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劳伦斯《菊香》中的生态思想

2019-09-10倪曾鑫

关键词:菊香生态思想人与自然

倪曾鑫

摘 要:生态思想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贝茨一家与自然的关系解读《菊香》中的生态思想,并进一步剖析人与自然关系背后反映的社会和精神问题,指出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以及社会关系的异化、人类精神困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作品表达了劳伦斯对工业化和机械化的批判,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生态思想;人与自然;劳伦斯;菊香;工业化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的一位多才多艺且“多产”的作家,倾其一生创作出大量作品,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他因著有《儿子与情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而闻名于世。劳伦斯的家庭经历对他的创作影响巨大,大多作品都以工业时代下的矿业为背景,以塑造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矿工家庭人物形象为主,具有较大程度的自传性质。劳伦斯的一生都苦于肺病的困扰,“始终游离于人类工业文明的中心——城市,寻找自己灵魂的安息之地,寻找能够治疗肺病的‘清新空气”[3]45,因此他不仅在其文学作品中展示了自己的生态思想,以积极生态批评家的姿态解读其他作家的作品,而且反对工业文明,积极倡导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身体力行地实践生态思想。《菊香》开篇描写了工业化影响下自然环境的变化,随后主要叙述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Elizabeth)与他人之间的对话,以及伊丽莎白在等待丈夫(Walter)回家的情绪变化和面对丈夫死亡的内心独白,并穿插着对菊花等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女性与自然的亲近以及男性与自然的对立,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社会根源和精神根源引人深思。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菊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以文本分析为主,如《菊香》不同版本的比较、对《菊香》中“菊花”意象的分析、《菊香》的叙事手法、《菊香》中劳伦斯对工业主义的批判,或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菊香》。帝摩斯·摩顿(Timothy Morton)在《生态思想》一书中指出,“生态思想可能与我们想象中完全不同,它不仅仅与生态科学有關,还与艺术,哲学,文学,音乐和文化有关。生态学深刻地关注共存,一切存在总是共存的......生态思想不仅是关于非人类的事物,还与你、与我有关”[1]4。生态思想不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关系,还关注人与自然关系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即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我的关系。笔者将通过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进一步剖析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来解读《菊香》中的生态思想,呼吁人们构建人与自然美好和谐的生态社会。

一、《菊香》中的生态思想——人与自然

《菊香》中每当伊丽莎白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败时,她常常亲近大自然,寻求慰藉。同时“火”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为贝茨一家的困苦生活带来一丝温暖和光明,而工业化大肆破坏自然环境、沃尔特作为一名矿工最终在矿厂中窒息而死,则警示人类应善待大自然。贝茨一家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菊香》中的生态思想,当人类亲近自然时,自然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安慰;而当人类无节制地破坏自然时,必将受到自然的报复,呼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菊香》中贝茨一家关注自然,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首先女性和自然之间在精神上有着神秘的亲和关系,伊丽莎白在生活中常与菊花相伴,菊花在作品中的几次亮相都和伊丽莎白的经历紧密相连,菊花的开放败落暗示着伊丽莎白和沃尔特之间夫妻关系的起伏转折。菊花首次出现是在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中,“小路边缀满散乱的粉红色菊花,如粉红色的衣服挂在灌木丛上”[2]64,花团锦簇的菊花竞相开放、生机盎然。一个女人弯腰“从盖着毛毡的鸡窝里走了出来”[2]64,女性紧随菊花出场,呈现出自然与女性相互交融的和谐之景。同时粉红色衣服作为女性服饰,菊花的亮丽色彩也与女性之美相联系,暗示着菊花与女性休戚与共。“菊花,作为一种象征,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体现了自然之美。这一意象贯穿了整个故事,并与伊莉莎白的人生命运息息相关。自然的特征和女性的命运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4]68。随后菊花再一次出场,伊丽莎白的儿子扯下菊花并把花瓣丢在地上,伊丽莎白“怜惜地折下”、“把它们贴在自己的脸上”、“别在了围裙的系带”[2]65等一系列动作都向读者展示了她对菊花的同情和怜爱,菊花承载着她与丈夫结婚初期甜蜜美好的回忆,美丽的菊花被扯下仿佛美好的回忆被打破。儿子作为男性,对菊花毫无怜悯之心,随意扯断并丢下,暗示着人类中心思想影响下的男性对自然的攻击与征服,而伊丽莎白斥责孩子扯菊花,不仅是她对菊花的亲近、女性对自然的保护,而且是她和丈夫之间仅存的爱情余温的坚守、女性对人类中心思想的挑战与批判。

