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塞翁失马》中的“善术者”

2019-09-10孙嘉悦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术者淮南子父子

孙嘉悦

《塞翁失马》是一则家喻户晓且颇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也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在现流通的资料中,对这一文本的理解不尽相同,主要在于对文中“善术者”理解的出人。若能对“术”“者”“其”“父”等关键字词和“……者,其父……其子……”这一文言结构进行深人分析,便不难发现,将“善术者”解释为“一户擅长占卜术的人家”最为合理。

一、“善术者”之争

《塞翁失马》选自刘安编著的《淮南子·人间训》。虽然这则寓言早已妇孺皆知,但仔细阅读文章后,笔者对文本中“善术者”究竟指谁,还存在较大疑问。

在近年来使用的语文教材中,这篇课文的原文如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善术者”的课下注释为:“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1]。

与之配套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师用书》将“善术者”翻译为“一个精通术数的人”,“其父曰”译为“他却说”,“家富良马,其子好骑”译为“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译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2]。

编者将“善术者”译为精通术数的一个具体的人;“其父”代指前文中的“善术者”,译为“他”。显然编者认为“其父”中的“父”应读作“fu",译为“老甫”,“其父”应译为“那个老者”,也就是译文中的“他”。那么,“善术者”便是“其父”。

不可否认,将“善术者”理解为“其父”的观点可谓认同者众多。如学者陈广忠在译注《淮南子》中的该文时,也是将“善术者”译为“一个擅长术数的人”,“其父”译为“这位长者”,“其子”译为“他的儿子”。[3]再如学者易云在其文章《<塞翁失马>“其”字浅释》中同样将“善术者”译为“善于占卜的(人)”;“父”读作“f”,译成“老甫”,“其父”译为“那个老翁”[4],不难看出,他们也认为“善术者”就是“其父”。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善术者”应是“其子”。如和兴文化主编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将“善术者”解释为“一个爱好骑马而技术不甚高明的人”,“其父曰”解释为“他父亲却说",将“家富良马,其子好骑”解释为“家里有良马,他又喜欢骑”,“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解释为“他却因为跛脚未能出征,父子一起保全了性命”[5]。这种观点将“术”理解为骑马术,“其父”解释为他(的)父亲,因为他坠马跛脚的缘故,才使得他与他父亲在征战时同时保全了性命。那么,“善术者”便是文中的“其子”。无独有偶,陈国勇主编的《世界寓言经典》中的理解与这种观点不谋而合。

在现流通书籍的译文中,也有的将“善术者”理解为一个名叫“塞翁”的老人。如田战省主编.的《中国寓言故事》中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解释为“战国时期,边塞住着一位老人,人们都叫他塞翁”,“其父曰”解释为“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其子好骑”解释为“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解释为“唯有塞翁的儿子没有去战场而保全了性命”[6]。

当然,还有离奇的自相矛盾的译文。如汪钰明在其编著的《初中文言文逐字详解》中将“善术者”译为“(一个)精通术数的人”,“其父曰”译为“他的父亲说”,“其子好骑”译为“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玩)”,“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译为“这个人只因为瘸腿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了性命”[7]。

显然,这篇译文中将“善术者”译为精通术数的一个人,“其”理解为一个代词,代指前文的善术者,认为“父”读作“fu”是“父亲”的意思,“其父”译为“他的父亲”也就是“善术者”的父亲,“其子”译为“他的儿子”也就是“善术者”的儿子。这样,再加上“善术者”这么一个具体的人,文中便出现了三代人,即善术者、善于推测凶吉的善术者的父亲、喜欢骑马的善术者的儿子。可是,在该译文的结尾处却又明确指出是“父子”两代人“得以保全了性命”。由于“三代人”与“两代人”在逻辑上无法对等,因此,该译文存在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李志信、李永锋等学者将“善术者”译为“一户精通术数的人家”,将“其父”理解为“那户人家中的父亲”,“其子”理解为“那户人家中的儿子”[8]。

