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注重数学知识记忆的方法和意义

2019-09-10付慧花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4期

付慧花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了数学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记忆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数学基础知识,知识记忆方法;知识记忆的意义

记忆,是人类不可缺失的一项心里活动,它在人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人称记忆为智慧的"金库",这种比喻很确切。我们认识事理都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通过记忆我们感知过的事和物,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我认为记忆是获得一切知识的基础。

要学好数学这门学科,记住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数量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从我近三十年的教学观察,思考发现,能熟记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数量关系的孩子,数学成绩都十分理想,而且他们对数学学习很感性趣。我们应该注重孩子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记忆,通过有效措施帮助孩子记忆。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下面,我就谈谈数学基础知识记忆的方法和意义:

数学知识记忆的方法

1、理解记忆

顾名思义,理解记忆就是通过对知识点的理解来牢记知识点。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借助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知识,比如小学一年级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基本都是通过借助具体的物品来学习,我们可以借助手指,小棒,刻度尺等学具,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数的大小,多少和不同的数数方如: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等。关于10以内的加减,我引导学生借助10个手指数一数,快速计算出结果。每天看着自己的手指说一说,一段时间后,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只要老师说出算式就能很快说出得数是几,这就等于记住了10以内的加减,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六年级学生对圆周率的认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等也可以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分分拼拼等实践操作来获得知识,理解知识点,从而借助知识点。

2、反复识记,实现记忆的长久性

人对知识的记忆是会遗忘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而由实践经验我们知道只要能保留在我们记忆里二十天以上的东西一般就不容易忘记,所以,知识记忆需要反复多次去识记。我们在记住了三天后要重复记忆一次,七天后再记忆一次,等二十一天后再读记一次,就基本不会忘记,将伴随我们终身。

3、编成儿歌或顺口溜帮助记忆

儿歌、顺口溜因其简洁、上口而容易记住,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来帮助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比如“ 多位数大小比较歌: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高位大的它就大,高位小的它也小。”“ 凑十法儿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计算 20以内的加法方法“ 看大数,分小数, 凑成十,加剩數。大数记心里,小数记手里。”等等。

数学学习中,有许多知识都可以编成儿歌’顺口溜来帮助记忆。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读写结合,边读边写”记忆法等,不同的知识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知识记忆的方法不仅不同内容可采用不同方法,不同的人所适应的方法也不相同,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数学知识记忆的地位和作用

许多如在熟悉的环境里做事灵活自如,显得十分机灵,而在不熟悉的地方却显得木纳、呆笨。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应用也是这样,俗话说“熟能生巧”,我们熟记知识点,才能灵活运用,所以数学知识点记忆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知识记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人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和创新欲望,教师应时常借助像这样的工具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理解、吸收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知识记忆,可以让学生不断积累知识要点和解题方法,让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尤其是小学的数学知识,它们基本就是一些解题的方法,学生记住了这些知识点不仅能轻松完成学科练习的作业,还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在知识记忆过程中即使是学困生也能看到希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知识记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任何知识都是不断提升发展的,我们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学会更深奥的知识。例如:我们只有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才能明白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从更高层次上去看,教学其实就是传承前人的经验的同时发扬现代文化和发现新的规律,熟记以往的知识规律能更好的获得新知识。当然我所倡导的知识记忆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记忆,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把记忆的知识要点或方法用于数学试题的求解,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这也是知识记忆的最终目标和理想境界。

3、知识记忆有助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如果基础知识点都不能记住,又怎能解决问题呢?而我们如果熟练地记住了基础知识就能快捷地解决相关问题。一年级孩子记住了10以内的加减,不仅10以内的加减可以快速应答,20以内的加减也可以轻松搞定。就如计算15+2时,想:15分成10和5,5+2=7,10+7=17,15+2就等17,我们记住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告诉我们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它的面积就用8×6=48平方米。这样,通过知识记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知识记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育家总是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赫钦斯说:“教育不能复制学生毕业所需的经验,它应当使学生致力于培养思维的正确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是人的智力的核心,是人智慧的集中体现。然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非天赋神授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培养训练开发出来。知识记忆能使学生联想性思维得到训练,这种思维是根据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概念或现象想到与之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思维活动。

在数学的教学中,有许多的公式、性质、定理具有相似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理解,记住这些公式、性质、定理。然而大多数学生这一关就很难突破。比如说,在圆的相关教学中,就有很多的公式,性质需要记住,熟练掌握,记不清,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就容易出错,我们通过知识记忆的实施,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灵活运用。

5、知识记忆有利于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很难开展进一步的学习,通过记忆,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他才能发觉自己不懂的问题,才会进一步去探索。相信大家都感觉到:我们问孩子还有什么疑问时,发言的多数是学优生。而只有知道自己不懂什么的孩子才会主动探索,寻求答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主要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注重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从而形成基本技能,更好的进行学习活动。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金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