而当女儿看到别在围裙上的菊花异常兴奋,菊花第三次亮相,这时伊丽莎白与菊花的关系随着伊丽莎白的心理变化发生转变。伊丽莎白长时间焦急又担忧地等待丈夫沃尔特回家时,愤怒夹杂着恐惧在其心中回荡,当女儿闻起菊花的香味,她否认其香味,“对我来说不好闻。我和他结婚的时候有菊花,你们出生的时候有菊花,而第一次他喝醉后被送回家时,他的纽扣眼上也别着枯萎的菊花”[2]70。对于伊丽莎白而言,菊花也许在其结婚之初意味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是她和丈夫相爱的见证,而现在却是丈夫酗酒的标志,是丈夫背弃爱情、违背诺言的体现。当伊丽莎白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时,菊花再一次出现,“屋子里有菊花发出的冰冷的、死亡般的味道。伊丽莎白站在那里,看着那些花”[2]77,在这里菊花意味着她丈夫的死亡,以及她茫然、不知所措的复杂情绪。在一个男人撞倒花瓶后,伊丽莎白没看她的丈夫,而是立刻走进房间,去拾起那摔碎的花瓶和花,这是菊花最后一次出现,伊丽莎白看到菊花撒落在地,不顾一切拾起花瓶和花,就像拾起她和丈夫过去美好的回忆,拾起美好生活的希望。无论是伊丽莎白、孩子,还是结婚初期的丈夫沃尔特,都表现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与自然和谐相处。

《菊香》中多次出现“火”这一意象,火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不仅能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温暖,还能给人们带来光明,使人们的生活充满活力。火在贝茨一家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厨房充满炉火的光,“女孩面向壁炉挡板蹲着,在火前慢慢地翻动着一块厚厚的面包”[2]67。火不仅提供热量满足家人的生存之需,“屋内所有的活力好像就在那白色温暖的壁炉里”[2]67,还为孩子们创造一种温暖的气氛,等待父亲回家。女孩认为火看起来很漂亮,“而且它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你能直接闻到它”[2]68,和她的母亲一样,她愿意亲近火,亲近大自然。整个房间都在红色炉火的照射之下,女孩在火光的映衬中变得更加美丽,与自然融为一体。煤炭本是自然的,是火的来源之一,而当煤炭成为人类工业文明的产物,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它带来更多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沃尔特死亡的自然因素警示人们增强生态意识。当伊丽莎白把煤块丢进火里,黑暗笼罩着整个屋子,“煤一块一块地放到红红的炉火上,暗影映在墙上,直到屋子几乎完全笼罩在黑暗中”[2]69,这暗示着当煤矿作为工业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时,便会驱走热爱的光明和温暖,带来黑暗和冷漠。但撇开工业文明下人类主宰自然和资本主义下人类追逐自身利益的思想后,煤矿作为自然资源,本质上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给人类世界带来更多光明和温暖。对人类而言,火是多么重要啊,大自然是多么重要啊!另外,从沃尔特死亡的原因来看,他并没有被矿石砸到,而是被困住而窒息身亡,矿石象征着工业,空气象征着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便可承蒙大自然的无限恩惠,而人类不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资源,破坏自然环境,必将遭受自然的报复。这种因自然因素死亡的奇怪现象正反映了生态思想对保护自然、节约资源,批判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无节制破坏,呼吁人类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根源

《菊香》中伊丽莎白与菊花有着自然的亲近之感,而沃尔特却在矿厂中自然窒息而亡,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状态受到种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贝茨一家生活在一个工业化和机械化的时代,煤矿产业不仅破坏自然坏境、切断人与自然的联系,而且给社会底层劳动工人带来极大的生活压力,破坏美好和谐的夫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造成女性与自然同受工业化迫害的“共命运”、工业文明下男性与自然的对立。从伊丽莎白与沃尔特之间夫妻关系恶化、与其他人之间关系的角度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生态思想对城市生活和工业化的批判谴责,以及对原始自然生态生活的称赞。

