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2019-09-10牛会琴杨金慧张冬青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3期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新生儿

牛会琴 杨金慧 张冬青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5月诊治的活产新生儿6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42例设定为研究组,将未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18例设定为对照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有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头颅血肿、开始喂奶时间、妊娠合并症和新生儿窒息等;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促进疾病好转。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较多,在围生期需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管理和评估,重点监测高危新生儿,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风险,提升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214-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nonatal hyperbilirubincmia)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病因为胆红素在体内聚集,表现为皮肤或身体其他器官黄染。临床研究发现,大约有66.7%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黄疸症状,且早产儿发病风险更高,也是导致新生儿住院治疗的常见原因。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超过一定浓度时看肉眼可见皮肤发黄,若浓度持续升高可造成胆红素脑病,引发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伤或死亡。部分患儿的黄疸症状可自行消退,但需要及时给予有效处置,若治疗不当可给患儿造成严重损伤。最新研究发现,即使是轻度的高胆红素血症也会对患儿的听觉、视觉神经产生损伤,因此要重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通过评估疾病的危险因素,可控制疾病发作,控制进程,减少危害。本文分析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对症治疗,观察其效果,先汇总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5月,研究病例选择我科分娩的活产新生儿60例,其中男婴34例,女婴26例;早产儿28例,足月儿32例;胎儿的孕周为(38.4±0.2)周,日龄为(12.7±0.2)d;出生时体重为1030-4220g,平均(3101.3±1.3)g。将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42例患儿纳入研究组,将未患疾病的18例患儿纳入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可以配合。

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①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症状,发现时血清胆红素指标高于102LL mol/L;②足月兒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220.6u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256.5umol/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高于34umol/L;④每日上升幅度高于85umol/L;⑤黄疸持续时间长,或稍有褪去又复发。患儿符合以上指标的任意一条即可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

1.2研究方法

1.2.1临床护理发现患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需给予综合治疗,给予蓝光照射,并口服茵栀黄、苯巴比妥药物等。对于重症患儿需进行换血或白蛋白静脉输注治疗。密切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缺氧、缺血症状时要积极纠正,保持患儿血糖浓度、体温和心电等症状。

1.2.2研究方法查找相关问卷,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资料纳入对比,分析所有可能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常见有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开奶时间、围生期并发症(例如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感染、窒息和出血等),进行单因素和组间数据对比。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选择软件SPSSl7.0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差异对比,计数资料表示为(n,%),差异用x进行检验,只有当P<0.05时可认定数据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恢复情况研究组42例患儿经过综合治疗后,有30例患儿痊愈,痊愈率为71.43%,10例患儿好转,好转率为23.81%,未治愈2例,未治愈率为4.76%,其中1例并发胆红素脑病,1例为严重窒息患儿。

2.2危险因素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头颅血肿、开始喂奶时间、妊娠合并症和新生儿窒息资料相比有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常见新生儿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需进行早期确诊和治疗,改善患儿预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对患儿的损伤。临床研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致病因素有感染、围生期因素、母乳性黄疸和新生儿溶血病等。高胆红素血症可损伤患儿的神经系统、肾脏、心肺、血液和免疫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临床治疗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监护、随访和重视,使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从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可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有早产、体重过低、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7分、母乳缺乏、妊娠并发症和围生期并发症。分娩次数和胎儿的性别属于无关因素,不具有危险性。早产新生儿肝脏酶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体质量下降使得黄疸发病时间较早,且疾病严重。常见的围生期并发症有头颅出血、新生儿窒息、污染、感染等,增加新生儿缺氧、缺血和酸中毒等情况的发生风险。降低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抑制肝细胞的摄取能力,导致结合胆红素含量上升。产妇的母乳中含有大量可直接分解胆红素而形成未结合胆红素的B葡萄糖醛苷酶,开始喂奶时间超过24h时会影响新生儿肠道蠕动功能,影响体内胆红素的排出。β葡萄糖醛苷酶含量不足可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含量上升,引发黄疸。从这个角度可看出母乳早期喂养的重要性,在新生儿分娩后需早期进行母婴接触和喂养,降低黄疸发生风险。

当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式为蓝光治疗,本文研究针对研究组进行综合治疗后,患儿转归良好,未有死亡例数。蓝光照射可改变胆红素结构,提升水溶性,增加排泄。采取蓝光照射和药物辅助治疗,并加强患儿生命体征监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综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较多,常见有早产、体重过轻或过重、新生儿Apgar评分不足7分、母乳缺乏、围生期并发症等。产科需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针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有效控制,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危害,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换血治疗对5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疗效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调查
血清中NSE及S100B蛋白检测对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的临床意义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