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起点上的璀璨明珠

2019-09-10李亚

公关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大唐丝路民办

李亚

西市是唐都长安最为繁华的国际化贸易中心,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标志之一。西市遗址不仅反映唐代与世界各国进行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丝绸之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东方起点的历史见证。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古丝绸之路上唯一的集市类遗址博物馆,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两万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吕建中先生二十年来精藏文物为主,上起商周,下迄明清,跨越绵绵三千余载。近日,本刊记者就来到素有“博物馆之城”的西安市,就大唐西市博物馆现阶段的发展建设及运营情况,有幸对博物馆馆长王彬进行了采访。据了解,大唐西市博物馆占地2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0.25万平方米。

尊重历史情怀讲好丝路故事

《非国有博物馆》:“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讲的就是古丝绸之路起点长安西市的盛景。在隋唐西市遗址之上建成的大唐西市博物馆,保护了目前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和丝路文化的长安西市遗址。请王彬馆长介绍一下大唐西市博物馆从建成到目前的发展情况。

王彬: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建成是偶然与必然发展的历史契机,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博物馆发展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博物馆的发展得益于政府支持、民企给力、科学规划、专家管理,走出了一条非国有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西市遗址是大唐西市博物馆的核心文化内涵,可谓“镇馆之宝”,也最能代表我馆的特色。作为遗址的保护者,大唐西市博物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定了“遗址保护专业化、文物保管规范化、展陈体系特色化、教育活动多元化”的工作规范。历时9年有余已实现良性运营,成为社会各界认可的,以民营资本保护国家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并兴建博物馆的成功范例,并且荣幸的被评为迄今为止首家也是唯一的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

从2006年遗址发掘、博物馆筹建到今天,大唐西市集团一直支撑着博物馆建设运营的长期发展,集团的创始人及博物馆的创办人有着尊重历史的情怀、传承文化的社会担当与责任,可谓大唐西市博物馆能够走到今天的重要因素。

我有幸见证并主持了大唐西市博物馆从筹建到整体发展与运营的各个阶段的工作,作为唯一建在隋唐丝路商路起点之上的博物馆,我们在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对外交流等活动的规划和定位上均围绕着丝路主题展开,力求多样化地講好丝路故事,满足社会各类观众对文化的需求。自2010年4月7日开馆以来,以高度的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社会教育,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服务社会公众。目前博物馆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达644.05万人次,赢得社会各界及国内外观众的普遍好评。

“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科学规范化管理与创新运营

《非国有博物馆》: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的发展思路是“以商养文、以文促商”,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唯一晋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非国有博物馆,请您谈谈大唐西市博物馆稳步发展的经验和具体做法。

王彬:大唐西市集团的发展思路是“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目前发展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作为集团的文化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大唐西市博物馆确立并一直秉承的是“社会公益性和文化产业性并举”的办馆理念,并始终坚持社会公益性第一的原则。开馆之后,我们便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实行了门票优惠和减免政策;2014年5月18日,博物馆又向社会全面实行免费开放,进一步提升了民办博物馆服务于大众的社会属性。

大唐西市博物馆在建馆之初便按照国家文博行业发展的规范和文博事业发展的规律,并参照国际惯例,实行了理事会制度下的馆长负责制。我时任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基于既有的国有博物馆管理经验,受邀到大唐西市博物馆主持工作,我馆在借鉴国有博物馆的管理经验时,参照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组建了一支以社会公开招聘为主,个别邀请专业人才为辅的复合型民办博物馆工作队伍,制定了复合型的民办博物馆管理制度,进行了科学规范化管理与创新运营。

在科学保护遗址方面,前期聘请国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带队对西市遗址进行普探和发掘,后来又聘请了西安文保中心和由著名的文物保护专家李玉虎教授主持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对遗址采取了跟踪研究与治理。长期以来,我们严格管理,认真监测,定期维护。在2015—2018年期间,西安市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对大唐西市博物馆一年一度的遗址工作在检查工作中获得肯定。