贝茨夫妇在结婚前都是简单淳朴、乐观开朗的人,他们都喜爱菊花,热爱大自然。伊丽莎白在等待丈夫回家的时候,对她的孩子们说:“如果你父亲回来了,他就会继续说当一个男人流着汗从矿坑回家时不需要炉火。——一个酒吧就总是足够温暖了”[2]68。伊丽莎白希望在丈夫辛苦工作一天后回到家,给他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以减轻其承受的压力,同时伊丽莎白运用反讽表达其对丈夫去酒吧酗酒的反感与不满。“在等待丈夫回家的过程中经历了:忍耐一自我安慰一猜忌一愤怒一担忧一恐惧- -镇定一悲痛、敬畏、内疚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理过程”[5]2,孩子们睡着后,她带着五个月的身孕去了瑞格里(Rigley)家询问她丈夫的情况,伊丽莎白内心是十分关心丈夫的。然而丈夫在“纳尔逊贵族酒馆”吹牛说他要花半个金币却只给了家里23先令,伊丽莎白对丈夫这一行为感到无奈、失望,为了支撑家庭,不得不对他施加更大的压力。至于沃尔特,作为一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矿厂工人,一方面他在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不得不承受来自工作的压力,煤矿产业使他不断破坏自然、与自然对立,以满足工业时代下资本家的利益需求;另一方面,作為一个丈夫和父亲,他是家里的一家之主,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他需要夜以继日劳累地工作才能勉强支撑家庭生活,“在双重压力的逼迫之下,瓦尔特没有更好的选择,只有走进酒吧,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以求获得暂时的逃避,形成了消极的反抗。两人之间自然和谐的关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对抗的状态”[6]112。为了维持生计,这对夫妇唯一的目标就是挣钱,似乎只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才可以减轻生活中的痛苦。他们似乎不再一起欣赏自然美景,也没有了有效沟通。《菊香》中原本关注自然、亲近自然的一家人,因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一家之主沃尔特酗酒成性,夫妻关系恶化,进而导致伊丽莎白与自然亲近、工业文明下男性与自然对立的两种状态。“英俊开朗的丈夫变成酒徒,美丽温柔的妻子变得粗暴冷漠,天真无邪的孩子变得多虑不安。是酒破坏了这个家庭吗?小说最后明确告诉我们,真正破坏这个家庭,置贝茨于死地的不是酒,而是矿井,这个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象征”[5]4。

作品中多次描述“火车”,火车是工业化的产物,象征着工业文明,而伊丽莎白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不断索取、利益自然资源以追求物质财富,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与自然对立。当他来到女儿家的时候,伊丽莎白直言“我没指望你会来”,她在某种程度上与其父亲并不亲近。当他谈起他的女婿对家庭置之不顾,把钱花在酗酒上,认为沃尔特这一不负责任的行为是理所当然的,并评论道:“当一个男人花钱办不成事,却行同禽兽的时候,倒是件好事”,在工业文明下他毫无底线,价值观扭曲,与亲近自然的伊丽莎白格格不入。同时,伊丽莎白与邻居们的交往也反映出工业社会对他们与自然关系的影响。当她到瑞格里家问她丈夫的事时,瑞格里太太很乐意向伊丽莎白伸出援手。同为女性,邻居瑞格里太太是许多个孩子的母亲,具有较强的生育能力,热心淳朴,也是一位亲近自然的人。当他们得知沃尔特不在“威尔士王子酒馆”时,瑞格里继续到其他酒吧帮忙寻找沃尔特。他们担心沃尔特,也希望帮助这位孕妇找到自己的丈夫以消除她的忧虑。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矿工,还留有热情与善良,但他们却无法逃离工业文明的戕害,时常往返于酒吧,远离自然。在物欲横流的工业化时代下,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的主要创造者和攫取者,男性趋于享乐主义、追名逐利。作为矿工的男性位于社会底层阶级,上层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双重压力迫使其不断向自然索取矿产资源、破坏环境,变得机械化,纵身于自身享乐,与自然渐行渐远;而女性的压抑却无处释放,与同样受到工业文明迫害的自然休戚与共。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根源

《菊香》中沃尔特在结婚之初也与伊丽莎白一样热爱自然、关注自然。而物欲横流的工业文明使人们步入精神困境,追逐金钱和利益的欲望日益膨胀,沃尔特逐渐迷失自我、远离自然,最终丧失生命、回归自然。伊丽莎白在等待丈夫沃尔特回家的过程中,经历了猜忌、愤怒、担忧的情绪变化,也曾否定菊花的意义、怀疑与丈夫的感情,而面对丈夫死亡,她从开始的镇定与理性到最后的悲痛、愧疚与敬畏,最终在亲近自然中走向自我独立。伊丽莎白和沃尔特的精神困境以及双方独立的自我在困境中的改变与发展,影响着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有远离充斥着物欲和享乐主义的工业文明,才能重返和谐的精神世界,感受生命的活力,才能回归自然怀抱,与自然和谐共处。笔者将从沃尔特和伊丽莎白个人精神发展的角度对《菊香》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根源进行阐述。

