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法勤工俭学探采救国火种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施奈德工人工厂

1908年,身处法国的李石曾规划了首个勤工俭学试点项目,尝试让年轻的中国人来法国半工半读。他在法国首都巴黎西北郊的拉加雷讷白鸽城开办了一家生产豆腐的工厂,这家工厂招收的工人主要是中国人,工人进厂后能学习汉语、法语和自然科学。最终,有120名中国工人远渡重洋来法国参加这个勤工俭学项目,李石曾对他们进行严格管理,禁止酗酒、吸烟、赌博和嫖娼,边工作边学习,他的目的是把底层工人培养成具有文化知识和道德责任感的公民,未来他们回国后将成为模范人物,造就一个新的中国。

大批勤工俭学生抵达法国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又要进行繁重的劳动。晚年的邓小平在回忆留法勤工俭学生活时说:“我们看到中国当时是个弱国,我们要使它强大。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使它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所以我们去西方学习。”1920年10月19日,16岁的邓小平和其他学生一道抵达法国马赛港。不久,华法教育会将这些学生安排到中学学习,同时让他们等待做工,包括邓小平在内的24名学生进入巴耶中学学习。邓小平在巴耶中学学习了5个月,随后,由华法教育会介绍,他来到法国南部工业城市克鲁梭,在施奈德钢铁厂找到一份工作。在这家工厂里,中国学生工资很低,而且工作充满危险,邓小平后来回忆说:“我在轻轧车间拉红铁,每天随机器运转,分秒不停,又热又累,还要眼明手快,稍有疏忽,就被烙伤。”离开施奈德钢铁厂后,邓小平又四处打短工,到码头搬货、在建筑工地扛水泥、当清洁工。

周恩来和一般的勤工俭学生情况稍有不同,他没有去工厂做工,主要靠稿费维持生计,他白天苦学法文,晚上翻译小册子,给《益世报》写通讯。由于收入较稳定,周恩来能腾出时间和精力考察欧洲各国社会状况与工人运动。他在1921年写的一封信中称,他在欧洲的目的是调查外国社会状况及其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以便回国后运用这些经验。在一战后的法国,社会矛盾尖锐,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周恩来阅读了众多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刊物,当他了解到国内在筹建共产党后,于1921年春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

由于20世紀20年代法国经济不景气,失业潮逐渐席卷整个法兰西大地,留法勤工俭学生陷入无工可做、无钱上学的困境,一些学生因长期营养不良又无钱看病而病死。华法教育会也困难重重,不得不宣布同勤工俭学生脱离经济关系。在面临失学、失业乃至饿死的情况下,学生们决定进行抗争。1921年2月28日,蔡和森、向警予和蔡畅等400多名学生向北洋政府驻法国公使馆请愿,要求“生存权”和“求学权”。请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也引起法国政府重视,经法国政府四个部门同中国驻法公使代表商议,决定暂时给予无工无学的中国勤工俭学生每天6法郎生活费。

猜你喜欢

施奈德工人工厂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纽约“反性侵”检察长被爆性虐丑闻辞职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植物工厂
宫泽贤治和加里•施奈德:对人类与星球未来的构想
深切怀念罗密·施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