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本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生写作素材

2019-09-10陈群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5期
关键词:茄子农村作文

陈群娣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城市的繁华、热闹、喧哗,车水马龙,林立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的夜景,令人心动的娱乐设施,动物公园、海洋公园、探险城都是城市学生最丰富的写作素材。城里的学生见多识广,生活内容丰富,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板有眼。而在农村,交通、信息、生活设备等比较落后,学生的视野相对较窄。所以,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那么,怎样利用农村有限的资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作文必须面向生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无论多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创作是缺乏情感的,因此,有很多作家為了写好一部作品,都会走出原来的生活圈子,去体验与作品相关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说明了生活在写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源于生活”,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如感悟丰富多彩的野外生活,看农民丰收的景象,体验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和可爱的小鸡,小狗玩耍等,都是农村学生非常优越的写作素材。利用这些素材,学生的作文自然水到渠成。

笔者要求学生作文时练习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反映生活,品味生活。每到写作文,学生都怨声载道,抓头搔耳,学生们都认为没有内容可写。其实农村学生的写作素材非常丰富,那只是学生没有把生活中的精彩情景从脑子里搬出来。引导好学生把生活中的点滴,像放电影一样放出来。如,好玩的泥沙、拾不完的野果,参加劳动,捉鱼,捉田鼠,放牛,捏泥人,摔泥巴……还有着和睦的邻里关系。只要指导好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每件事情,感受生活的乐趣,也是一个广阔的写作天地,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素材。只要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其在写作中也可以“水到渠成”,如,《我学会了钓鱼》《放牛》《有趣的泥巴大赛》《我的邻居——张大妈》《摘野果》……又如,去年“重阳节”准备组织学生秋游活动,没想到当天一早下起毛毛雨,秋游活动不得不而告终,学生怨声载道,笔者抓住时机,指导学生把心里所想的写下来,学生有感而发,写得有板有眼,如,《天公不作美》《欢喜得太早》《假如我是气象专家》《取消秋游活动后》……都洋溢着生活中的情趣,流露出小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写出了他们的真情实感。

二、亲近自然,挖掘自然素材

喜爱自然风光是儿童的天性。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美妙的自然风景,如,田园风光、蓝天白云,阿娜多姿的山峰、清爽幽静的树林、充满幻想的田野、清澈见底的小溪;各种农作物的根、茎、叶、花、果,颜色,形状;各种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山川里,各种小动物的鸣叫声,麻雀、喜鹊、画眉的歌唱声;田野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小虫的叽叽声;小溪边,溪水的潺潺流动声,水里的小鱼嬉戏场面。所有这些美景,学生一旦踏出家门,都会听到、看到。每处都是一幅幅美妙的风景画,有独特的风光。学生所接触的,花草树木的形态、鸟兽鱼虫的生活习性、上学路上的变化、乡村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所见所闻的景观等,在悠闲中领略,在写作中感悟,在感悟中再提升写作水平。教师如能顺应儿童的心理,发挥农村的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看,拓宽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用心欣赏风景,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使学生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作文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如,同学甲《上学的路上》写道:“前几天还枯黄的小草,今天怎么探出了嫩绿的羞答答的小脑袋,呵,原来是春姑娘的舞姿吸引了她……”同学乙《校园里的牵牛花》写道:“在学校西面的围墙上爬满了牵牛花,婉如一幅出自国画大师之手的壁画,每笔每画都经过认真的推敲。”学生对大自然景物观察细心,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血有肉。

三、深入农村,挖掘改革成就

自十八大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使天变、地变、人也变。农村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年来,各项各业发展良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已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让学生走出校门,去感受农村的巨大变化,把作文训练有机地安排在生活中,使语言训练成为活动中的一部分。展开联想的翅膀,描绘美好的未来。如,组织学生去养殖场看看正宗阳山鸡饲养规模;去生产基地参观本村的龙头经济作物黄菜、辣椒、茄子的种植情况;去瞧瞧日新月异的乡村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了,家家户户都盖起楼房,买上了小汽车……你瞧,那不是开着小汽车到田里干活的新型农民吗?还有一大部分农户备有电脑,他们将当地的农作物在网上进行交易,既方便又省事,还能买个好价钱。在教学之余,笔者让学生体验农村的深刻变化的同时,让学生做一个有抱负的人,树立的自己的远大理想,准备为祖国作贡献。学生收获很大,写作的素材也显得非常丰富。如,学生的作文有《我要做个有出色的农民》《我的理想》《山鸡变凤凰》《蔬菜虽小,经济之大》《假如我是农业大学生》《展望农村经济》……周志阳同学《在党的怀抱下成长》中写道:“你看,那一朵朵野花刚饱饮甘露,又沐浴着温和的阳光,我们不也像那些野花吗?在党的怀抱下正健康成长,将来又是一个栋梁之才……”

四、参与实践,深化过程体验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语文的一部分,在活动中,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与实践活动贯穿在一起。作文教学不能只是把眼光定格在作文指导课上,要以课堂学习与课余生活各方面相结合,去捕捉写作素材。

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植物园的空地种了反季节蔬菜:辣椒、茄子。我们去买了一些种子,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因为学生都长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种植知识和技能,按农村的种植常规,翻地,播种,施肥,锄草。种子播在植物园后,很快就长出了可爱的幼苗,接着是分株,学生对种植辣椒,茄子的规格,行距间宽非常了解。不出几个月,辣椒、茄子,都长得很茂盛,结满了果实,居然还收了好几百斤的辣椒和茄子。通过种辣椒,茄子,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深入了解种植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亲自感知了蔬菜的种植全过程,体验了劳动乐趣,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品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活动结束后,学生把活动中观察到的素材,所获得的知识用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如,《我们是种植能手》《学科学,用科学》《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笔者把学生优秀的作品,抄摘在学校黑板报上,交流劳动心得。这样,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既锻炼了他们的语文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农村生活五彩斑斓,到处都有写作素材,只要老师引导好学生挖掘,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发现、开发,所有这些农村的生活现象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好素材。

猜你喜欢

茄子农村作文
茄子
小捣蛋鬼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甜蜜的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