我馆还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进行藏品备案与管理,按照省文物局要求进行藏品电子档案管理。博物馆藏品档案的格式和内容全部借鉴国有博物馆的模本,规范登录并按照规定全部上报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建有专门的的藏品库房,均由专人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藏品库房环境整洁,建筑和保管设备安全、坚固、适用。设施完备,体现了博物馆的专业规范、严格系统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下,博物馆创新理念积极作为,努力发挥非国有博物馆的活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模式,独立出国对外展近10次,通过搭建国内与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对外交流与互动,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搭建跨界合作平台增进文化交流互动

《非国有博物馆》:据了解,大唐西市博物馆2016年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近几年联盟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王彬: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是在我馆自2013年以来建设丝路沿线国家友好馆的基础上推进的,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的框架下倡议成立的。目前已有会员单位65家,包括16个国家的丝路沿线博物馆。至今,我馆已与丝路沿线16个国家的22家博物馆签订了友好馆合作协议,在友好馆的助推下互换展览、展开交流,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往来。例如,去年5月推出的反映伟大草原民族文化传统的“欧亚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文化——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闻名于世的“金人”亮相西安,得到广大观众喜爱和一致好评。

在友好联盟的框架下,召开两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大会”,并出版相应的《论文集》。两届大会的成功召开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多边文化交流合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大会上推出的《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丝路文化精品展》,通过这个展览展示了丝路沿线国家博物馆的一些文化创意产品,作为联盟首次尝试组织国内外展览,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融合,即文化多样性的呈现。

现阶段,联盟在推动国家与国际文博层面的学术会议、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搭建了跨界交流合作的平台,增进了行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加深了丝绸之路国家的友谊,传播了优秀的历史文化,为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尽了一点我们的微薄力量。

每一个博物馆人都是奋斗者,也是追梦人

《非国有博物馆》:您对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期待?

王彬:截至2017年底,全国备案的博物馆达到5136家,130座国家一级博物馆、286座国家二级博物馆和439座国家三级博物馆,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五分之一。非国有博物馆超过1400家,达到全国博物馆总数的28%,成为博物馆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国有博物馆建设的初心也是积极保护祖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促进中华文化繁荣与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根据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现状,一方面需要制订行之有效、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与政策也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使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更有方向;另一方面博物馆自身不能满足于现状需要不断努力,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创新,激发展览与教育功能的活力,办出自己的特色,规范业务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每一个博物馆人都是奋斗者,也是追梦人,我们牢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也希望能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圆国有馆与非国有馆同等待遇这个梦。让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共同携手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馆长:王彬

国家文物局陈列评审专家库专家

中国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副理事长

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主席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

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文物学会纺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文物技术保护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副秘书长

王彬,1981年起從事文博工作,研究馆员、历史学硕士。历任陕西历史博物馆宣教部部长、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多年从事博物馆管理及业务工作,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唐代妇女服饰、文物学、博物馆学三个方面,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唐代妇女常服浅议》、《唐代妇女常服的分期与演变》、《 浅谈唐墓壁画中的妇女发饰》、《唐墓壁画中妇女高髻浅议》、《唐代的金梳背》、《唐代妇女臂钏》、《“十二峰陶砚”新断》、《论中国博物馆的未成年人教育》、《民办博物馆与公共服务》、《谈民办博物馆陈列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以改革的精神构建博物馆事业的公平竞争》及以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例撰写了《关于促进中国民办博物馆良性发展的几点思考》、《谈博物馆专业规范在民办博物馆中的运用》、《民办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探索》等,主编和参与编纂图书10余部,其中《解读国宝丛书》、《历史上的大唐西市》分别荣获第二十二届和第二十五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一文,在第四届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09年起,应邀主持中国首座民办遗址类博物馆—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工作,现任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大唐西市博物馆理事会副理事长、馆长,全面主持大唐西市博物馆的筹建及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组织建立了国有与非国有两种体制相结合的博物馆管理制度,并在大遗址保护及博物馆社会教育、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等领域不断创新,连续六年成功组织承办了颇有影响的民办博物馆发展西安论坛,策划举办近70余个不同题材的文物及文化展览。

曾获全国首届讲解比赛二等奖、陕西省首届讲解比赛一等奖、国家七部委先进个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个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个人、陕西省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欧亚经济论坛筹备工作先进个人、“三秦文化优秀女性”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大唐丝路民办
丝路•山海
连霍高速,串起丝路上的文化明珠
寻迹大唐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访襄阳大唐影视城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遭遇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