各色景致,倍觉舒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用数千万年的时间构造了这无与伦比的丹霞地貌,还给予后人发挥无限想象力的空间。山体可以是象、是虎,绿植可以是帽子、是屏风。转个角度,又是崭新的模样。

附近捕鱼为生的村民归家了。乌篷船摇,披着蓑衣草帽的渔人嘹亮的歌声响彻天际,似要与蛙鸣蝉啸一争高下。这幅渔舟唱晚图,落在我眼里,比之江南更胜几分。

转过群山,放眼望去,巍巍古寺伫立陡崖峭壁边,一东一西,遥遥相对。白墙黛瓦被夕阳镀上绯色,更显宁静庄严。

游船靠近水电站,需要返回了,晚霞从身前转到身后,斜斜打在每个人的脸上,旖旎出一片暖色。

回程中,那本地人指着一株山脚下的树,叹息着说:“这是丹霞梧桐,因为近些年来被乱砍滥伐,已经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了”。我望向它身后满山的凤尾竹,想着:那可以带来大量盈利的丹霞红豆呢?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落得这个下场?

浩荡的广阔江面上,忽然飘来一个极不和谐的白色物体。我不经意间望去,却被那抹白刺痛了双眼——那竟是一个塑料袋!

我想起昨日攀山时,在多处的树木上都能见到人为刻字的痕迹,有的是姓名,有的是年份,有的更是“到此一游”……有些树上没一处完好的地方,全是累累伤痕。这简直是对丹霞山、对大自然赤裸裸的嘲讽与讥笑,蔑视与亵渎!

一个巴掌大小的塑料袋需要数百年才能完全分解,一道不足手指长的划痕会伴随树木永生。这等行为,无疑是荼毒了丹霞无数生灵,玷污了这一方净土。我对此深感心痛。

船即将抵达码头时,天边最后一抹绯色也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满山弥漫起的烟雾。烟味浓烈,并不好闻,呛得我想咳嗽。终于上了岸,逐渐远离那被夜色和烟雾笼罩的群山,我低着头快步走,心中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忽然想到一句歌词:

“风带来,山那头白鹤的问候,还是那般温柔。”

(指导老师:朱小兰)

刘文峰编辑点评:文章在描绘丹霞山的景色上颇具诗意,从多个角度描写了丹霞山的美。又从游览丹霞山时看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为落脚点,表达了自然环境需要人类来保护的主题。

猜你喜欢

丹霞山本地人满山
本地人
本地人
南方和北方
本地人,外地人
“少年满山”系列
丹霞山研学旅行市场开拓策略
满山葡萄红艳艳
皱眉人
仁化·丹霞山
第三颗子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