综上可知,现流通资料对“善术者"的理解莫衷一是。“善术者”到底是谁,目前难以定论。本文将对“善术者”的相关问题抒发己见。

二、何谓“术”

其实,若想将“善术者”探勘明白,首先就要对“术”字进行解读。

“术”有“技艺,,学术”[9]的含义。对于这一技术所指的具体含义,被学界争论不已的主要有以下两种。1.术数。高诱注《淮南子·本经训》曰:“术,数也,阴阳、天生、虚实(都指兵法的某些规律)之数也。”[10]也就是说术与数意义相近,相当于推测凶吉、福祸的法术。2.骑马术。“术”字含义灵活,可据具体语境来翻译。如《韩非子·喻老》:“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11]将“术”理解为御马术,也就是驾车术。但对于将“术”译为“骑马术”这一含义的用法,目前,还未在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证实。

笔者认为,“术”是“术数”,是推测凶吉、福祸的法术。

首先,刘安已在《淮南子》中对“术”作了说.明:“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12]意思是,见到根基就知道最终的结果,观测到指向就能察觉出归宿,掌握住要领就能治理详尽,便可称之为“术”。也就是说,“术”是从细微之处推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的术数。

其次,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也补充了这么一句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13]意思是说,福与祸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一转化无穷无尽,这转化的道理深邃至无法揣测。这也从另一方面更加佐证将“术”理解成“占卜,术数”最为合理。

因此,“善术”就应翻译为“善于占卜,精通术数”。基于此,“善术者”又要作何理解呢?

三、谁为“善术者”

要想将“善术者”的含义理解到位,在界定清楚“术”的含义后,便要明确“善术者”指的究竟是不是一个具体的人。

1.假设“善术者”是一个具体的人

假设“善术者”是一个具体的人,那么在该种情况下“其父曰”该作何翻译?

(1)“其”

“其父日”中的“其”字是一个具有丰富词性的词语,如代词:我的、你(们)的、他(们)的,那、那个,其中的;连词:如果、假使,是……还是;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可不译;其他:将要,也许,还是(表商量请求),开始,发出,起程,建造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其”字共出現在六个地方,三处“其父”,一处“其马”,一处“其子”,一处“其髀”。笔者认为“其父”“其子”中的“其”采用的都是指示代词的用法,译为“那个”。而且,二者的指代物相同,都指的是前文中的“善术者”。由此,“其”可翻译为“那个(善术者)”。

首先,因为“其”是一个代词,既然是代词就代指前物,文章中第一个“其父”之前只有“善术者”符合代指要求,故代之。其次,由于“其子”与“其父”二者结构相同,用法相同,“其”字后跟的都是一个具体的,人物,按照文言文约定俗成的规律“其子”与“其父”的“其”含义相同,指代相同。因此,应将“其”译为“那个(善术者)”。

(2)“父”

“其父曰”中的“父”同样是一个有着丰富含义的字。若将此处的“父”读为“f”译为“老甫”,“其父”便译为“那个老甫”,后文中的“其子好骑”就该翻译为“那个儿子喜好骑马”。那么,“其子”所指代的“那个儿子”又是哪个儿子呢?从文章内容上讲,“其子”应为“那个老甫”的儿子。此时,“其”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从“那个”变更为“那个老甫(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提到文中“其父”“其子”二者中的“其”字结构相同,用法相同,如果含义却不同,着实不符合文言文翻译的规矩。因此,笔者认为将“父”读作(fu),看似是灵活处理,其实却并无此必要。

首先,纵观《淮南子》整本书,“父”字举不胜举。除“亶父”“卑父”“造父”“处父”“城父”“禄父”等“父”与其他字组合成为专有名词出现外,其余出现“父”字的文章中多出现“子”字与之相对应。如“有命之父母,不知孝子”“君臣上下,夫妇父子”“是故上视下如子,则下视上如父”“遗腹子不思其父”“忧父之疾者子”“父子之亲,夫妻之辩,长幼秩序”“其父又复使其子问先生”“且子有弑父者”等等。而在这些地方,“父”的含义都是“父亲”,而不是“老甫”。因此,《塞翁失马》中的“父”字翻译为“父亲”最为妥当。

