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专业与课程设置特色分析与启示

2019-09-10刘丽桑李建兴邹复民黄靖马莹陈炜林丽贤

高教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台湾课程设置专业

刘丽桑 李建兴 邹复民 黄靖 马莹 陈炜 林丽贤

摘  要:台湾的技职教育系统相当完善。通过对比两岸的两所特色鲜明的高校专业设置特点,并以电气类专业课程设置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比较了两校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的异同之处,大胆借鉴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对我校的转型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台湾;云林科技;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0-0018-04

Abstract: Taiwan's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quite perfect. By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distinctive universit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and taking 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electrical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high-schools in terms of specialty and curriculum settings, and gives some rational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ur university.

Keywords: Taiwan; Yun Tech; specialty; curriculum

一、概述

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一种基于社会分工并积极回应时代对应用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而形成的办学类型,其与社会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校志在建成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向台湾科技类大学借鉴办学经验并根据我校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摸索出新方案,无疑对推动我校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之隔的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都是中华民族,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和教育传统,语言相通、民俗相近。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曾经学习苏联教育模式,台湾学习欧美国家教育模式,随之分化开来。“现在台湾科技职业教育学制与体系的发展,已立下世界性的标杆,并为世界各国技职教育界所重視与肯定”[1]。台湾的技职教育比大陆的职业教育发展得早,所以台湾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曾走过的道路都是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我校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云科大)有着密切联系,是我校开展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合作院校之一,基于此,本文从云科大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着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有望为我校尽快实现“十三五”建设目标添砖加瓦。

二、专业设置

1999年以来,伴随着大陆高等学校扩招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这一表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即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否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需求相吻合。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结构应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尤其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人才市场竞争程度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校专业设置应和人才市场之间有良好的互动状况。综观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台湾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案例[2]。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是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主要动力;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就业情形和求学者的升学意向,适时调整专业及招生人数。相比较而言,台湾的私立高校、技职院校对劳动力市场的反应更为敏感。从管理体制上看,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匹配”模式。

(一)云科大专业设置

云科大成立于1991年,是技职教育的高等学府。学校定位明确,愿景将学校发展为以设计创新为主轴的“产学与创新合体、典范与分享并进”的国际/两岸院校。截至2018年9月份,学校现有工程、管理、设计、人文与科学、未来等5个学院及22个系、26个研究所硕士班与13个研究所博士班,学生人数近万人。

云科大采用大学-学院-系部建制,以社会领域分工的不同来设置学院,分别有工程、管理、设计、人文与科学四个学院。其中,工程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电子工程、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营建工程、资讯工程等7个系部,10个工程类研究所、5个博士班和4个研究中心,不仅是最大的一个学院,而且在工程领域上表现也是相当优异,在2012年世界大学ESI工程学领域排名为1172名与台科大同时进入世界前1%排名。管理学院下设企业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资讯管理、财务金融、会计等5个系部,学士、硕士及博士的5个学位学程和2个研究中心;云科大的管理学院已于2014年通过全球三大商管教育认证机关AACSB认证,正加速朝向世界顶尖大学管理学院目标迈进,跻身全球前5%的顶尖商学院,同时也获得哈佛大学商管教学使用权,使教学更具特色。设计学院下设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数位媒体设计、创意生活设计等5个系部,1个设计学研究所和4个研究中心;设计领域为云科大发展的重点,不仅有相当完整的教学与研究单位,还拥有国际设计联合学会亚洲唯一的分会。人文与科学学院下设文化资产维护、应用外语2个系部,汉学应用、科技法律、休闲运动、材料科技、技术与职业教育等5个研究所,1个师资培育中心,5个研究中心及数位媒体设计教学资源中心。

不难看出,云科大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密不可分,学校十分注重产学研,不管是产学合作单位的专门研究中心,还是用于培养硕、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所,都旨在通过产学合作促进专业发展,通过官、产、学联合来推动技术创新。而综合性研究中心则能更好地整合跨院、系现有的研发团队,促进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同时,学校注重将产业成果及产学研合作经验回馈教学,导入教材,最大限度上缩减高等院校的教育功能与市场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使学校人才输出与市场人才需求相结合[3]。

(二)我校专业设置

我校于2002年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由著名闽绅林纾和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先河。在百余年漫长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民族命运相连。自1908年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开始举办工业教育,经不断传承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特色为“大土木、大机电”,有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美称,愿景是建成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截至2018年10月,学校现有15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点,学生人数逾2万3千多人。