从母亲的记忆中可以看出,过去的沃尔特乐观开朗、健壮善良,当他开始工作时还不忘把自己的工资给母亲。在他接近自然、未被物欲纵横的工业文明异化思想影响时,他是个母亲的好儿子,也是妻子的好丈夫,是一个“自然人”。沃尔特在步入煤矿产业的初期,是“自然人”的代表,这类自然人往往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文化素养也不高,有时却拥有孩童般的天真。“他们远离人类的文明,远离文明中心的代表——城市,栖居于偏远的乡村荒野过着简单幸福的田园牧歌式生活,他们厌弃并排斥机械和工业,与此同时他们又或多或少地受到机械和工业文明的戕害;他们肌体强壮,生机勃勃,充满了原始的性活力”[3]77。在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人性日渐异化。结婚后的沃尔特为养家糊口不得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单调乏味、压抑人性的矿工工作,于是他借助酗酒以图一时之快,逐渐从一个好儿子和一个好丈夫变成一个酒鬼。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导致环境不断恶化,给人类带来了始料未及的生态危机。人类成为机器的奴隶,大规模的工业化致使“人被机械化了,人类社会被机械化了,人类精神也被机械化了”[3]55。因此当沃尔特步入工业社会之前,他是一个充满活力、淳朴健壮的自然人;当他踏入工业社会,远离自然时,他受到工业文明的污染,贪于享乐胜过对家庭的责任感,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人”;而当他去世时,他像牛奶一般白,像婴儿一般干净,他没有一块疤痕,清澈、纯净、洁白、美丽如一个初生的小孩”,没有了工业化的痕迹,他回归了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同时在丈夫的影响下,伊丽莎白精神思想也出现了许多变化,与菊花、大自然的关系也随之变化着。在结婚之初,她期待着和沃尔特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个有教养的人,可残酷的现实不断摧残着她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面对艰苦肮脏的生活环境,她精打细算、努力改善家庭的生活水平。生活的压力使她无法理解包容丈夫在酒吧花钱买醉这一行为,也因为思想上的鸿沟无法与丈夫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因此只能自己独自感受自然以排解心中的郁闷、欣赏菊花来重拾和丈夫过去美好浪漫的回忆。同时伊丽莎白作为女性无法在外工作,物质上不得不依赖其丈夫,精神也遭到工业化物欲思想的戕害,在女儿惊叹菊花的香味时甚至会否认,否认和丈夫的感情,否认菊花的意义,所以当听到丈夫去世时,她出奇地冷静和理智,她并没有伤心欲绝,没有担心丈夫的生死存亡,而是在计划丈夫死后的生活,对她来说丈夫受伤反而是一种累赘、一种负担,而让她愿意伺候丈夫的理由是丈夫能如她所愿远离酗酒、按她满意的方式下生活,而不是因为爱和关心!此时象征着夫妻爱情的菊花枯萎、凋谢,伊丽莎白与菊花的联系、与美好回忆的联系也随之消失。而当她面对丈夫的尸体时,“我做了什么错事”[2]80,她终于意识到他们之间的问题不仅在于她的丈夫,但也在于她自己。她带着恐惧和羞愧看着那具她曾经误解的赤裸裸的身体,心中充满着对他的悲伤和怜悯。“她曾否认他作为自我的存在——现在她明白了。她曾拒绝他的自我——而这就是她曾经的生活,还有他的生活——她感谢死亡,死亡重塑了真相”[2]83,伊丽莎白似乎突然顿悟:她拒绝的不是过去健壮、精力充沛的身体,而是沾满煤灰的身体,是被工業化压迫和摧残的身体,是人性遭到异化的身体。“她知道她屈从了生活,生活就是她现在的主宰。但从死亡——她的终极主宰那里,她却带着恐惧和羞愧畏缩了”。最后,伊丽莎白想到现在的两个孩子,和她尚未出生的胎儿,她知道她不得不面对接下来的一切窘迫现实,但为母则刚,她必须坚强、独立地迎接生活。面对死亡、面对自然,她感到敬畏和羞愧并深刻地反省自我,最终和丈夫一样拒绝工业化的压迫,保护自然、亲近自然。

四、结语

《菊香》主要描写工业化影响下自然环境的变化、伊丽莎白在等待丈夫回家的情绪变化和面对丈夫死亡的内心独白,揭示大规模工业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社会根源和精神根源,反映生态思想对工业化的强烈批判。劳伦斯的生态思想不仅在《菊香》中自然流露,也反映在他其他作品中,如《儿子与情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通过贝茨一家与自然的关系阐述《菊香》中的生态思想,解读了劳伦斯超前的生态思想,同时透过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清工业文明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戕害。

参考文献:

[1] Morton, Timothy. The Ecological Thought[M].HARVARD UNIV PR,2010.

[2] 陈红,段汉武.英国文学选读新编·20世纪卷[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3-83.

[3]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4] 陈瑜明.男权文化铁蹄下的失语者——《菊香》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5):67-71,102.

[5] [英]戴维·劳伦斯(David Lawrence)著;卢敏主编.戴维·劳伦斯作品导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10.

[6] 汪定明.《菊香》中的生态反思——劳伦斯对工业化的批判[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10-114.

猜你喜欢

菊香生态思想人与自然
治愈
抱着挎包去旅行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
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