其次,“其父”与“其子”对举,“父”翻译为“父亲”的例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如《韩非子》中《说林上》的一则故事中写道:’’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14]《郁离子》中的一则故事也写道:“其子患之,告其父日:’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15]这两则材料中“其父”与“其子”相对,“父”字都翻译为“父亲”。

综上,将“其父”“其子”中的“其”译为“那个(善术者)”,“父”译为“父亲”最为合理。在将“其”“父”二字界定清楚后,便可以开始对“善术.者是一个具体的人”这一假设进行更深一步的解读。

首先,若“善术者”是一个具体的人,文章便陷入两代人与三代人的矛盾之争。如果将“善术者”翻译为精通占卜术的(一个)人,那么“其父”就应该翻译为“善术者的父亲”,“其子”应该翻译为“善术者的儿子”。如果再加上善术者,就应该是祖孙三代人。但是文章结尾处明确提出“父子相保",是两代人,这与刚刚解释的三代人相悖。

其次,如果“善术者”在文中指的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话,就会引起“善术者”不善术的歧义。因为,拥有料事如神这种技能的,本应该是“善术者”本人。但回归文本,作者似乎并没有对“善术者”这个具体的人所拥有的“善术”技能进行描写。阅读文章可发现,拥有“善术”技能的人是“其父”,因为文中的多次福祸均在“其父”的意料之中,据此,“其父”才应该是真正的“善术者”。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就出现了“善术者”不善术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了。

综上,将“善术者”翻译为一个具体的人是不合理的。

2.假设“善术者”不是一个具体的人

既然“善术者”不是一个具体的人,那该对其如何理解呢?

首先,我们先分析以下几则材料。其一是同出自《淮南子·人间训》的寓言“黑牛生白犊”,文章中这样写道:“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16]意思是说,从前,在宋国有一户喜欢行善的人家,连续三代都坚持不懈。这里“好善者”中的“者”便翻译为“一户……人家”;其二是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17]。这里“捕蛇者”中的“者”也是指一家三代,也就相当于一户人家。从这里可以猜测,在古代社会,某些技艺像是传家宝传授给家族的内部人员,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其三是《庄子注疏》中说道:“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擗紕为事。”[18]显然,这个“……者”指的就是那个世世代代以在水中漂洗丝絮为业的家族,也相当于一户人家。因此,通过类比,文章中“善术者”的“者”也应为“一户人家”的用法。

其次,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本文是一则寓言。所谓“寓”是“寄托”,“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19]。既然是假托的故事,那么故事情节很大程度上就是虚构的;既然目的是说明某个道理,那么对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便无需过多形、神等方面的具体刻画。由此可以推断,本文的“其父”“其子”也应为抽象化的两类人物形象,即一户人家中的父亲和儿子。在此基础上,如果把“善术者”翻译成“有一户精通术数的人家”,便使得译文在逻辑顺畅的同时,也更加契合寓言讲故事、说道理的特点。

再者,笔者认为,“者”字目前存在是一个人还是一户人家的争议,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学者用当代人的思维去考虑古代社会。古代社会受宗法制影响,家族观念强烈,个人的存在因家族的传承而被赋予意义。如个人考取功名是为了能够“光宗耀祖”,个人也会因出身贵族而被称为“金枝玉叶”。而近现代社会,社会组织结构不断变迁,再加上西洋民主思想渗人,个人的地位提高。由血缘、婚姻维系的家族观念出现裂痕,人们更加注重个人意识和个人价值。如茅盾《子夜》中的杜竹斋为了经济利益而背叛了姐夫吴荪甫;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我”称自己是生父母家的新客,将毫无血缘关系的保姆视为母亲。这些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现代社会人们更注重个人的利益与感受。基于此,人们潜意识里传统的家族观念淡化,在翻译“善术者”时,容易将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代人到对古代封建社会文学作品的理解,先人为主地将“者”理解为一个具体的人,而忽略了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