与云科大不同的是,我校是以学科领域的不同来设置学院,主要有机械与汽车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与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管理、人文、法学、设计、数理等学院,另有体育部、思政部、继续教育学院和4个独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也按照学科分类归入相应的学院,硕士班则可以跨学院管理,如我校的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点,含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现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四个研究方向,由信息学院、机械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学院分别招生与管理;我校的土木工程硕士点,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现代施工技术与信息化三个研究方向由土木学院管理,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和市政工程两个研究方向则由环境学院管理,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研究方向则由管理学院负责;类似的还有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工程管理、设计学等跨学院硕士点[4]。

(三)专业设置分析及启示

尽管学院设置出发点不同,但从专业上看,两校都是根据时代特征,与区域经济服务结合,不断调整专业,因此两校在基础学科领域和应用领域的专业设置上大体相近。不同的是,由于两岸教育背景及文化的差异,云科大提供的多种学位学程和其近年来新增的未来学院是区别于我校的两个特征。

未来学院,顾名思义是实施未来教育的学院,是一个培育可持续发展精英青年人才的项目,下设通识教育中心、前瞻学士学位学程和产业专案学士学位学程,是云科大的特色院系。除未来学院的两个学位学程外,其他的学士、硕士、硕士在职、博士等学位学程几乎集中在管理学院。

所谓学位学程,是指授予学位之跨院、系(组)、所专业领域之课程设计及组合。即学生可以打破系所限制,自由在本校跨系或跨院选修。如国际管理学士学位学程、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学程,就是指大一先上管理学院的共同專业科目,到了大二或大三时再选择管理学院下设有的专业作为确切专业。学位学程和一般系所是并行的,满足规定情况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入转出。学位学程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更好的灵活性,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用合一性和国际视野,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设置

每一种课程设置的背后都有相应的课程设置理念——课程观支持。目前台湾地区技职高校的课程设置依据的课程观是“新能力本位”[5]。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专业的具体课程设置,都是为了达成培养目标的具体实现。因专业众多,无法对所有专业课程体系一一分析,因而本文选取云科大和我校具有代表性的电气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具体如下。

(一)云科大课程体系

云科大的培养目标为:1. 传授基础学科及电机专业知识,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 训练专业技能、培养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 3. 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协调沟通能力,培养高效率、高心理素质,了解时代产业趋势、具全球化国际宏观视野的专业工程师;4. 培养专业伦理,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与服务的人生观。根据此目标而设置的课程体系含四部分课程:共同必修课、共同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进修课(选修)。

共同必修课主要有国文、英文、历史思维及哲学思考、体育、军训、宪法与立国精神。共同通识课主要有文学与艺术、社会与文化、哲学与宗教、生命教育、综合等。专业基础课由院必修的微积分、物理两门课和系专业基础必修课组成,每学期的系专业课3-5门课不等,主要是物理实验、工程数学、化学及化学实验、程序设计、数位逻辑设计、电路学、电子学、电磁学、电力电子学、控制系统、微机原理、通讯系统、实务专题、专业伦理与智慧财产权等。专业进修课(选修)非常丰富,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可以选修电机工程概论、基本电学、Fortran、资讯素养、科技英文导论、工程设计导论、光学概论、工程概率学、数位系统设计、电子学实习及数位逻辑实习等基本理论的专业课和实习课。大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方向,不同方向的选修课也不大一样。选修课的四个方向分别为电力系统与电力电子、系统与控制、通讯与资讯工程、积体电路与系统设计。选修课学分在43分-105分之间不等。

云科大的学制包括四技和二技两种,四技相当于大陆的四年制全日制体系,毕业的最低学分要求为136学分,最高不超过156学分。以136最低学分为例,其中必修学分97,选修学分39,每学期的选修亦有具体规定。

