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2019-09-10王欣艳汪云霞肖菊蘋

高教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建学科院校

王欣艳 汪云霞 肖菊蘋

摘  要: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大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具有校地互动、政策扶持、管理强化等优势,同时在科研团队、学科文化、经费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面临新时代教育发展机遇和来自同类院校、职业院校及内在生命力提振需求等挑战,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应扬长补短,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名片。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学科建设;态势;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0-0054-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local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teraction, policy support,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subject culture, funds and so on. Faced with the opportunities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nd the challenges from similar colleges,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ir inherent vitality,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up for each other's weaknesses and create their own business cards.

Keywords: local new undergraduate cours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dvantage; inferiority; opportunity; challenge

當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已成为新时代国家教育战略的着力点。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讲,深入落实讲话精神,找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着力点至为关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高校层次不同,人才培养的发力点各异。

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讲,“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科、教学、教材、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五个子体系”[1],在这五个关键子体系中,学科、教学、教材无疑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软肋,尤其是学科发展,地方高校与重点大学学科建设水平相去甚远是不争的事实。而在注重高校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今天,学科建设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础,作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不容忽视。内功不修,不用与重点高校比较,在与其他同类高校的竞争中就会首先失利,遑论其他?高校的性质以及学科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它在高校发展工作的龙头作用。

从长远发展来看,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学科建设必须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抓住问题关键,进而进行战略规划与实施。深入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其具有如下特征:

一、优势

1. 校地互动优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根植于地方,承接地气,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对于所在区域的历史与现状、优势与不足比较熟悉,在进行学科建设时能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找到很好的契合处与突破点;从学科内涵与功能看,能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储备,与地方形成了良好的双向互动。以H学院重点特色学科微生物学发展为例,该学科借助高端人才集聚优势,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瞄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老白干酒类品质控制与改良、保健饮品研制等方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多项成果获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应用研究成效显著,建设期4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数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 政策扶持优势: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引领和扶持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对于学科建设的关注度不断加强。以河北为例,据调查,目前河北省省属老牌本科高校都有省级重点学科,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均有2门以上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在建,即使是晚近升本的各学院也均有2-3门重点发展学科。成为高校发展的必选项虽然可见背后教育行政扶持、资源竞争的推动作用,但这也客观上促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学科的布局与成长。

3. 管理强化优势:为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大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都设立了专门负责学科建设的组织机构,如科研处、规划办、学位办等,并出台了相关制度推动学科建设。几个周期建设过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优势学科实力得到提升,在队伍建设、科研产出、条件保障等方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的能力逐渐提高。

二、劣势

1. 缺少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与学科文化。尽管经过几年的建设,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与充满活力、开放健康的学科文化却始终没有建立。突出表现在:缺少顶尖、高端人才作为团队核心引领学科发展;科研方向不明确、缺乏精准定位,科研用力分散;问题意识薄弱,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性不强,学科建设近封闭状态;科研队伍结构配备不合理,没有形成有力的科研梯队;学术成果少,层次低,在学术界影响小。

2. 学科建设被边缘化态势明显。转型发展形势下,新建本科学校作为教学型高校,日趋重视教学与人才培养,却忽视了学科建设作为高校的本体与核心竞争要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加上教育行政部门缺少持续性政策激励扶持,其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弱化,研究关注地方新建高校的学科建设的学者越来越少。以中国知网2014-2018期刊论文统计数据为例,搜索主题词“学科建设”,相关文章数总计7469篇,核心期刊2311篇;但其中主题词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或“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等相似语词的,文章数总计只有147篇,核心期刊只有37篇;将后者主题词“学科”换为“教学”,相关文章数总计1427篇,核心期刊187篇。统计数据一方面说明,相对重点高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尚未进入高校研究专家学术视野,另一方面说明,在人们的意识中,教学相对于学科,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显然要重要得多。

3. 学科管理松散、经费不足。尽管大多数学校有专门机构负责学科建设,但建设时间短,管理经验少,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从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看,学科管理主要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科研部门作为学校学科管理的主体,只起统筹、监管、指导作用,学院层面具体执行学科建设任务;学院层面,人财物分配权却为院长控制,学科带头人一般只有协商权和建议权,其从学术角色出发的建议往往不能为从行政角色出发处理事务的院长批准,导致学科带头人“学科管理角色逐渐边缘化,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管理中的引路人和决策人的作用”。再加上地方本科院校经费紧张,学科建设管理经费拨付不足,造成有些院所空有招牌,形同虛设。

