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涉足传销组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9-09-10霍江蕊

炎黄地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洗脑毕业生大学生

霍江蕊

摘 要: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特别是一些在实习或求职的大学生不断陷入传销。陷入传销的大学生不仅危害到人身财产安全,同时也扰乱社会的稳定,威胁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及社会的稳定。陷入传销的大学生,不仅不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而且采用欺骗手段在同学、朋友之间发展下线,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更甚严重的是导致陷入传销的大学的“三观”严重被扭曲,很大可能会危及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传销组织;大学生

1 大学生参与传销原因分析

1.1传销欺骗性

从传销的本质来看,其最大特点是欺骗性。抓住大学生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心理和大学生涉世未深的经历,传销组织使用“上课”、“谈心”、“洗脑”等方式,不断鼓吹、编造“好工作”、“高收入”、“高业绩”等谎言,诱使大学生心甘情愿地掏钱加入其中。误入传销的大学生经过多次“上课”后,像被“洗脑”一样,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说,反而他会从同学、朋友、亲人方面下手,发展下线赚取“业绩”。

1.2大学生的单纯性

虽然受过良好的知识教育,但涉世未深,閱历尚浅,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传销组织往往采取创业、灌输所谓“成功学”、营造“激发潜能”和“磨砺意志”等假象将大学生骗入其中。此外,他们对于新理论又有极强的接收能力,经过“洗脑”之后有很强的自我辩解能力和发展下线能力。大学生的这些特点恰恰符合了传销组织发展下线的标准: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感兴趣的人。

1.3社会不良的风气与价值观

一些大学生对一夜暴富,二十出头就拥有豪宅、名车的生活无限向往。特别是那些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他们更渴望成功,渴望证明自己,渴望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另外,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环境差异很大,一些同学盲目攀比,追求物质享受,但是家庭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有限,这也使得部分同学渴望更快更多地赚钱。

1.4就业压力大

传销组织往往打着招聘、提供就业岗位、“高收入、好工作”的旗号将不明情况的大学生骗入组织,然后进行所谓的培训,对大学生“洗脑”。很多大学生就业前的生活一番风顺,所以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害怕挫折,害怕失败。他们骄傲自负却又极其脆弱,迫切需要一个只成功不失败的机会来证明自己,而好工作是最能证明自己实力的一个机会。

1.5家庭教育与沟通不当

在我国学生的社会经历与自我保护教育方面意识单薄,容易轻信他人,缺乏必要的防范、辨别能力,让传销有机可乘。有的家长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交流。他们往往认为孩子顺利考入大学之后,就可以完全放心,任其发展。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于放心、放手,使得自己无法及时地掌握孩子的状态。

2 防范及应对措施

2.1学校加强引导与教育

(1)加强“传销”的渗透性、欺骗性和隐藏性知识普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多起大学生陷入传销事件提示我们,不少大学生因为缺乏对“传销”的认知而容易误入传销。因此,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增加对“传销”的专项认知教育显得极其重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各宣传栏、广播台、校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同时也可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知识讲座,普及大学生对“传销”的性质、特征、危害及欺骗性的认知,增强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传销。

(2)进一步加强校园方面的安全管理,防止传销组织向大学生渗透。尤其要警惕QQ、飞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被传销隐藏其中。一旦大学生常用的新媒体交流方式被“传销”利用,那么传销很容易在高校中加快渗透速度。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QQ、微信、微博、个人空间等方式,尤其要谨慎对待各种新媒体发布的就业信息。

(3)加强学生管理,突出学生干部的督查作用。高校目前松散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销悲剧。据了解,有的大学生为了传销旷课数月,而学校竟对此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干部,突出他们在学生中的督查作用和下情上达作用,借助他们协助好辅导员及学校的工作。

(4)积极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财富观进行正确的引导。高校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教育,重视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使其能勤劳致富的就业理念和正确的就业观;积极普及宣传就业政策知识,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趋势;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举办校园招聘会,规范毕业生就业途径和渠道;开展求职就业指导讲座,指导大学毕业生求职技巧,提高成功就业率。

(5)普及传销知识和法律知识,突出法制对学生的约束作用。一些参与传销的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并不忌讳自己成为受害者后转而骗同学、骗同乡的事实,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在他们看来这样做最多算“不够意思”而已,而且为了挽回自己受到的经济损失这样做也是合理的。这种在大学生身上出现的无视法律,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在违法的现象,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2.2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家长应主动与大学生联系沟通,多关心、了解在校状况,及时疏导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如有问题还应及时与学校沟通联系,家校联合一起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欺骗性行为,家长也应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向孩子灌输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

2.3社会加大关注和惩处

加大对传销的关注和惩处力度,严惩传销涉嫌的违法犯罪人员。其次,有效借助新闻媒体等方式针对性地在高校圈子里加大对传销危害的宣传,同时结合正面力量进行宣传与现身说法。再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和加大对传销活动参与人员的惩处,而不是对其进行教育后便遣散了事。

3 结语

大学生要增加对传销的欺骗性的自我认知,增强自我防范、自我保护和自救意识。一旦误入传销,不要恐慌,沉着冷静地对传销人员采取怀柔态度,设法保持通讯畅通,找机会向公安部门报警,或者设法与学校、家长、朋友或其他人联系,寻求被解救机会,千万不可跳窗跳楼逃跑的过激行为,以免造成自我损伤和更大悲剧。

参考文献

[1]闫超栋.传销对大学生的危害及防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2).

[2]郭庆义.新形势下大学生传销问题分析与对策[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

猜你喜欢

洗脑毕业生大学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怎样培养学生一颗善良的心
反“洗脑”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洗脑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