(二)我校课程体系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具体为:1、能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关领域(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电气装备智能化、机电控制、新能源等)进行复杂工程系统的分析、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2、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能够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关领域的系统运行、实验分析、设备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工程技术问题;3、能够运用行业内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跟踪电气工程领域技术发展,进行电气产品或系统技术开发及研究;4、具有较好的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从事电气工程产品销售服务、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技术管理;5、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终身学习渠道,为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长期培养目标为毕业5年后能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相关领域成长为技术骨干或一线管理人才,并具备工程师及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根据此培养目标而设置的课程体系含五部分课程: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选修课、院系选修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有政治类课程、数学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物理、创业基础、体育、军事理论、C语言程序设计等,共65.5学分。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制图、电路及其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及其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实验、电机及拖动基础、微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自动控制原理、系统仿真、电器控制与PLC技术、工控网络等,共43.5学分。从三年级开始,分为电气自动化和电力自动化两个方向,学生须择其一,每个方向的专业选修课是不同的,但学分是一致的,都是13学分。电气自动化方向的专业选修课为检测与转换技术、供配电系统、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数控系统;电力自动化方向的专业选修课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共同构成了核心课程。院系选修课有20门课供学生选择,如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专业概论、专业英语、新技术专题、电子设计自动化、特殊电机、机械工程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配网自动化、电力市场概论、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电气CAD、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PIC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控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等。除了信号分析与处理为3学分,专业概论和新技术专题各为1学分,其他大部分课程为2学分。学生必须修满10学分的院系选修课,其中必须包括创新创业类课程1.5学分。另外,学生还需修满10学分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以上课程学分总要求为142学分。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应用性本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新生军训外,我校电气专业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至四年级上学期为止,每学期都有2-3个实习和实践,包括金工实习、电工工艺实习、电子工艺与整机安装、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与实践、微机应用设计与实践、电力电子应用设计、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PLC应用设计与实践、专业认识实习、电气方向的供配电系统设计、电力拖动设计与实践和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践、电力方向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继电保护设计和电力自动化综合实践。四年级下学期则是专门的毕业设计环节,每生一课题,在指导教师带领下独立完成并答辩。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为38学分,加上上述的课程学分要求142,毕业总学分为180。

(三)课程设置分析及启示

两校的培养目标大体一致,基础必修课的差异较小,如英文、数学、物理、电路、电子学等,两校均有相应课程设置;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比例相近,约35%左右。不同的在于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

云科大將艺术、专业伦理、哲学宗教等列入必修的通识课程中,可使学生具有人文及法律素养、对生命和职业的思考、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相比之下,这类课程在我校的全校性选修课列表中。

专业课程的区别可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不同。专业必修课主要区别在于云科大在三下和四上有两个学期的实务专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培养学生的多元性能力,强调人文和科学结合,精神和技能兼备。而专业选修课的差异是最大的,首先是专业方向,云科大有四个选修方向,我校电气工程只有两个选修方向;其次是选修课程数量,云科大的选修课程数量多且广,我校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仅有5门课是差异化的。但我校提供了丰富的院系选修课,涵盖管理、机械、计算机、控制等领域,学生至少需要选修5门课才能满足选修学分要求,因此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技术和管理人才。最后,两校的部分课程性质不同,我校注重专业基础课,如电机拖动、信号与系统等为必修,云科大则都归属于选修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实务专题”。因为实务专题是区别台湾技职教育本科与普通大学本科课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其课程目标定位、选题来源、制作过程、方法选择、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具有职业性、行业性与实证性导向[6]。在台湾技职院校的四技和二技人才培养中,一般用实务专题的实施来代替毕业论文。但与大陆高校的每生一课题的毕业论文模式不同,实务专题要求以3-6人的团队形式完成,需要和行业、社会打交道并锻炼良好的沟通和和合作技能。实务的主题来自小组成员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性质上与我校的实践环节相似,但区别是实务专题过程更长且不是来源于教师摊派,实务过程从一学期到一年半不等。学生从团队合作过程中学会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去做好一件事,并从中获得可迁移学习的能力,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四、结束语

云科大自2012年3月起名列于“发展典范科技大学计划”的六所学校之一,得到了台湾当局为期4年的科研财政补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为我校建成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树立了良性的标杆。认真研究并学习借鉴云科大的办学方法和发展历程对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价值。与云科大一样,我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定不移推进内涵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才能真正成为示范性高校。云科大的校训“诚、敬、恒、新”与我校的“真、诚、勤、勇”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总之,在正视两校高等教育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我们要正确对待各项差异,合理消化吸收,进一步增强国际视野和产业特性,才能在相应的人才培养上更具先进性,才能不断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张天津.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J].职业技术教育, 2005,26(19):15-17.

[2]张宝蓉.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视角[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3]于洪,柳俪葳,黄泽烨.加强产学研合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 现代经济信息,2017(10):401-401.

[4]福建工程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EB/OL].https://yjszs.fjut.edu.cn/.

[5]邓晓荣.两岸应用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比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0,27(1):78-81.

[6]熊颖.我国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暨对大陆发展应用型本科的借鉴[J].职教论坛,2008,29(15):55-57.

猜你喜欢

台湾课程设置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