4. 外部支持少,获取资源能力差。由于学科内在发展的薄弱,如缺乏具有战略规划、远景的领军人物,学科研究方向不确定、科研团队能力有限、学科学术产出贫瘠,加上学科发展封闭,与它所依赖环境中的因素互动不良,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许多重点发展学科获取资源能力较差,不能建立高水平的学科平台,难以吸引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成功申报高级别课题研究项目机会少,社会服务职能弱化,也无法获得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与合作研发机会。

三、机遇

(一)国家“双一流”倡导与成都宣言的出台

自2015年底被提出至今,“双一流”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人士思考未来发展时,所面对的最大命题。双一流建设主要针对的是全国42所重点大学,地方本科院校还要不要搞学科建设?答案不言而喻,当然要进行,因为它是高校之所以称作高校的本质特征与核心竞争力。只不过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来讲,我们的学科建设认清自身实际,“因地制宜”,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开拓自身向上发展的空间。

2018年5月成都宣言的发表,则提醒我们,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大学永恒的根基,有意识地强化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的联系,要在一流建设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在正确轨道上推进一流建设。

(二)区域协同发展带来人才技术交流合作便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要发展重点学科,亟须高水平的科研领军人物。以河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为例,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方兴未艾,京津地区高校凭借强大的竞争优势地位,吸引、聚集了多于河北几倍的高端人才、技术,借助京津冀协作发展势头,有利于河北地方高校在学科队伍建设上“探索多渠道的人才柔性流动方式,综合运用兼职兼薪、客座顾问、科技联姻等多种形式,推动京津高校高层次人才以咨询、讲学、技术诊断等方式在区域间从事兼职活动”[2],从而改变河北地方本科院校高端人才匮乏现象,带动学科及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新建本科院校正值硕士点申报期

硕士点建设是新建本科高校发展进程中阶段性的重点工作,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基本条件中,学术队伍和科学研究是最核心的条件。因为学术队伍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决定着其指导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科学研究同样要能够满足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需要,且科研成果突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同时研究方向应相对稳定、特色明显。目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经过8年以上建设,正值硕士点申报期,集中优势力量,积极谋划重点学科发展,向高水平学科迈进更是当前工作重中之重。

四、挑战

(一)来自同类院校的挑战

当下,市场经济的效益为先与优胜劣汰原则已逐渐为大学所认同,从过去政府宏观规划、呵护发展的状态走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面对的是全国重点大学、省级重点大学已然淘洗过却依然需要凭借实力与同类院校竞争获取资源的市场。如何在全国600多所地方院校中脱颖而出,如何在省域内同类院校的竞争中获取“稀缺资源”、战胜对手,学科建设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任重道远。

(二)来自职业院校的挑战

自《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描绘出未来30年发展蓝图以来,以职业教育为根本的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平台,获得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这给同样处于地方、负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技术与人才服务的新建本科院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毕竟职业院校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相比,在实践操作、产教融合等方面具有较深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应用型人才需求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如何与职业院校相区别,打造具有创新意识的更能适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学科建设在关注前沿、与时俱进引领科技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来自内在提振生命力的挑战

任何事物要生存,外围的环境固然有重要影响,但关键还在于其内在核心生命要素活力的激发。停滞不前只会带来默默消亡。学科内在生命力的提振本能要求处于转型发展机遇期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各类学科,要寻找自身科研优势,秉持差异化竞争理念,向有特色的重点学科目标前进,循序发展,持之以恒,形成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学科独有特色。

基于以上分析,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现状,发挥优势,克服短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结合时代要求、地域特征与需求、学科特点,量身定制学科研究方向,建立科学的具有内在激励作用的学科管理机制,以创新发展科技文化、培养适用的人才、服务社会为导向,逐步形成自身的科学研究特色、课程教学特色、人才培养特色,辐射和带动高校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促进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学校的特色名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zdgk_sxml/sxml_zwgk/zwgk_zyjh/zyjh_zyjh/,2018-01-23/2018-02-06.

[2]黄志勇,颜洁.广西在全国新一轮开放中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兼论广西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J].改革与战略,2014(11):66.

猜你喜欢

新建学科院校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超学科”来啦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