由此可见,文中的“善术者”不应该是一个精通术数的具体的人,而应该是一户擅长占卜术的人家。如此说来,“其”便指代“这户人家”,“其父”就是“这户人家中的父親”,“其子”则是“这户人家中的儿子”。这样,不仅使文章中的人物关系变得清清楚楚,也使得译文的逻辑更加清晰、合理。

四、“者”开头,后文中有“其父”“其子”的文言结构

在上文的分析中,可能还会隐藏着这样一个疑问:文言文中所有的“……者”是否都翻译为“一户人家”?这显然是不成立的。我们不妨先分析这样几则材料。

材料一: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其父无故而盲……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其子曰……其父曰……其子又复问先生。……归致命其父。其父曰……其子又无故而言……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军罢围解,则父子俱视。

——《淮南子·人间训》

材料二:

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其父谓其子曰……

——《庄子注疏》

材料三:

卫人有善数者,临死,以诀喻其子。其子志其言而不能行也……以其父所言告之……与其父无差焉。

——《列子·说符》

在以上的文言文例子中,均是以“……者”开头,后文有“其父”“其子”相对。按照前文的论述,在这些文章中可以将这一结构翻译为“一户……的人家,这户人家中的父亲……这户人家中的儿子……”。但是在以下材料等情况中便不可以这样处理译文。

如《淮南子》中“游善……劲筋者……轻天下……”“古得道者……”“或直于辞而不害于事者……”;再如《列子》中“宋有阑子者……”“牛缺者……”“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齐有贫者……”等。这些文本的开头有“者”字出现,后文却不再有“其父”“其子”成对出现的现象,因此这些文章中的“……者”就不能翻译为“一户……人家”,应按照文章语境进行具体地分析翻译。

综上分析,《塞翁失马》中的“术”意为“占卜术”;“者”译为“……的一家或家族”;“善……者”译为“精通……的一家或家族”;“善术者”应为“擅长占卜术的一个家庭”;“其”意为“那个(善术的家庭)”;“其父”意为“那个(善术的家庭中的)父亲”;“其子”意为“那个(善术的家庭中的)儿子”。回归文意,我们可以理解“善术者”应为以真正善术的父亲为核心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中有“善术”的父亲,还有“好骑”的儿子。

如今,《塞翁失马》虽然不再作为必读课文出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但仍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依然值得人们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品味揣摩。通过对这篇经典文学作品的拜读,不仅使我们邃晓福祸相依的人生哲理,还为我们提供了“……者,其父……其子……”这一文言句式的翻译新思路。同时,通过对“者”字内涵的深入挖掘,使读者了解到文学作品的时代性,明白分析文学作品不宜脱离作品的时代背景。相信,今后的学者们对古代经典文学文化作品的阐释会更加妥帖、周详。

注释: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76页。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72

[3][12][13][16](西汉)刘安:《淮南子》,陈广忠译注,中华书局,2012年,第1055页,第1034页,第1055页,第1053-1054页。

[4]易云:《<塞翁失马>“其”字浅释》,《韶关学院学报》,1982年第3期,第57页。

[5]和兴文化:《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129页。

[6]田战省:《中国寓言故事》,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97页。

[7]汪钰明:《初中文言文逐字详解》,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63页。

[8]李志信、李永锋:《<塞翁失马>译文辨正——兼论“父”字读音》,《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7期,第52

[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重庆出版社,2011年,第348页。

[10]若石:《关于<塞翁失马>中“善术者”的答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第96页。

[11][14][战国]韩非:《韩非子》,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年,第146页,第163页。

[15]王立群译注:《郁离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第229页。

[17][唐]柳宗元:《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455页。

[18][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庄子注疏》,中华书局,2011年,第19页。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670页。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文教材经典篇目在课堂教学中的误读研究”(编号:2019-ZDJH-2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编辑:木槿

责任编辑:李家安

猜你喜欢

术者淮南子父子
韩国学界的《淮南子》研究
嫦娥奔月
心血管造影辐射剂量检测与防护控制研究
论《淮南子》的治学观
父子Pk秀
《淮南子》一部先汉学术史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说“父fǔ”道“父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