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特色及中国方案思考

2019-09-10周燕贾柠宁李静张佳景马波

高教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方案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

周燕 贾柠宁 李静 张佳景 马波

摘  要:文章旨在探究中国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形态及方案,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助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发展,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升级版,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中国特色;中国方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0-0024-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university creative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Forming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Project", boosting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personnel in universities.It can alsoachieve "the innovation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create a new era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upgrade, which hassignificance of time value and reality.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project; talent training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做了明确要求,划时代地开启了中国高校全面深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纪元。《意见》总体目标明确要求: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2015-2018三年的时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从零散到覆盖的过程,现在将经历全覆盖到初具特色的过程,当务之急是升级发展,解决好创新创业教育立德树人、创新创业教育跨界融合、创业创新教育生态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定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要体现国家战略、突出本质要求,又明确价值取向、表达社会需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彰显时代特征、中国元素、中国方案。党的十九大后,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意义更加突出,探索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的形态及方案,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2.0升级的实现。

一、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任务

(一)推进高校“双一流”的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国家建设、社会需求、学校特色的实际,突出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主线。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特征,对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体现了新知识生产模式的时代要求,必然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質、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健康成长。创新创业教育是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少一流大学借助“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自身飞跃。

(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生态发展

高校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就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的“三融合”生态发展趋势。一是,坚持育人为根本,将思想政治教育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作引导,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全程贯通。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补齐短板、丰富课程、全面推进、强化师资、科学研究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三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课程体系彰显创新创业内涵和专业特色,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构。四是,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特色、时代需求、人才培养三者的高度契合,达到目标融合、机制融合和模式融合。

(三)实现创新育人的“全生命周期”升级版

面对全体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构建覆盖教育教学、实践创新、项目培育、团队孵化等“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教育价值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再造、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服务平台的完善,创设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创新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学生投身创业实践的机会。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时代双创教育“全生命周期”的升级版。

二、新时代高校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一)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特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应突出人才培养方法创新、跨界融合教育创新、“互联网+”途径创新、师资队伍结构重塑、保障体系完备有力等特点,方式上主要体现融合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特点。

(二)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改变了以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模式改革将是高校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落脚点”。创新创业教育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建设跨界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创新人才教育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为面向所有、合力全程、资源开放的特色。

三、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创新创业教育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创新创业教育迈进新时代。2016年至今,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逐步实现,与国家事业“同频共振”。站在新时代的交汇点上,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新认识”,承担“新使命”,明确“新定位”,发出“新声音”。

“新认识”就是高等创新创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地方经济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创新育人、育创新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水平。

“新目标”就是创新创业教育要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作用,为新“两步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解决好创新人才培养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中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

“新定位”就是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更高,对“双一流”建设的作用从基础支撑转向了支撑促进并重,目前正在从普及化阶段进入到提升阶段,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改革中起到关键作用。

“新声音”就是创新创业教育要自信,要发出中国声音。积极为高等教育发展呈现智慧方案,为中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做贡献,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创新创业教育要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主动融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战略。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高等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有创造、有成就和有事业的品质,树立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勇于创新和挑战的人生态度,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把握国家发展的大趋势,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包含着探寻求真的科学精神,蕴含创造出新的奉献精神,其内含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两个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及时代新人。

(三)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大培养的规模和数量,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跨学科课程、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和创新创业双学位等多种形式。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创新创业合力,通过学科交叉,激发学生的创新創业灵感、探索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制定柔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建立灵活的学习制度,改革考试方式,拓展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学生创新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发展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带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科学研究、项目服务、成果转化、地方发展紧密结合,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学校内部要加强跨部门协同,统筹整合好教务管理、就业创业、科学研究、团委活动等资源,加强高校与科技界、产业界、投资界的合作,完善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聚集创新创业要素和资源,形成全方位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四、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国方案的思考

(一)“融合、跨越、覆盖”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融合式”人才培养设计。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角度,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质量得到提升,这也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跨越式”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多层次交叉式育人的新机制,使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融合型转变,既强调跨越性,又注重开放性,更突出系统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显著成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覆盖式”人才培养实施。扩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覆盖面,为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增长提供多样化发展路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设施、基地建设、孵化园区等硬件保障条件建设。

(二)“多维立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实践方案

“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人文社科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的局面,将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的理念渗透到双创教育的全过程。

“联动式”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横向联动的教学新趋势。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必修、主修、辅修、选修制学分改革,同时积极实施弹性学制。

“全程式”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创新实践教学设计。使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开始,就接受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实践体验教学等,培养更多有素质、有能力和能成就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生态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案

1. 创新人才培养的“全生命周期”新趋势。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确定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生态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以教育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发展,可以最直接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人才培养的“全生命周期”新趋势的形成,在创新育人方式上保障了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和特色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

2. 借助平台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学校通过课程化、队伍化、实训化、项目化等,借助课程平台、实践平台、项目平台、服务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学的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平台,锻炼团队精神,强化实践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丰富课堂体验,用新型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全程个性化辅导,为最终的人才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实施以知识培养到能力培养转型为目的,结合创新型大学、创新型学科、创新型专业的定位,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平台的创新。

3. 建设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因此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创新创业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一是,选拔具有先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优秀教师组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侧重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和学科前沿等知识讲授;二是,聘请熟悉创业及有创业经历的社会名家、有创业实践经历的优秀校友担任兼职创新创业教师或创业导师,承担一定授课任务,开设讲座、开展案例讨论和创业实务指导等;第三,作为双创教育开展的重要环节,还需通过教育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四是,挖掘所有一线教师的创新潜质,特别是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教师,最大限度地把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全育人”。

4. 发挥学校引领和部门协同作用。学校各级部门充分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具体任务,并对评价标准及保障措施方面进行改革,结合校院、校企、校政合作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管理、协同合力、开放共享、三全育人,形成创新創业教育的良好生态环境。

5. 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发展的局面。创新创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有效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基因,打破常规、突破障碍,补齐短板,着力于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从普及到提升的发展,构建政策支持、社会介入、成果推介、学生参与的协同育人氛围,将社会服务需求项目、地方发展创新项目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创设使学生投入社会实践的机会。

五、结束语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国家建设发展需求、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来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持续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增长,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生命周期,以“双创”教育推进“双一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顺势而为,有效调整,实现新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发展体系,突显中国元素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

[2]刘贵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

[3]杜高峰,詹芳香.浅谈基于创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8-12-05.

[4]张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8(12).

[5]薛二勇,傅王倩.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全国教育大会的思想、形势、战略与政策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猜你喜欢

中国方案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